硫化氢等有毒有害因素危害监测及防护技术演讲课件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467079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8.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硫化氢等有毒有害因素危害监测及防护技术演讲课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硫化氢等有毒有害因素危害监测及防护技术演讲课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硫化氢等有毒有害因素危害监测及防护技术演讲课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硫化氢等有毒有害因素危害监测及防护技术演讲课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硫化氢等有毒有害因素危害监测及防护技术演讲课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硫化氢等有毒有害因素危害监测及防护技术演讲课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因素危害监测及防护技术演讲课件综述(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及防治技术,2014年3月,新疆油田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培训,安全经验分享,“11.12”硫化氢中毒事故的“痛与思”,?,安全经验分享,11.12硫化氢中毒事故 时间:1997年11月12日晚 约19时 地点:某采油厂计量站 事故类型:硫化氢中毒 事故性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水线破漏处,员工中毒处,油田公路,新疆油田分公司,“11.12”事故教训极为惨痛! 7名员工在作业过程中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6名员工是基层采油作业区管理和技术干部! 6名员工年龄在35岁以下! 1名员工受到硫化氢伤害后至今仍没有恢复!,安全经验分享,规定?培训?持证?,方案?程序?预案?

2、,进度?警示?监督?,检测?防护?救援?,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链锁,安全经验分享,11.12事故深刻反思,识别?,硫化氢常识简介,其它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简介,检测与防治技术,相关标准与规定,一、硫化氢来源 自然产生: 含硫油气田; 工业水源井; 污水池; 下水道; 化粪池等。,常识简介,一、硫化氢来源 生产过程产生: 含硫化氢井各类作业; 酸洗作业; 注水作业 污水处理和回用 含硫化氢油气集输、分离、储存、装卸等装置、管网和设备等。,常识简介,一、硫化氢来源(油气开采行业):,油气井(高含硫油气田) 高达1000ppm,火驱采油 (硫化氢0-2600ppm;一氧化碳0-200pp

3、m),常识简介,一、硫化氢来源(油气开采行业):,酸洗作业,常识简介,一、硫化氢来源(油气开采行业):,修井作业,常识简介,净化油罐,集输转油(污水)站,注水、污水处理各类罐,含硫化氢油井进罐生产,一、硫化氢来源(油气开采行业):,常识简介,污水处理取样口,拉油车罐口、卸油口,管廊,一、硫化氢来源(油气开采行业):,下水道,常识简介,二、理化性质与毒理特性: 1、物理与化学性质 颜色:无色,剧毒,酸性。 气味:臭鸡蛋味,高浓度则“闻不到”。 密度:相对密度1.189,比空气重。 爆炸极限:(4.3% 46%) 可燃性:可燃,成蓝色火焰,产生SO2。 可溶性:易溶解于水,乙醇及甘油。 沸点:气态

4、硫化氢沸点是-60.2。 腐蚀性:溶于水形成弱酸,“氢脆破坏”。,常识简介,二、理化性质与毒理特性: 2、毒理特性 毒性:神经性毒气,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侵入途径:主要是口腔和呼吸道吸入中毒。 伤害形式: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眼和呼吸道受刺激,意识障碍,抽搐,呼吸困难,昏迷,“闪电死亡”; 呼吸系统(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 心肌损害(心悸,气急,胸闷或心绞痛),常识简介,二、理化性质与毒理特性: 不同浓度H2S对人体危害表,常识简介,12.23开县特大硫化氢中毒事故,硫化氢常识简介,其它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简介,检测与防治技术,相关标准与规定,一、预警值标准规定 硫化氢浓度描述: 体积

5、比浓度:国际上常用ppm表示; 质量比浓度:我国常用mg/m表示。 硫化氢气体在标准状态下: 1 ppm约等于1.5 mg/m,标准与规定,一、预警值标准规定 1、阈限值(一级报警值) 硫化氢:15/m(10ppm); 二氧化硫:5.4 /m( 2ppm ); 推荐使用正压呼吸器,标准与规定,一、预警值标准规定 2、安全临界浓度:(二级报警值) 硫化氢:30/m(20ppm); 必须佩带正压呼吸器作业,标准与规定,一、预警值标准规定 3、危险临界浓度(三级报警值) 硫化氢:150/m(100ppm); 按应急预案撤离现场,标准与规定,二、含硫油气田硫化氢防护系列标准规定 SY/50872005

6、 含硫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 SY/61372005 含硫化氢的油气生产和天然气处理装置的推荐作法 SY/T66102005 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 SY/T62772005 含硫油气田硫化氢检测与防护技术,标准与规定,硫化氢常识简介,其它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简介,检测与防治技术,相关标准与规定,一、硫化氢中毒事故危害因素分析,检测与防治技术,中毒事故分析树,进入该区域,个体防护缺陷,+,未戴防护用具,防护用具使用不当,防护用具失效,有害物超标,。,存在有害物释放源,通风缺 陷,检测缺 陷,管理缺陷,+,培训 缺失,警示 缺失,应急 失效,缺少 治理 措施,管理 程序 缺失,二、硫化氢检测

7、技术 1、硫化氢检测仪: 分为固定式和便携式两种 固定式硫化氢检测仪: 应用要求: 24小时连续监测; 主机安装在有人值守的房间内; 防潮,防爆。,检测与防治技术,二、硫化氢检测技术 固定式硫化氢检测仪: 现场保存维护使用说明书并按照其要求执行。,检测与防治技术,二、硫化氢检测技术 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 单一扩散式气体检测仪 复合泵吸式气体检测仪两种。,检测与防治技术,PGM1700H2S,PGM1120H2S,扩散式,PGM2000四合一,PGM2400四合一,ALTAIR 5X,复合泵吸式,二、硫化氢监测技术 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 报警值设定:一级报警断续声光报警;二级连续声光报警。 使用

8、:开机-检查电源-零点校正-正常测试。 注意事项:遵守维护使用说明书方法; 不用时定期充电,防潮,防爆。,检测与防治技术,二、硫化氢监测技术,检测与防治技术,硫化氢监测仪参数,二、硫化氢检测技术 检测仪的校验和检定: 便携式检测仪-每半年校验一次。 固定式每一年校验一次。 超过满量程浓度使用后应重新校验,由具有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 硫化氢监测仪的检定按JJG6952003规定执行。,检测与防治技术,二、硫化氢检测技术 2、试油、井下作业环境硫化氢监测: 四台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 下风方向近井眼钻台上(固定式); 地面坑池处(传感器); 回流管线和敞开式流体循环罐(传感器); 低洼、通风不良和密

9、闭区域(连续监测) 设备报警器每天应进行一次功能检查。,检测与防治技术,3、油气井场、集输处理站库硫化氢监测 固定探头,报警喇叭(高压区、油气取样区、排污放空区、转输泵房、污水及原油储罐区等)。 便携式检测仪(操作员工配备,先检测,后操作)。 比色指示管检测仪(硫化氢浓度达到或超过监测装置的测量范围时)。,检测与防治技术,二、硫化氢监测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1、个人防护设备: 全面罩式呼吸保护设备 正压呼吸器 自给式空气管线呼吸器,检测与防治技术,2、正压呼吸器: 有效供气时间约为30分钟。 额定最短时间为15分钟,若少于15分钟,仅适用于逃生或自救。 气瓶容积为2到9升,额定工作压力为3

10、0Mpa。,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2、正压呼吸器 检测:压力表读数28-30Mpa; 报警:压力低于50.5Mpa; 密封:面罩与脸部; 检查:每月检查一次,检查记录保留12个月; 气密性:1分钟内压力值下降不大于2Mpa; 清洁:消毒,清洗,通风,干燥,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2、正压呼吸器 气瓶应有专门存放地点; 满、空瓶应挂牌标识; 应急专用呼吸器要始终保持完好备用状态。 气瓶,背架应定期校验。,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3、空气压缩机: 定期更新吸附层和过滤器; 压缩机上应保留有资质人员签字的检查标签; 如果使用机油润滑的压缩机,

11、应使用一氧化碳报警装置。,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3、空气压缩机: 气瓶空气质量要求: A、氧气含量19.5%-23.5%; B、一氧化碳含量小于或等于12.5毫克/立方米(10ppm); C、二氧化碳含量小于或等于1960毫克/立方米(1000ppm) D、没有明显的异味,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正压呼吸器使用特别提示: 钢瓶内压缩空气压力值为2030Bar(Mpa),为高压容器,因此,在安装、检查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物体打击伤人事故!,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正压呼吸器使用特别提示: 冬季使用面罩时要采取防冻堵和防结雾措施,含硫化氢油气田作业环境,每个员工均

12、应配备专用面罩!,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正压呼吸器使用特别提示: 双人操作时,监护人必须佩带正压呼吸器!,检测与防治技术,正压呼吸器使用特别提示: 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场所作业时,不应使用防毒面具或负压压力需求型呼吸保护设备!,三、硫化氢防治技术,检测与防治技术,不要认为只要佩戴正压呼吸器在作业时就万无一失!,三、硫化氢防治技术,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4、硫化氢场所防护技术措施 a 设置风向标 可能产生或聚集硫化氢的场所;容易看见的地方,夜晚仍可显示。,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4、硫化氢场所防护技术措施 b 设置警示标识 安装防护栏,设置警示标识: 入口

13、处警示告知:“先检测,后进入”;“危险,当心硫化氢中毒”,“进入有区域硫化氢,必须佩带正压呼吸器”等。,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4、硫化氢场所防护技术措施 c 安装固定式报警、监控装置 安装声、光报警设备和视频监控装置。,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4、硫化氢场所防护技术措施 d 通风和排风 可以采取自然通风和强制排风的措施来保证作业环境硫化氢的浓度降低到10ppm以下。,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4、硫化氢场所防护技术措施 e 紧急逃生和救助 发生硫化氢泄漏,应按照主导风向设置临时逃生通道和临时紧急集合安全区域(至少两个,上风口或与主导风向成90度角的上风口),

14、并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4、硫化氢场所防护技术措施 e 紧急逃生和救助 现场应配置应急救援专用正压呼吸器、救援绳、安全带、洗眼器等救助设施设备。,监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5、硫化氢场所防护管理措施 a 风险评估与方案制定 对可能存在硫化氢危害因素实施风险评估,进而制定合规、有效、可执行的安全工作方案,主要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装置、作业环境、人员、防护措施、执行程序、应急处置预案等。,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5、硫化氢场所防护管理措施 a 风险评估与方案制定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对于临时性的作业活动(进入污水池,下水道、酸洗管线等),应使用

15、工作前安全分析(JCC)的方法,对可能产生硫化氢危害因素实施辨识、评估和控制,执行高风险作业许可审批制度。,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5、硫化氢场所防护管理措施 b 教育培训,持证上岗 在含硫化氢环境中的作业人员上岗持证首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每两年复训一次,复训时间不得少于6小时。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硫化氢来源,理化特性,毒理性质,监测设施设备、个人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规定与作业程序,自救、呼救措施以及应急预案等。,检测与防治技术,上岗证,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5、硫化氢场所防护管理措施 c 风险告知和备案 告知:员工,相关承包商,附近居民、公众,当地政府相关组织。 宣传:现场教

16、育,油地联合演练,书面,电话,网络、广播电视等方式。 应急响应预案;应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备案。,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5、硫化氢场所防护管理措施 c 风险告知和备案 应急响应预案;应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备案。,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5、硫化氢场所防护管理措施 d 管理制度、程序、操作规程 岗位责任制; 硫化氢场所安全管理规定; 检测仪操作规程; 正压呼吸器操作规程; 硫化氢泄漏应急处置预案等。,检测与防治技术,三、硫化氢防治技术 5、硫化氢场所防护管理措施 e 应急响应与处置 硫化氢专项应急响应和处置预案。 临时性应制定现场应急处置预案。 预案的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应急程序(职责,立即行动计划,联系方式,附近环境的人员分布情况,撤离路线,救援设备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