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详写 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4451442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2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详写 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验2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详写 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验2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详写 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验2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详写 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验2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详写 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2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详写 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2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详写 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2 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会用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2、 用误差分析的方法,学会选择最有利的测量条件减少测量误差。二、实验描述重力加速度是很重要的物理参数,本实验通过竖直安放的光电门测量自由落体时间来求重力加速度,如何提高测量精度以及正确使用光电计时器是实验的重要环节。三、实验器材MUJ-5C型计时计数测速仪(精度0.1ms),自由落体装置(刻度精度0.1cm),小钢球,接球的小桶,铅垂线。四、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如图1。在重力实验装作用下,物体的下落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s=v0t+1/2gt2该式中,s是物体在t时间内下落的距离;v0

2、是物体运动的初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若测得s, v0,t,即求出g值。若使v0=0,即物体(小球)从静止释放,自由落体,则可避免测量v0的麻烦,而使测量公式简化。但是,实际测量S时总是存在一些困难。本实验装置中,光电转换架的通光孔总有一定的大小,当小铁球挡光到一定程度时,计时-计数-计频仪才开始工作,因此,不容易确定小铁球经光电转换架时的挡光位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如下方法:让小球从O点处开始下落,设它到A处速度为v0,再经过t1时间到达B处,令AB间距离为s1,则s1=v0t1-12gt12同样,经过时间t2后,小球由A处到达B处,令AB间的距离为s2,则有s2=v0t2+1/2gt22

3、图1 实验装置图化简上述两式,得:g=2(s2t1-s1t2)/ t1t22-t2t12=2(s2/t2-s1/t1)/ t2-t1-(1)上述方法中,s2, s1由立柱上标尺读出,巧妙避免了测量距离的困难。(注:B,B为同一光电门,只是距离A的远近不同)g的不确定度与光电转换架的位置有关。根据不确定度的绝对值合成公式,采用求标值的方法来选择最有利的条件,求出最佳操作范围。经实际推导,得:g=2s+v0tt2-t11t1+1t2+4gtt2-t1 -(2) 式中,取s1=s2=s,t1=t2=t2 要使g较小,则: t,s,要多次测量后求出; v0要尽量小; B的位置要尽量靠近顶端,B的位置要

4、尽量靠近底端。五、 重点和难点1、重力加速度测量方法;2、保持支架铅直;3、光电门最佳位置的确定。六、 实验步骤(1)调节自由落体装置:将系有重物的细绳挂在支柱上作铅垂线,调节三脚座螺钉使铅垂线通过两光控门的中心,以保证小钢球下落时准确地通过光控门;同时要从水平方向调节光控门,使光控门保持水平,以确保两个光控门之间的距离即是s2,或 s1的值;此外还要保证光控门在每次移动之后都拧紧,不能有松动现象。(2) SSM-5C 计时-计数-计频仪的调试:接通电源,将功能选择开关调至计时, 输入信号分配开关SN指向2,将后面电压输出调至 6V,检查两光控门的光源是否对正光敏管,用手遮一下上光控门,计时开

5、始,再遮一下光控门,计时停止,即为正常。(3)将OA设置为10.00cm,使OB=135.00cm.(4)将测速仪打开,选择“重力加速度”功能,按“电磁铁”,将小球吸住,保持小球静止。(5)再按“电磁铁”键,小球自由下落,计时器开始计时。通过计时器读出t2。(6)连续测量5次,取平均值。(7)改变第二个光电门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共得15组实验数据,得到15个不同的t1。(8)按计算公式(2)计算g值,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g-s1曲线,找出g最小的点,并确定相应的s1。(9)利用已测数据找出与该s1最相近的数值,计算g,并计算此时的百分误差。注意:利用铅垂线和立柱的调节螺丝,确保离住处与铅直。保

6、证小球下落时, 两个光电门遮光位置均相同。 测量时一定要保证支架稳定、不晃动。路程 s 的准确测量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七、实验数据处理1、取s0=10cm保持不变,则v0=1.4m/s。2、取OB=135.00cm,测出此时的实验数据如表1表1 t2测量数据表s2(cm)t21(ms)t22(ms)t23(ms)t24(ms)t25(ms)t2(ms)125.00376.09376.09376.04376.10376.12376.093、 在保持s0不变的情况下,不断改变s1的取值,并测出相应的时间t,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表2 t1测量实验数据表s1(cm)t11(ms)t12(ms)t13(

7、ms)t14(ms)t15(ms)t1(ms)10.0056.8256.8356.8256.8056.8256.8215.0080.3080.2780.2980.3180.3480.3020.00100.88100.88100.86100.88100.90100.8823.00113.35113.34113.35113.34113.36113.3526.00124.49124.52124.50124.49124.48124.5028.00132.05132.06132.06132.03132.06132.0529.00135.04135.04135.03135.06135.05135.0430

8、.00138.45138.47138.48138.47138.47138.4731.00142.34142.32142.35142.34142.35142.3432.00145.64145.65145.43145.63145.63145.6035.00155.54155.51155.52155.52155.52155.5237.00163.04163.04163.07163.00163.01163.0345.00187.43187.40187.43187.40187.52187.4467.00248.53248.55248.54248.55248.56248.5590.00303.30303.

9、25303.32303.32303.29303.30根据式(1)、(2)分别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和其不确定度g(计算过程中,取s=0.5mm,t=0.2ms),其结果如表3所示表3 重力加速度及其不确定度s1(cm)g (m/s2)g(m/s2)10.009.79520.123515.009.84300.106320.009.74620.099623.009.85400.098226.009.81940.097528.009.86150.097729.009.75930.097530.009.73910.097731.009.80350.098232.009.76870.098435.009.7

10、3110.099637.009.89570.101545.009.78360.107667.009.84750.143590.009.78860.23524、 作出g-s1图像,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当s1=29.00cm时,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最小,于是得到s1的最佳值为29.00cm.此时,重力加速度为9.7593 m/s2,由于长沙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实际值为9.8100 m/s2,于是百分误差于是实验结果满足实验要求。最终得到s1=29.00cm时的重力加速度八、实验结果与分析从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s1的取值,重力加速度不确定度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其中仍有部分点存在

11、一定误差;同时,虽然s1=29.00cm时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最小,但相对来说重力加速度的百分误差仍然较大,其不确定度也较大。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以下几种影响因素:1、 视差。在测量s2, s1的时候,由于视线并未保证严格水平,使读数与实际距离有一定的差别。2、 空气阻力。在实验过程中,小球下落会有空气阻力,导致测出的值普遍偏小,最终使重力加速度的值小于理论值。3、 仪器自身的精准度。仪器精准度的大小会通过影响读数间接影响实验结果。4、 小铁球的稳定性。若释放时的小铁球处于摆动状态,则会影响到计时器的计时,引起误差,可待小球较稳定后再释放。5、 OA值的设定。OA值的设定会直接影响v0,s2, s1的大小,进而影响不确定度的计算,并且还可能会对最佳s1的确定产生影响。6、s2的设定。s2的取值会直接影响不确定度的计算。因此不同s2的取值可能会使结果有所不同。九、问题与建议 1、要注意光电传感器的竖直和水平调整。 2、数据要充足,减少误差。3、学会用图像法求解s1的最佳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