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448064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综述(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即景抒情诗四首,登幽州台歌 春江花月夜 望月怀远 题李凝幽居,知识点回顾: 即景抒情诗: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即景抒情诗,鉴赏要点: 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主要内容: 1. 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官场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 表达作者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情绪。表达作者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3. 描写自然景物,表现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知人论

2、世解诗人,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直言敢谏,但不为武则天采纳,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武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反被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泣下。,诗歌鉴赏:,此诗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次停顿,各增加了

3、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次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作者心想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又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诗人俯仰古今,表达了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两句诗从时间角度着笔,将“前”与“后”、“古人”与“来者”对举,用两个“不见”相连,表现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诗人想到宇宙的寥廓与绵长,个人却渺小而短暂,更何况生

4、不逢时、怀才不遇,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独”字,正写出了诗人寂寞凄凉的心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如何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艺术特色:,鲜明的宇宙意识和社会意识。 全诗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 一首登临诗作,题目是登幽州台歌,却无一字写登临,连写登临常见的山水树木都没有,诗人眼前的空间景象在诗中完全转化为了时间观念。,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为人所传颂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此有何感想?,参考答案:全诗感情突如其来,如山洪暴发,又戛然而止。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极富感染力。反复吟咏,一位独立苍茫、思索人生课题的抒情主人公形

5、象便跃然纸上,而浩浩无涯的时空背景也随之展现。全诗直吐胸臆,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格调雄深,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千百年后犹能引起读者思考,产生共鸣。,思考探究:,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张若虚 (约660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其诗仅存两首,而此篇被论者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更被闻一多评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张若虚利用此题写出了这首堪称巨制的七言长诗,却完全突破乐府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面貌为之一新。,知人论世解诗人,诗歌赏析:,“

6、春江潮水连海平”四句,总写春江月夜中壮丽景象。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之中最为动人的良辰美景。入题即是一幅壮丽的画面:江海连潮,月共潮生。“生”,写出了明月随着奔腾的潮水喷薄而出的宏大气势。 “江流宛转绕芳甸”二句写了令人心驰神往的江畔美景。江水弯曲着绕过杂花丛生的江边沙地,月光倾泻在花林上,如同撒上了一层白色的霜花。 “空里流霜不觉飞”四句写江天一色的澄澈明净之景。此处虚实结合,最后整个宇宙似乎只剩下一轮明月的清辉。这样一轮独自徘徊在空中的月亮,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深思和遐想。,“江畔何人初见月”六句是对自然的发问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人于此处出新,认为个体生命虽有限,但一代一代连续

7、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生命的延续。不似明月,永远只是一个样子。诗人以群体生命的延续回答了这个令人类永远感伤的宇宙命题。接着,诗人让诗情向纵深发展,以明月有恨而江水无情为引,很自然地将笔触转向下半篇的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上来。 “白云一片去悠悠”四句写在此良辰美景之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相思之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是地名,泛指离别之地。“谁家”与“何处”互文见义,使读者由一家一处联想到人间千千万万家的离愁别恨。,“可怜楼上月徘徊”四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诗人将“月”拟人化,写月之“徘徊”,既写出了月的自然属性,光影明灭,浮云游动;又赋予月光人性,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

8、久久在楼上徘徊而不忍离去。 “此时相望不相闻”四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深进而引起的无限遐思。月光引起的情思让她难以入眠,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也许也在望月思念自己,生发托月传情的痴心。 “昨夜闲潭梦落花”六句写游子的相思之情。诗人用春梦、落花、流水、残月四种伤情的意象来烘托。 “不知乘月几人归”二句写在此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之中,不知能有几人乘月回乡;人间的离情,伴着将落的残月,洒落在江边的树林之上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和月华柔情相互交织,袅袅不绝,摇曳生姿,引人悠思。,艺术特色:,虚实相生,浓淡相映 。诗中写了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以“月”为主体。“月”是此诗的灵魂,是全诗结构的纽带,也是情

9、景兼具的意象。 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这首诗有别于传统的单纯写景之作,也有别于一些单纯的哲理诗和言情诗。诗中有对春江花月夜这种大自然美景的赞美,有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有对永恒人生哲理的探求,使得全诗景、情、理水乳交融,形成了清新而又邈远的意境,读后让人心旷神怡,并进而去探寻更深更美的人生真谛。,望月怀远,张九龄,知人论事解诗人,张九龄,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宰相。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一名博物,字子寿。弱冠登进士。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认为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其文才为当时的宰相张说器重。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张说罢相,受累外迁。十九年(731),玄

10、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733),以中书侍郎为相。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之。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州长史。二十八(740)年卒。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及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为之流涕,遣使至曲江祭九龄。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

11、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是抒写怀念远方之人的诗作。月夜独处,最易牵动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寄托了对远人的思念。,诗歌鉴赏:,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句为千古传诵之句,背景阔大,感情深挚,意境幽远含蓄。全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令人回味无穷。一对远隔天涯的情人,对月相思,久不成寐,只觉长夜漫漫。,三、四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竟夕”呼应“遥夜”,上承开头两句。主人公终夜相思不能

12、入睡,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而这皎洁的明月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更难以入睡。,赏析“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赏析“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夜已深,露已降,衣服已被润湿了。一个“滋”字不仅有润湿之意,还有愁思滋生不已的意思。,洒遍天涯的月光啊,我有满腔的情意,却又无法传送,睡吧,睡吧,让我在梦中与你相见。诗至高潮戛然而止,只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全诗委婉曲折,情致盎然,表现了张九龄诗歌浑成自然的风格。,赏析“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一、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全诗紧紧围绕“望月”而展开,从望月写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又由室外回到室

13、内,从月升写到月沉,从相思写到入梦。由景入情,情景相生。,三、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余甘无尽。,诗歌表现手法:,四、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细节传达情思,层层深入,构思巧妙。,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贾岛,题李凝幽居,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

14、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知人论世解诗人,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赏析“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这两句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诗歌赏析:,赏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月光皎洁

15、,万籁俱寂,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以动衬静,体现了李凝的幽居的静寂。,赏析“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这两句写诗人回归路上所见。过桥的时候看到原野的斑斓色彩被分开;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赏析“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动衬静属反

16、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说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动作,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表现手法:以动衬静,“僧敲月下门”初拟用为“僧推月下门”,你认为“推”、“敲”两字哪个字用得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诗人寻访友人,是在月光皎洁的晚上,友人外出未归,柴扉紧闭。诗人上前轻敲门,惊动了树上栖息的鸟儿,引起了一阵喧闹。鸟儿或许还飞出几只,转旋几圈又回到窝中。用“敲”更能表现了清幽空灵的景象,暗含着诗人自愿远离尘嚣的情怀。,思考探究:,苦吟诗人 贾岛推敲:贾岛骑驴入城,仍搜索枯肠,忽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在“推”和“敲”中琢磨,不觉撞上京兆尹韩愈的车骑,韩愈细问后,不仅没责怪他,反而帮他分析,确认“敲”字为佳。,试分析下列诗中以动衬静的手法。,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