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4教案 北京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1443866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4教案 北京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4教案 北京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4教案 北京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4教案 北京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4教案 北京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4教案 北京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4教案 北京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型 精读 授课时间 2 课时知识 1.学会 8 个生字及新词,认读 1 个字。 2.了解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教学目标思品 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抓住景物特点仿写一段话。教学难点 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抓住景物特点仿写一段话。查阅资料 查阅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课时 2板书设计5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 罗甸 入山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宽 高大 窄小 黑大第 1 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4 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分钟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会

2、 8 个生字及新词,认读 1 个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3)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儿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2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备 注2(1)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 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二、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5)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投影出示:浙江 罗甸 盆栽 油桐 额角

3、 蜿蜒 突兀森郁(1)指名读词语,读准字音。(2)说说你觉得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3)你在预习中还理解了哪些词语?(4)说说带点字中哪个最难记,你是怎样记住的?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内容:读准字音:易错读音:浙(zh)臀(tn)蜒(yn)多音字:“盘曲(q)而上” 、 “系(j)着绳子” 、“像桥洞似(sh)的”注意字形:蜒(“延”的被包围部分不要写错)指导书写:3学生的书写对于任何一个年级都不能忽视,因此我觉得每课书学生在学习新字时,还是要把一些难写字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刚接触这个字时掌握好写字技巧。“栽”:(注意“戈”部的写法。 )自写指导再写三、检查读书预习情况(10)1将生字新词再带入文中

4、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同桌互读指名读(评读)3把自己认为读的不好的段落再读一读。四、质疑解疑(5)1默读课文,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2小组之间互相解答。3根据情况梳疑,解疑五、作业(7)1搜集有关“双龙洞”的资料。2生字组词3写出 3 个以上带有“戈”部的字,并组词。第 2 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3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7分钟教学要求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抓住景物特点仿写一段话。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叶圣陶老先生去欣赏金华双龙洞美丽、神备 注 4奇的景象。 (1)二、整体感知(5)1打开书,浏览课文,看看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2学生汇报,归纳

5、总结。(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3 (出示课后 1 题表格)作者在游览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呢?边默读边认真思考,把读懂的内容在表格中简单记录下来。游览的地方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4小组交流三、集体汇报(30)教师做如下引导:(一)第二段:品赏路上的见闻1学生汇报。看到:公路盘曲而上 映山红 油桐 粉色的山 溪流听到:溪声变换调子感受到:花有精神 眼前一片明艳2作者的这些感受是从哪里得到的呢?自己练习读读有关句子,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让我们大家也感受到?3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学生评议适时出示带点词语的句子:开满 无论都 正 很不少 或浓或淡 一片明艳5备

6、注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1)读出溪流的变化(2)探讨对“迎”字的理解(交代了作者是逆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 (这里也暗含着课文的另一条线溪流)5把 2、3 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感受路上风景的迷人。 (二)游览外洞1.学生汇报表格内容看到:山突兀森郁 周围是石壁感受:高大有气势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外洞的高大。“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学校有多少人,集会时占多大面积,想象外洞有多大。 )3.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过渡: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我们一起去看看。 (激发起学生学习孔隙

7、的兴趣)(三)孔隙1.孔隙给人什么感受?(窄小、低矮)2.轻声读第五自然段,画一画,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孔隙窄小、低矮的。(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 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朝我挤压过来 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3.出示资料:(边放录像边介绍)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 10 余米,宽 3 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 ”如欲观赏,惟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6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4.看过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机指导学

8、生读出孔隙昏暗、低矮的感觉。备 注5.将描写孔隙昏暗、低矮的句子与外洞的高大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你能够感受到什么?(外洞那么大,孔隙又那么窄、矮,让人感到双龙洞景象的奇异)6.再读 5 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这个特点描写清楚的?(学习一篇文章,我们不光要让学生知道写了些什么,还要探究为什么这么写。 )(用小船的大小、自己的感受、心理活动来说明孔隙的特点)7.再与描写外洞的段落进行对比,感受一下写法的不同。外洞:通过数字来直接说明洞的高大孔隙:借助其他事物描述本事物(使学生感受到,把一个事物特点写清楚,不仅可以直接来进行描写,还可以间接借助其他事物来描述本事物。为课后的仿写打下基础。 )8

9、.有语气地读一读这一段,体会孔隙的特点及描写方法。7内洞1.抓住“只能” “小小的” “余外”几个词语感受内洞的黑。2.看图片加深体会“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内洞这部分。4.将外洞、孔隙、内洞三部分连起来读一读,感受景色的奇异。过渡:就这样,我们随着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四、总结方法。 (3)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用哪些语句把游览的景点连接起来的,画出来读读,并体会它们的作用。2.我们知道本课是一篇游记,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是一条线索。其实,泉水流经的线路也是一条线索。从深黑的石洞流进内洞,再经过外洞流出洞口,然后随山势流下山去。这两条线索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得课文记叙得很有条理。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