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定位及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4426636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定位及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如何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定位及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如何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定位及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如何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定位及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如何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定位及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定位及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定位及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资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定位及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小组成员:王婷 吕品 满婷煜 王佳 丽佳 赵雅丽目录一、“一带一路”的背景与原则3(一)时代背景3(二)共建原则3二、“一带一路”的定位与目标4(一)“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41.“一带一路”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42“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43.“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机制5(二)“一带一路”的目标5三、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定位及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7(一)以自贸区为基础的合作机制71.“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路径和优化方向72.“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7(二)以次区域为基础

2、的合作机制81.次区域经济合作下的“一带一路”建设82.依托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具体实施步骤8(三)以设施联通为基础的合作机制9(四)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机制10(五)以资金融通为支撑的合作机制101.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102.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113.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114.加强金融监管合作11(六)以经济发展政策为保障的合作机制11(七)以民心相通为根基的社会与人文合作机制121.深化人才交流合作132.加强旅游合作133.加强医疗合作134.加强国家合作135.加强民间组织合作13(八)以贸易畅通为核心的合作机制131.国内方面

3、132.国际方面14参考文献17一、“一带一路”的背景与原则(一)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

4、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

5、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二)共建原则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坚持市场运作。遵循

6、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二、“一带一路”的定位与目标(一)“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1.“一带一路”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中国自身而言,“一带一路”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对外开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之初到邓小平南方讲话;二是从南方讲话到中国“入世”;三是“入世”的过渡期。目前,“入世”的过渡期己经结束。换言之,“入世”所带来的开放红利已经

7、实现,中国经济面临新一轮对外开放及通过开放促进国内改革的强大诉求。前三个阶段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外开放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严重滞后。而这也正是造成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必须是全覆盖的,既要包括沿海地区,也要延伸到中西部内陆地区。“一带一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这方面应该发挥独特的作用。与前三个阶段相比,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有了一个重大变化,即经济全球化的重心从多边主义转到了区域主义。及其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一直是全球多边贸易规则制定与实施的主要平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象征。但进入21世纪以来,多哈谈判陷入困境,多

8、边主义的有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更重要的是,世界主要大国都从多边主义的倡导者转变为区域主义的支持者,构建和参与以自由贸易区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已成为一个世界潮流,以至于都开始认同区域主义的发展方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必须适应区域主义兴起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实际上就是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举措。2“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外交为经济服务成为一种基本共识。然而,伴随和平崛起进程的加快,作为一个大国,面对日趋复杂的周边环境,中国要实现稳定周边、经略周边、打造与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实践

9、证明,仅仅依靠经济合作显然是不够的。因此,经济外交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一项必然要求。从外交服务于经济向经济外交的转变需要在对外关系的理念上做出重大调整。为此,习近平主席已经提出了“亲诚惠容”原则,它将成为指导经济外交的基本理念。为落实这一理念,仅仅依靠现有的经济合作机制是无法实现的。而“一带一路”的“五通”及命运共同体目标则体现了“亲诚惠容”理念。3.“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机制“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机制。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从低级到高级大致可以划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一体化、政治经济一体化。其中,最常见的是自由贸易区。显然,无论是从合作的理念、目标

10、,还是从合作载体、合作机制来看,“一带一路”难以归入上述任何一种形式之中。中国并不期望通过“一带一路”构建一个统一涵盖沿途所有国家的自由贸易区或其他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更不期望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排他性的国际组织。合作机制的多元化将是“一带一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既是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也是为了适应亚洲发展的多样性。正是这种发展的多样性,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洲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涵盖整个地区的自由贸易区或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二)“一带一路”的目标“一带一路”建设就总体而言,应当有助于以下一些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安全高效的陆海空战略通道网络全面形成,“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

11、融通和民心相通”目标全面实现;在产业投资、经贸合作、能源金融、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重大收获,构建一批全面开放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海上战略支点,打造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拓展发展空间,巩固和延长战略机遇期,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在全球治理结构中占据主导优势,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建立面向亚非欧大陆和链接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均衡战略布局,将“一带一路”发展成为同时连接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和非洲经济圈的世界上最长、最大、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国际政治、经济、外交、人文、安

12、全大走廊。除上述总目标外,“一带一路”战略还应在经济、外交、文化和安全等方面实现如下具体目标: 第一,在经济上,实现互联互通,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逐步形成以点带线,从线到片,促进形成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方面,重点推进机制建设、自贸区谈判、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及毗邻区规划编制,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逐步扩大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产业投资方面,重点建设一批工业开发区、产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园区,逐步扩大我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总额。能源资源合作方面,重点建设一批油气、火电、水电、核电

13、及矿产项目,逐步扩大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石油、天然气的数量,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增强我国战略主动性和抗风险性能力。金融合作方面,加快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亚洲债券基金,建设亚洲信用体系研究中心,并使之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十年争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达成本币互换协议和本币结算协议,争取人民币成为沿线主要国家储备货币。第二,在外交上,增进与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逐渐做大我国在沿线国家全方位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强我国外交软实力和巧实力,提高我国经略周边的能力,扩大我国安全战略的回旋空间,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

14、西进、南下、北上、东拓的总体外交布局,形成更为开放、更为包容、更为信任、更为亲和的新的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确立我国新型大国地位,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在全球治理结构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西进即增强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关系,特别是与中亚国家关系;南下即扩大与东盟的合作,处理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北上即获取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东拓即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消除日本的疑虑干扰。第三,在文化上,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全面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弘扬和传承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精心打造中外文化交流的品牌,努力搭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长效机制,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在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卫生、科技等领域开

15、展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巧实力,形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整体合力,占领世界文化的制高点,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让相互尊重、平等包容的理念深入人心,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使沿线国家广大民众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建设者和真正受益者,为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全面合作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民意基础。第四,在安全上,除了传统的军事领域之外,在信息、灾害、食品、航道、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跨国犯罪、恐怖袭击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努力开展国际合作,搭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提升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近期要维护好国家能源安全,满足反恐战略需要;远期要增强和巩固我国在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优势,从根本上破除追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武力至上的旧安全观,积极宣传和践行我国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对话机制,构建安全合作模式与架构,建立与主要沿线国家的安全合作新方式与新机制,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共同担当起维护沿线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任,通过合作满足成员国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的安全需要,保障沿线各国持久安全,推动相关国家形成责任共同体,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沿线地区安全之路。三、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