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2017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421642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安市2017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南安市2017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南安市2017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南安市2017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南安市2017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安市2017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安市2017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灾害与防治 1.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某大河流域及河段平均流量统计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1)说明右图中该河流易发生洪水泛滥的季节及自然原因。(6分)(2)传说鲧、禹父子治水成败在于“堵”“疏”之别,我国数千年的治水实践证明:“堵”“疏”都是重要的治水之策。应根据江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全面研究、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顺应自然、“因势利导,辨证施治。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别列举几例生活中常用的治理洪涝灾害的“堵(截流或防泄)”和“疏(引洪)”的措施。(6分)2. (2016新课标卷)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图11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

2、灾害年数。(10分)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3.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8分)(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4分)(2)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4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下图是我国南,北方多年平均雷电日数的月份分配圈。读图,回答问题。(8 分)(1)说明我国南,北方雷电日数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5 分)(2)简述雷电灾害的防治措施。(3分)5.材料一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9年它的主题是“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

3、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国际社会把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传统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材料二1979年,美国白蛾由朝鲜传入我国东北,所到之处枝枯叶落,如同经历一场“无烟的火灾”。2008年,它从西北方向进入临沂市,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繁殖,并且在临沂10.5万公顷的林地、农场上繁衍生息,肆无忌惮地啃食着绿色植物。(1)美国白蛾为什么会在我国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形成如此大的危害? (2分)(2)如何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4分)6(5分)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地级行政区域多个气象观测站关于大风天气的多年统计资料,该区域的大风天气多由冷空气南下引发

4、形成。(1)据图归纳该行政区域大风日数的变化特征。(2分)(2)从全球气候变化分析该行政区域大风日数年际变化趋势的原因。(3分)7.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直线图。读图回答问题(8分)(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4分)(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4分)8(8分)旱灾风险是指干旱发生及其造成损失的概率;下图示意内蒙古西南部某地旱灾风险等级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该区域旱灾风险的分布特点,并简述旱灾对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3分)(2)简述当地政府

5、为减少旱灾损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5分)9(6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5年1月澳大利亚南澳洲发生30年来最严重森林火灾,南澳州这场林火主要发生在在阿德莱德地区,造成几万亩的森林被烧,几百栋民宅被毁。(1)简析阿德莱德该季节森林火灾发生的自然原因。(3分)(2)指出森林火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3分)10.(10分 )城市气象灾害是指城市的特殊天气气候条件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生活环境造成危害的灾害现象。由于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最为集中区域,所以城市气象灾害的危害更大。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害问题越来越突出。简述缓解城市热害应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1(

6、12分)(1)夏季(或夏秋季,1分) (该河流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且集中(2分);北部有地形雨与高山冰雪融水汇入(1分);水系形状致使南北支流同期汇水量过大(1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1分)(2)“堵”:在干支流中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以截流蓄洪;全流域性植树造林以增强自然环境的截流蓄洪能力;在中下游地区加固堤防以防止洪水外泄。(3分) “疏”:疏浚和拓宽中下游河道以增强河道行洪能力;利用中下游地区的天然洼地或湖泊修建分洪、蓄洪区;对于下游入海通道狭窄甚至缺失天然入海通道的河流,开挖人工入海河道以提高河流下游泄洪能力;流域内修建跨区域调水工程,调水的同时分洪、减洪

7、。(3分)2.(10分)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4分)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3分)南部(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3分)【解析】该题以河南这一区域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属于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防治”模块的常见问题,难度相对较小。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从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等方面分析,结合

8、图中信息不难做出回答。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部,因此河南省地处我国南方和北方两大地区的过渡地带,省内南部和北部自然环境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气候差异是造成河南省南北部水旱灾害差异的主要原因。3.(8分)(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1分)地势低洼,排水不畅;(1分)6月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1分)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1分)(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环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四点即可,4分)4. (8 分)(1)南方出现雷电的月份和日数均较北方多且春

9、季表现尤为明显;(3分)原因:南方比北方气温高,高温期长,对流旺盛;湿度大,雨季长。(2分)(2)加强民众防雷教育,提升防雷意识和能;贯彻防雷政策法规;加强雷电监测、预报、预警;完善防雷设施建设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3分)5.(6分)(1)美国白蛾的繁殖能力强;我国缺少美国白蛾的天敌。(2分)(2)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立法,强化国家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督能力建设;加强物种流动监测;加强外来入侵生物预防和控制研究;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民防范意识等。(取4个点,4分)6(5分)(1)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最多,秋季最少(4月最多,9月最少)。(2分

10、)(2)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全球气候逐年变暖,年平均气温和冬季平均气温上升,冬季强寒潮次数减少,冷空气强度减弱、频次减少;直接导致该行政区大风频次减少、强度减弱。(3分)7.(8分)(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4分)(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少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4分)8(8分)(1)特点:由东北部、东南部向中部、西部逐渐升高(中西部风险较高,东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1分) 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危害农牧业生产;加剧土地荒漠

11、化(或草场退化)。(任答2点即可,最多得2分)(2)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减灾应急机制等 ;(非工程性措施2分) 完善农业灌溉设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喷灌、滴灌);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等。(工程性措施3分)9(6分)(1)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燥;地处背风坡(易发生焚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枯枝、落叶等松散可燃物数量多。(3分,答出3点即可)(2)森林面积减少;污染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3分)10.(10分)控制城市规模,降低城市地面硬化率;提高城市绿地、水域面积比例,(在路边、花园和屋顶种花栽树,通过植物吸收热量)改善城市小气候;在城市建筑物表面涂上白色等浅颜色,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加强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建设城市风道;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热量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将来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