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优生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390659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优生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优生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优生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优生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优生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优生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优生联考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文科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48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做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与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原则类似的是A. 没有证据不能定罪B. 案件裁决要有文字记录C. 人是万物的尺度D. 孔子不是天生圣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意思是说如果不知道具体的事迹,就算是圣人来读春秋,也不理解其中为什么褒扬为什么贬斥,说明写史要根据事实来写,即言必有据,“没有证据不能定罪”与材料主旨相同,A正确;文字记录不符合材

2、料主旨,B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凭感觉用事,C错误;“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是批判权威的说法,D错误。2.孔子家语致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意思是:“你认为百姓很饥饿,为什么不告诉君主,让他发放粮食来赈灾?而你把自己的粮食给饥民,你这种行为是在彰君之过,显己之德。”材料反映了孔子对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持赞同的态度,只是认为由谁来救助值得商榷,错误

3、;孔子将救助饥民与君主德政联系起来,显然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正确;救助饥民本来是谁都应该去做的,但孔子却认为不同的人的救助体现出的意义是不同的,显然认为谁去救助也是有等级之分的,这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正确;救助饥民能体现孔子“仁”的思想,但夹杂了等级观念和政治因素,所以用“充分”两个字不恰当,故排除。因此 正确,故选B。A、C和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 为民主政治奠基B. 从人治到法治C. 国家管理制度化D. 礼仪与政治分离【答案】C【解

4、析】【详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的是国家管理制度化,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历代都是专制,故A项错误;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是人治,故B项错误;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注重礼仪与政治的结合,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需要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解答即可。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提到“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

5、浅罢了。”从思想角度看,材料中“革新与发展”不包括A.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B. “其欲即天之理,其理即人之欲”C.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D. “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思想的角度考虑“革新与发展”,“革新与发展”是指取得进步的地方, A项是黄宗羲的观点,是指学校不仅仅是养士的教育机关,而且是国家议政的政治场所,体现了思想的进步,与设问不符,排除。B项是王夫之的观点,充分肯定作为人的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体现了思想的进步,与设问不符,排除。C项是黄宗羲的观点,是指君臣平等,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体现了思想的进步,与设问不符,排除。

6、D项是宋朝周敦颐的观点,是指以身作则,以己之崇高德行去感化教育民众,与“革新与发展” 不符,所以选D。点睛:解决本题须抓住关键词“明清思想角度”“革新与发展”不包括,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知道答案。5.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 崇尚节俭B. 无为而治C. 轻徭薄赋D. 民贵君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的大致含义是天下万物有生就有死,物之消亡,自然之理,有什么可哀伤的我不赞同(人死后)倾家荡产去厚葬逝去的人,而给生者带来负担。显然是崇尚节俭的思想,A正确;无为而治和轻徭薄赋不符

7、合材料主旨,B和C项错误;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材料没有直接体现,D错误。【点睛】本题以汉文帝的言论切入考查汉代的治国方略,考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的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答案。6.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B. 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 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四则材料都涉及人们穿着,说明“纸衣”的前提条件是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故D正确。材料也无法体现纸衣成为唐宋流行服饰,排除A。人们穿着纸衣并不

8、能说明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排除B。“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说法过于绝对,且没有材料涉及百姓贫困,排除C。【点睛】本题材料新颖,以不同史籍关于“纸衣”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史料的解读,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史料的比较鉴别能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要求学生既能到书本中去,又能跳出书本外,掌握一定的解读史料的能力,不拘泥于教材和固有观点。7.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的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A. 天朝上国的心态B. 维护国家的主权C. 因俗而

9、治的政策D. 治外法权的提出【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知,外国人犯罪。适用的是外国的法律,唐人与外国人的犯罪则要适应唐朝立法,可以得出法律的因地适应性,根据案情的人物和地点来决定应适用本国还是他国的法律,符合“因俗而治”的思想,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天朝上国的心态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思想,和项错误;治外法权的提出属于近代法治思想,错误。8.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A.

10、藩镇割据的危害B. 伦理纲常的必要C. 佛道思想的猖獗D. 宗法制度被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认为唐代虽然天下太平,但由于官方儒学的地位被削弱,导致少数民族风俗流行,三纲五常风气不正,以致没有君臣、父子、夫妇应有的样子,究其原因在于唐太宗,这样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所以出现藩镇不服从中央领导,朝中权臣横行专权的局面,从反面说明儒家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B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藩镇割据的危害,A错误;佛道思想此时被儒家思想吸收,演变为理学,C错误;宗法制度被破坏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9.两宋三百余年间,贡举登科者共有十一万多人,平均每次录取的人数为唐代的十倍左右。更重要的是,唐代登科

11、后,还要经过吏部身、言、书、判的考试,才能走上仕途,宋代士人及第即可直接入官。这对宋代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 创新了人才选拔制度B. 吸引了更多人才参加考试C. 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D. 扩大了两宋王朝统治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创新了人才选拔制度,在宋朝没有,A错误;吸引了更多人才参加考试是科举制的目的,不是影响,B错误。宋朝完善科举的举措是糊名法,材料没有体现,C错误。宋朝通过扩大科举录取人数比例扩大了统治基础,D正确。10.顾炎武在肇域志中记载:“(明清徽商)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注:羡,有剩余),富者始分

12、身而自为贾”。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明清时期商帮已经普遍出现B. 徽商力量扩展以诚信为基础C. 徽商反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 明清徽商中已经出现股份制【答案】B【解析】【详解】“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体现出徽商经营的诚信,不徇私情,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明清时期商帮已经普遍出现,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特点是雇佣关系,与材料信息无关,错误;股份制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11.“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既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的这份奏折被看

13、作洋务运动宣言书,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和议”是指天津条约B. 所购器物以民用火轮船为主C. 根本目的是引进先进技术D. 镇压农民起义是其目的之一【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引进外国的机器进行制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就是说可以镇压国内农民起义,维护清朝统治,正确;材料中的“和议”是指南京条约,错误;洋务运动前期企业是军事工业,错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错误。1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注意到美国“邦长”“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认为下情上达、官

14、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材料中的他A. 主张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B. 对西方政治制度认识较为清楚C. 主张发展工商业来振兴天国D. 主张引进外交方面的专门人才【答案】A【解析】【详解】“权归于一”,反映出洪仁玕主张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洪仁玕认为美国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否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威,对西方政治制度认识不够清楚,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洪仁玕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与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主张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引进外交方面的专门人才,故D项错误。13.清末提倡平等的新派人物,往往不愿乘坐人抬的轿子,而宁可坐较低等的人力车。但有竹

15、枝词,讽刺这些新派人物:短小轻盈制自灵,人人都喜便中乘。自由平等空谈说,不向身前问弟兄。”这说明A. 交通运输工具向近代化转变B. 社会风气受到客观条件制约C. 清末社会发展平等意识提高D. 人力车能体现社会地位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知。虽然一些新派人物不坐轿子改为人力车。但是社会仍然出现嘲讽的竹枝词,可见无论轿子还足人力车都带有鲜明的等级之分,抬轿子的人和拉车的人得不到这个时期社会所推崇的平等,而移风易俗恰拾是这个时期的主题,全社会都在推崇平等观念,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交通近代化问题,错误;社会风气受到客观条件制约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人力车显然不能体现社会地位平等,D错误。14.1919年5月31曰,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由材料可知A. 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B. 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满C.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D. 推翻北洋政府成为民众共识【答案】A【解析】根据“全省议会、教育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