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 篇).docx

上传人:镜花****ul 文档编号:114388607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 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 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 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 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 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 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 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讲座,观点精华: 1、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 2、好的家庭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3、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 4、如果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 5、健康的人格:自信、友善、有爱心、有责任感、善于自我管理、有抗挫折能力 6、被过度满足的孩子并不快乐,好父母要藏起一半爱心,要教育孩子学会克制。 7、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缺失的教育 8、孩子如果没有抗挫折能力,就会生活在危险中,父母要敢于说“不!” 9、父母最大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10、习惯培养的五个步骤:提高认识明确规

2、范持久训练(21天形成,90天巩固)及时评估形成环境 11、孩子不能夜不归宿 12、好的家庭关系: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帮助 13、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坚定地相信自已的孩子,不抛弃、不放弃 14、家庭教育是培养情感的地方 15、每天发现孩子10个优点 16、孩子就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方式 17、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 18、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好习惯 19、父母既要会“示强”也要会“示弱”,坦然接受孩子的照顾、帮助,“你后退一步,他前进一步”。 20、孩子最好是自已带,12岁以前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亲情的关键时期 21、父母之间千万不要当着孩

3、子的面相互贬损,这会伤害孩子 孩子从父亲身上认识什么是男人、父亲,从母亲身上认识什么叫女人、母亲、妻子,从父母身上认识什么叫爱情、亲情 22、千万不要让孩子吃独食,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学会与人合作 23、参于是儿童的权利,儿童在参与中才会成熟,才会长大。 第二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 听关鸿羽教授讲座有感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持“关老师谈家教”“关教授教育漫谈”等教育专题节目,深受全国各地观众欢迎。 孩子提十条要求,最多只能

4、满足七条。 光有爱心不行,爱心还要加上狠劲,才能持之以恒。 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力量,能管孩子一辈子。 一个没有受过批评、挫折和委屈的孩子很难成人。 塑造孩子易,改造孩子难。 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 不要使用语言的刀子,不要向孩子人格开炮。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重点论述:关键期不能错过 关鸿羽非常推崇叶圣陶“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的观点。他认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力量”,能管孩子一辈子。这个习惯什么时候培养?关键期很重要。他说了三个小故事来阐述 奥地利的科学家拿小猫做实验,把所有的小猫眼睛缝上,四五天后再手术分开。他们发现,小猫眼睛瞎了。原来,小猫的视力发展期就是45天。 印度狼孩卡马拉是狼带大

5、的,所有的生活习惯都同狼一样。后来对他进行培训,2年学会站,6年才学会走路。17岁死的时候的智力与两三岁的孩子相同。 有一个日本士兵,二战时,迷失在大森林里。他在森林里转了28年,最后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人们发现他后,对他进行的教育就不如狼孩那么难,1年多后还结婚了。关鸿羽强调,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基本上都是在小学和小学以前。而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最主要的是小学和幼儿园,初中可以弥补一下,高中基本上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因此,关鸿羽提醒以下年龄段的孩子必须引起父母重视 两岁半到3岁,是培养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3到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到8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6、5岁左右,掌握数的概念关键期。小学一两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小学三四年级,是纪律分化的时候。初二和高二是逻辑发展的关键期。整个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初中,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 支你一招:如何把习惯培养坚持下去? 关鸿羽曾经考察过20多个国家,经过对比,他认为,中国孩子的习惯普遍存在着“六小”问题,即:小霸王任性独霸,在家里大人得听孩子的。小懒虫懒得不得了。美国孩子一天平均在家劳动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我们中国只有0.2小时。小馋猫吃东西跟着电视上的广告走。小强牛孩子为什么这么倔?原因就是太娇惯。小磨蹭磨磨蹭蹭。小马虎马马虎虎。 造成中国孩

7、子“六小”问题较普遍的原因,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停留在“口头上说得多,只有认知而没有行为习惯”有关,这样的教育其弊端就是知行脱节。那么,如何做到知行一致?如何把习惯培养坚持下去呢?关鸿羽认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言传身教最具有教育作用。他给家长们支了四招:一、持之以恒。二、训练要严而又严。三、重视第一次。四、训练要检查,要有纪律的制约。有的家长要求特别多,提完了就不管了。而正确的方法是:要求不必太多,但要求之后就要落实、检查。 “另类”观点:好孩子不都是夸出来的 关鸿羽不赞成一味夸奖孩子。他认为,教育孩子应多赏识、多表扬,但是过多的、过分的无缘无故的表扬,不仅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甚至还

8、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骄傲自满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没有任何的问题;不适应社会孩子最终总是要走向社会,而真正工作时不可能总是表扬你;心理承受能力低不能批评,一批评就生闷气,甚至离家出走、自杀。 关鸿羽的观点是,建立孩子的是非观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正确对待和反思自己的问题。孩子成长如果离开了批评、挫折,将很难成人。然而,批评要有,但要少用,慎用,用时还要讲究艺术。 究竟该怎样批评孩子才有效呢?家长首先要明确批评孩子的目的,明白批评孩子不是为了自己撒气,不然的话,自己的气是撒了,但是孩子却没有教育好。其次态度上要严肃、真诚,不能粗暴。其三要一分为二,不能全盘否定。其四,选择好批评的场合、地点

9、,掌握好批评的时间。尤其吃饭和睡觉的时候千万不要批评孩子。吃饭时批评孩子容易生病,睡觉时批评孩子休息不好,神经也容易衰弱。另外,批评的时机也很重要,人在心情平静的时候,更容易接受意见。如果同样的错误批评了孩子两三次都不改,可能批评十次也不会有用了。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换一种方式。最后要注意的是:不要逼孩子当时表态,要允许孩子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有的孩子你跟他谈了五次话,他都没有变化,可是,过了两三个月,他突然明白了。所以,要给孩子反思的时间。 第一是激趣式(敬请期待好范文网推出更好文章:www.haOwOrd.Com)。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我们需要严格训练,但是能带点儿兴趣的最好。有些孩子

10、睡觉把鞋一拖,第二天找了半天才找到。家长问我怎么办,我说孩子多大了?他说一年级。我说你跟他做游戏,你在你们家的床边画几个鞋印,睡觉前比赛看看谁把鞋最快的放到鞋印里,就是在游戏中训练。 再讲一个分解式。我们强调的是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我们现在家长对孩子要求很多,但是指导不够。比如家长跟孩子说,你要说文明话,怎么说文明话?什么场合下说?不讲。老师在学校拉屎呢,结果孩子跟老师说老师好,就是不知道什么场合上说。有的孩子说“谢谢”的声调都不对,这都需要具体指导。 第三是制约式。所谓制约式我们强调的是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里的制约就是家规。我们古代很多家规都非常好,现在我们

11、东方传统美德是不是应该发挥起来?所以我建议今天来的家长,你在家里定一个家规,一个家训,并不难!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家规、家训,对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有制约作用。 第四是疏导式。我们强调的是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训练需要反复强化,但是要注意能疏导的尽量疏导。比如小孩爱唱歌,我通过唱歌来培养习惯。孩子爱下棋可以通过下棋来培养习惯,这是很自然的,孩子容易接受。有的小孩特别马虎,后来家长跟我说关老师怎么办呢?马马虎虎,丢三忘四,说了多少遍都不成!我问他,你的孩子最喜欢什么?他说最喜欢下棋。我说行,你找个人和他下棋,通过下棋来培养。他说我就会下,我说你就和孩子下棋,设一个埋伏,最后让孩子看看你设的埋伏是

12、怎么回事。 第五是渐进式,就是严格要求与循序渐进相结合。要严格要求,但是不要标准太高,太高了反而不成!所以我们教育强调一句话,叫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伸手能够到,这个标准太低。现在有的家长给孩子的标准特别高,孩子考90分都捱骂,孩子一努力考了95分,家长也不表扬,说你怎么考95分?为什么不考100分。孩子一努力真考100了,家长却说别看你考100分,不知道怎么考的呢!我在电视台讲这个问题,电视台的记者就跟我说她的爱人就是这样,孩子上高一考了98分,其实很不容易了,等着爸爸表扬他,他说98分?那两分呢?所以我提的标准就是六个字“低要求,小不走”。 第六,体验式,我们强调实践断链与强化体验相结

13、合。 还有就是负强化法,就是批评和惩罚。一讲到批评,前一段有人提出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觉得这个不正确,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是教育出来的,教育需要表扬、需要批评,甚至也需要惩罚,什么东西走极端就不好了。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我的时候, 我讲了一句话,他们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如果你老夸,从来不批评,孩子容易形成三个问题,第一,容易骄傲自满。现在骄傲自满的孩子居多,能做自我批评的孩子很少。有些人毕业之后不受欢迎,为什么?不是知识少,太狂了,看不起领导看不起同志,过了一段时间就混不下去了。第二个问题就是不适应社会,将来孩子总要走上社会,谁来表扬他?你们在座的家长每天都听到表扬吗?老指着表扬才干活是什么人?第三是心理承受能力低。现在的孩子听不得批评意见,一批评就暴跳如雷,一批评就出走自杀。不信到大学看看,大学里跳楼自杀的孩子没有经常挨批评的孩子,他们考不及格都不自杀,这样起码还可以再教育。所以我的观点是“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一个孩子没有一点儿批评,没有一点儿挫折,甚至没受过委屈都很难成才。我们家长特别害怕孩子受委屈,其实这是孩子必须要经过的。话说回来,大家不要理解错了,说关老师主张我们批评孩子,天天批评孩子,那就错了,我的意思是表扬为主,多表扬多鼓励,批评为辅,少用,慎用,当然不能不用。 第三篇: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