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365355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2、完成13题。南北无隙 山水言情汪为胜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中盖有南北画派之分。归纳而言,北派山水画以布置全山大水为主要特征,推崇刚健苍劲的壮伟之美。画中多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浑厚、杂木丰茂,多取正面山形的崇高正大之感,飞瀑流泉,长松巨木,着意表现雄伟浑穆的意境,同时刻意表现北方山石的质感,石质坚凝,棱角分明, 风骨雄浑。从艺术手法来看,格法森严,画家们对待画面中的林木、山石、云雾、烟霭、岚光、风雨、雪雾、人物、关城、寺观、山居、舟船等极为重视,墨法精微。而南派山水画因南方特定的地形特征,则呈现出草木茂盛、烟云氤氲、秀丽温婉的艺术风格。南派山水画崇士气、尚率真、重笔墨而不重实景。画家着力表

3、现江南特有的宁静、平和与烟云秀润之景,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亦反映出文人雅士们关于山水“可居”“可游”的理想化精神向往。南北画派着力点的不同使其形成所谓“南势北气”的风格特征。自近代以来,以傅抱石与陆俨少为代表,在南北画风的融合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与实践。他们将中国画北派的雄浑与南派的秀逸相结合,创作出章法新颖、画意深邃、自成一体的绘画。傅氏纸上浇铸笔扫千军绝顶气脉,又有墨色韵律的丰致;陆氏造古新之强悍奇幻云烟,而不乏笔墨精微之精神。而当代画家中,做此融会之工者亦有其人,雷正民先生当属其中之佼佼者。在经过东北林区、戈壁大漠、黄岳漓江、三峡雪域的多年写生实践之后,其凭借丰厚的生活素材和深厚的艺术素养

4、,在融集南北、推陈出新的绘画创作中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雷正民的山水画归纳起来,应当说是突破传统形式派别上的区分,通过富有成效的写生方法,经过概括、整理,重新构筑新的山水画秩序。这个秩序既尊重传统的法度,又不拘于传统的窠臼,在立定笔墨为主的基础上,又不时引入水彩、水粉或者是版画等其他因素融入画中,常给人既朴素自然、意蕴深长又不乏惊艳之处的别样感受。当然,雷正民的山水画不仅仅是形式语言上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其回归自然的旨趣和对天地人的哲思。从北方灿烂的秋山到南方的古镇桥影,从飞瀑奔腾的浑灏壮宏到幽谷思情的小桥人家,既有峻拔雄奇,又不乏飘逸清新,画家把热爱自然、敬拜自然的深沉情感挥洒在笔墨之间

5、,清晰透彻地表达了画家的文化心理选择, 也是艺术上的深情告白。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雷正民的山水画去芜存菁,突出个性。其破笔散锋的斧劈与浓淡墨色的渲染,使得他笔下的山水既有北方山石的气概又兼具南方清丽婉约、浑然天成的气象;二度平面法的构筑方式,赋予了山川在雄浑激荡中也不乏隽永与秀韵的特征;而以泼墨与泼彩表现气象,将恢宏与幽深紧密地结合,确为南北画风融会贯通之佳作。(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派山水画,因为以布置全山大水为主要特征,推崇刚健苍劲的壮伟之美,才有了雄伟浑穆的意境。B.南派山水画,反映的是文人雅士们关于山水“可居”“可游”的理想化精神向往,

6、因而呈现出秀丽温婉的艺术风格。C.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从艺术风格上看, 北派格法森严、墨法精微,南派则崇士气,尚率真,重笔墨而不重实景。D.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中无南北画派之分,因着力点的不同而形成了所谓“南势北气”的风格特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论述北派山水画、南派山水画的特点和南北画风的融合,其中重点论述了近代以来画家们在南北画风上的探索与实践。B.文章采用对比论证,分析了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南、北画派“南势北气”的风格特征。C.为了论证中国山水画南北画风的融合,近代举了傅抱石与陆俨少的例子,当代举了雷正民先生,并且将傅、陆二人与

7、雷正民的艺术成就的高低进行了比较论证。D.文章从斧劈、渲染、构筑方式等角度论证了雷正民先生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突出个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雷正民的山水画既尊重传统,又不拘于传统,在立定笔墨为主的基础上,注重引入水彩、水粉等其他因素,常给人别样的感受。B.从北方灿烂的秋山、奔腾的飞瀑到南方的小桥人家,雷正民的山水画突出表现了回归自然的旨趣和对天地人的哲思,而不注重对画作形式语言上的把握。C.雷正民的山水画寄寓着他对自然的热爱、敬拜之情,清晰透彻地表达了他的文化心理选择,也是其艺术上的深情告白。D.雷正民的山水画堪称南北画风融会贯通之佳作,与雷正民巧妙运用多种

8、艺术表现手法,将北方与南方山水的特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无关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云 吞林荣之“师傅,还有云吞卖吗?”一个清脆的童音很有礼貌地问。“有,买多少?”主人抬起头一看,是个盲童,十三四岁,手拄一根竹竿提一饭篮。“有羊肉做的吗?”盲童那双凹陷的眼睛对着主人,“我要两碗羊肉云吞,请你快点。”“对不起,你来得不巧,羊肉云吞卖光了。”主人不失礼貌地答道,目光依然盯在盲童的脸上,“明天你再来吧,我给你留两碗。”“明天?明天不需要了。”盲童听到这话后,顿时脸上出现了一种失望的神态,叹声道:“四叔公,这就没办法了,看来你吃不上羊肉云吞了”“孩子,

9、看你这意思买羊肉云吞必有急用。”主人见到盲童这副神情,便说:“这样吧,我把我自己留下来吃的羊肉云吞全让给你。不过我这些羊肉云吞是特制的,就是说比别的云吞多了一半羊肉。你要就买,不要就算了。”“买,我买,多少钱也买。”盲童连连点头,恳切地说。“好,现在就给你做。”主人迅速揭开锅盖,当他的手伸向那装满云吞的篮子时,突然停住了,他抬起头来,用眼睛仔细地看了看盲童那深深凹陷的眼窝。他确信,眼前这个孩子确确实实是双目失明时,他手抖动了一下,便拿起了一个云吞当作两个云吞数给盲童听,“二四六八”盲童竖起耳朵,侧着头听着。“总共三十个,三元钱”主人接过盲童递过来的饭篮,装好后,说:“需不需要数一数?”“不用了

10、,不用了。”盲童笑着说,“大叔,你做的好事,将来一定会有好报的,这是钱。”盲童递过去五元钱,接着说,“不用找了,你做的好事,钱是买不到的。”盲童说,“告诉你吧,云吞我是给一位重病的大爷买的。他一生一世不知为人做了多少好事,现在大爷倒了,想吃羊肉。也许这是大爷最后一次吃羊肉了”“慢!”云吞主人呆了好一会,突然把盲童叫住了,“回来,我再给你加十五个云吞!”“不用了。”盲童摆了摆手。“要的。”云吞主人追上去说,“老大爷一生做了这么多好事,送他十五个云吞算什么!再说,难得你好心服侍他老人家”“一个病人,有十五个云吞已经够了,”盲童认真地说,“再加十五个,他吃不完的。”“啊?你怎么知道刚才我给的是十五个

11、云吞?”云吞主人吃惊了。“刚才你把云吞放进水里,我全听到响声了。”盲童说,“我看不到,但我的心是感觉得到的”“好孩子,我错了!”云吞主人脸刷地红了起来,“这五块钱全还给你。这云吞,就算我送给老人的,也算我真正开始做一件好事!”说完,云吞主人拉住盲童又煮了十五个云吞添上,然后把五元钱塞进盲童的口袋里。(选自小小说选刊)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行文质朴,叙述自然,语言生动形象,脉络清晰,写出了一个大公无私的盲童和一个极其自私的云吞主人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B.当云吞主人看到小男孩失望的神态时说:“这样吧,我把我自己留下来吃的羊肉云吞全让给你。”表现

12、出云吞主人热心助人的美好品质。C.“一个病人,有十五个云吞已经够了,再加十五个,他吃不完的。”这句话是盲童的气话,表现出小男孩极其失望的心情。D.云吞一文很好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有盲童与云吞主人品德上的对比,也有云吞主人前后心理的对比,写出了善与恶的矛盾冲突。5. 结合文本,分析题目“云吞”在文中的作用。(5分)6. 有人说,云吞主人的转变有些突然,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

13、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

14、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

15、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材料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