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培训.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357876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培训.(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内容,一、修编背景 二、规划体系 三、规划成果 四、规划依据、原则 五、规划任务 六、规划编制程序 七、规划前期工作 八、规划主要技术指标 九、土地利用需求和供给预测 十、规划方案拟定,一、规划修编的背景,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实行宏观调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同时地方与行业的土地需求量、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发生明显变化,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已迫在眉睫,一、规划修编的背景,2004年6月,国土

2、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着手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正式开始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对有关工作内容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二、规划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按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编制,分全国、省、市、县、乡(镇)五级,上一级规划是下一级规划的控制依据,下一级规划是上一级规划的具体实现。不同层次的规划统

3、称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规划体系,全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分为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国家与省级编制规划纲要。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战略思路,制定土地利用方针、政策与目标。 第二层次:市与县级编制总体规划。主要起到承上启下、宏观调控作用,规划建设用地可有一定的空间和弹性。而市级总体规划注重确定各县土地利用方向,提出土地利用结构的指导性指标,县级总体规划注重土地利用分区。 第三层次:乡镇级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是具体落实的规划,作为近期实施规划的依据与手段,在上级总体规划的控制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从严控制规划指标,确定规划布局,并在实施过程中不能随意变动。,三、规划成

4、果,县级规划成果 1)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报告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专题研究报告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6)土地利用专题规划文本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技术报告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 10)土地利用现状图 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12)基本农田保护区图 1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 14)其他各类专题图件,三、规划成果,乡镇规划成果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说明 3)土地利用现状图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5)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四、规划依据、原则,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国务院令第256号;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国务院令第257号发布); 4)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6)国务院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四、规划依据、原则,技术依据: 1) 市、县“十一五”规划 2)经批准的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规划大纲 3)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4)国土资源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5)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南(试行) 6)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

6、数据库标准(试行),四、规划依据、原则,规划编制原则 1 依法编制 土地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应符合省(区、市)、地区制定的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 2 统筹兼顾 土地规划应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种因素及土地供需状况,兼顾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安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期间本区域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应不对(或尽量减少对)相邻地区产生负面影响。 3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指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的过程,而不仅指公众对已批准规划文件的反应。县级土地规划编制中,应针对不同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在规划编制

7、的各个步骤,广泛听取公众、政府、部门、专家、规划监督机构对规划目标、规划方案、各土地用途区管制规则及实施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四、规划依据、原则,4 上下结合 县级土地规划在确定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目标、主要规划指标、土地用途分区等过程中应注重上下级规划的协调衔接与相互反馈。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尽可能同步编制,搞好规划实施落实。 5 因地制宜 编制县级土地规划应从实际出发,客观分析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量力而行,制订可行的规划目标、规划方案与实施措施,解决规划期间主要的土地利用问题, 6 相互协调 在县级土地规划各个编制程序中应征询各种意见,与相关规划在用地规模、布局和管制规则等方面做

8、好相互协调。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等规划应与县级土地规划相衔接。 7 注重实施 县级土地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充分考虑市场条件下的效益和效率,明确规划实施的措施和步骤。,五、规划任务,1) 分析评价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上轮规划”)编织实施情况; 2) 研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规划期间土地供需状况; 3)根据本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土地利用方针、规划目标; 4)协调上下级在土地利用政策、各业用地上的矛盾,编制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方案;确定重点城(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 5) 划定土地用途区,特别

9、是基本农田,确定各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6) 确定各乡(镇)规划指标; 7) 制订近期规划; 8) 拟定实施规划的措施,六、规划编制程序,1、准备工作 2、调查研究 3、编制规划大纲 4、编制规划方案 5、论证与协调 6、规划成果整理 7、上报审批,六、规划编制程序,七、规划前期工作,(一)组织准备 1、县级人民政府 成立由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确定规划范围,制定工作计划,筹措经费,组建规划队伍,部署规划编制,审定规划目标,协调部门行业关系,组织公众参与活动,审查规划大纲和规划方案,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 2 、 国土资源局 下设工作组,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明确

10、规划的参与者、工作内容、步骤与方法、人员组成与分工、宣传等事宜。其中应着重对基础资料的处理,与上级规划的协调,县、乡规划编制的组织与衔接,公众参与的方法,预期规划成果等做出较为详尽的计划和安排。 3 、 各部门和乡(镇) 指定联络员,按工作组的要求开展工作,负责提供资料,测算、提出用地需求,参与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协调。参与规划调研的村干部、村民(小组)也需做好调查、访谈、研讨等各种准备。,七、规划前期工作,(二)收集资料(见附件1) 土地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应由县、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提供 : 1)土地资源状况(国土局); 2)人口(计生委、公安局); 3)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的预

11、测(统计局、计经局); 4)土地利用的状况(国土局) ; 5)环境状况(农业局、环保局、林业局、旅游局); 6)已有的规划及其实施情况(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等); 7)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计经局、国土局)。,(二)收集资料,1 行政区划与区位条件: 1)行政建制与区划、县辖区面积、城镇村数量分布、毗邻地区等情况 2)区位优势、所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情况 2 自然条件与资源 1)气候气象、地貌、土壤、植被、水文、地质、自然灾害(如洪涝、地震、风灾、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情况 2)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情况,(二)收集资料,3 人口情况 1) 历年总

12、人口、总户数、人口密度、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等情况 2) 常住人口(包括户籍、暂住和寄居人口)、通勤人口、流动人口,劳动力就业构成、剩余劳动力流向、外来劳动力从业等情况 户籍人口:户籍在城镇规划用地范围内的人口; 暂住人口: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 寄居人口: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寄居人口; 通勤人口:劳动、学习在城镇范围内,居住城镇规划范围外的人口; 流动人口:出差、探亲、旅游、赶集等临时参与城镇区域内活动的人口.,(二)收集资料,4 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1) 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状况、历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民间资本、人均产值、人均收入、农民纯收入、贫困

13、人口等情况 2) 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城镇化水平,村镇建设水平 3) 县域建设及基础设施,开发区及园区,对外交通、社会公益、通讯邮电、商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古迹文物保护、旅游发展等情况 4) 农田基本建设等情况 5) 生态环境状况(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重要环境评估、监测资料,生态环境保护、防治污染、村镇绿化、环境卫生建设等情况,(二)收集资料,5 土地利用状况 1)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更新)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报告 2) 坡耕地调查评价、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历次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农业普查、土壤普查、土地适宜性评价、城镇地籍调查、农用地分等

14、定级估价、土地动态遥感监测及其他土地利用调查评价(估价)资料与图件,(二)收集资料,6 已有规划与实施评价情况 1) 地形图、上一轮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土地生态保护建设规划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资料、图件及其实施情况 2) 涉及本县域的城市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村镇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开发区规划、工业小区规划、农业区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江河流域综合整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风景区保护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林业、牧业、水产养殖、工矿、交通、水利、环保、旅游等相关部门涉及土地利用的成果资料、规划实施情况及其相关发展战略研

15、究、调研报告等,七、规划前期工作,(三)调查核实( (见附件2) ) 1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可靠性较差的应进行复查核实,以保证资料数据的准确性和现势性。 2 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县级土地规划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查。 3各类土地面积的规划基期应采用数、图、实地一致的土地利用变更(更新)调查数据,并采用相应的工作底图。 4 调查过程中,将重要的资料信息、调查核实的结果标注在工作底图上。在与城建部门协调一致的前提下,重点标识城镇、主要农村居民点建成区范围。 5 可根据实际需要,由工作组和各部门开展针对性强的专题研究,为编制规划方案提供依据。,七、规划前期工作,(四 )上一轮规

16、划(1997-2010)实施评价(1997- 2005) 1)上轮规划编制、实施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2)规划的执行情况,包括规划目标及其主要规划指标、用地布局调整情况,违反规划和调整、修改规划的情况,重点项目和实施政策落实情况分析; 3)规划对当地政府决策影响作用分析; 4)规划实施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评价; 5)规划的社会影响,包括公众对规划的认知、接受程度、参与规划情况分析; 6)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7)有关改进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措施的建议。,七、规划前期工作,(五)专题研究 1)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与对策 2)开发区(工业区)建设用地问题与对策 3)农村居民地与新农村建设 4)建设用地供给与需求 5)区域优势资源(矿产、旅游)开发利用与用地 6)土地开发整理与农业产业化 7)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管理 8)土地利用分区与区域协调发展 9)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相协调 10)节约与集约用地 11)规划管理保障措施 12)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