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病变的CTMR诊断,2009-11深圳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4330464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腔、鼻窦病变的CTMR诊断,2009-11深圳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鼻腔、鼻窦病变的CTMR诊断,2009-11深圳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鼻腔、鼻窦病变的CTMR诊断,2009-11深圳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鼻腔、鼻窦病变的CTMR诊断,2009-11深圳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鼻腔、鼻窦病变的CTMR诊断,2009-11深圳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腔、鼻窦病变的CTMR诊断,2009-11深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腔、鼻窦病变的CTMR诊断,2009-11深圳(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鼻腔、鼻窦病变的CT/MR诊断,北京同仁医院,鼻腔、鼻窦良性肿瘤,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种类多,分类不统一 鼻腔、鼻窦囊肿:粘液囊肿、粘膜囊肿、面部裂隙囊肿、牙源囊肿及皮样囊肿 上皮组织肿瘤:乳头状瘤、腺瘤 纤维组织、原始间叶组织及肌组织肿瘤:纤维瘤、粘液瘤 脉管组织肿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内皮瘤、血管外皮瘤 骨骼组织肿瘤:软骨瘤、骨瘤、巨细胞瘤 神经组织肿瘤:神经鞘膜瘤、脑膜瘤、鼻神经胶质瘤,鼻腔、鼻窦良性肿瘤,鼻窦骨瘤、骨化纤维瘤、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上颌骨囊肿、坏死性肉芽肿、脑膜脑膨出、内翻性乳头状瘤、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动脉瘤破入蝶窦、,鼻窦骨瘤-一般情况,是常见的鼻窦肿瘤 来

2、自胚性软骨残余 男性多 好发于额筛交界区,额窦最多 病理分为三型:密质骨型、松质骨型及混合型 生长缓慢,成年后有自行停止生长的趋势 骨瘤小时,无症状,大后面部畸形、鼻堵、鼻溢、头疼, 侵入眼眶出现眼球突出移位、视力障碍,骨瘤CT表现,CT采用骨算法成像技术,不需MRI检查 边缘清楚的骨密度肿 目的观察骨瘤范围及继发改变,如颅内眶内改变,骨瘤鉴别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变范围广泛,同时累及多个颅面骨,病变骨质呈毛玻璃样改变,与正常骨质分界不清 骨化纤维瘤也多累及鼻腔鼻窦,一般较大,其内见不规则钙化及液化坏死区,边缘可见蛋壳样钙化,骨瘤-经验体会,总结8例具有明显临床症状且经病理学证实的骨瘤的CT

3、表现 额筛窦4例,额窦2例,筛窦1例,鸡冠1例 骨瘤最大达544cm 侵及颅内3例、眶内6例 密质骨型6例,混合型2例 CT值3001000Hu 鼻窦窦壁骨质常有增厚或受压移位表现,小骨瘤,筛窦骨瘤,骨瘤-眶内生长,骨瘤-眶内生长,骨瘤-鼻及眶内生长,骨瘤-鼻及眶内生长,鸡冠骨瘤,骨化纤维瘤-一般情况,是一种良性骨纤维损害性疾病 好发于青少年,可累及任一面骨 筛窦多见,上颌窦次之 膨胀性,生长缓慢 病理以细胞成分为主,内含纤维性间质和骨样组织,基质中含钙化 大时压迫邻近骨质,骨化纤维瘤- CT表现,骨算法成像技术,不需要增强扫描 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不均匀,含有不规则骨化,骨化呈斑

4、点状或团块状,形态不一。 肿块边缘可见蛋壳样骨化(钙化),其下方可见环状或弧线状低密度影 增大向颅内或眶内侵犯并继发眼球突出、眼外肌移位,骨化纤维瘤-经验体会,总结16例病理学证实的鼻窦骨化纤维瘤资料 筛窦12例,上颌窦4例 最小2.411.2cm,大达7.875.5cm。 侵及眼眶9例 侵及前颅窝底5例 12例压迫鼻中隔 类圆形、边界清楚、部分光滑,密度不均匀肿块,有毛玻璃样或不规则钙化、不规则低密度区 边缘出现蛋壳样钙化及其下方低密度环征9例,骨化纤维瘤,骨化纤维瘤,骨化纤维瘤,骨化纤维瘤,骨化纤维瘤,骨化纤维瘤,骨化纤维瘤恶变,骨化纤维瘤恶变,两年前,两年后 恶变,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5、幼年期发病,青少年期出现症状,男多于女 临床表现:面部畸形,突眼、鼻塞、听力下降、头痛头晕,少数伴内分泌症状,发展缓慢 病理是正常的骨组织被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代替,由成熟程度不同的纤维组织和新生骨组织构成,可有液坏死 HRCT表现骨增厚,毛玻璃状及不规则底密或钙化 累及范围广泛,与正常骨质分界不清,骨纤维异样增殖症,骨纤维异样增殖症,骨纤维异样增殖症,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上颌骨囊肿,上颌骨囊肿,上颌窦嗜酸细胞腺瘤,坏死性肉芽肿,恶性肉芽肿,又称坏死性肉芽肿,是一少见的进行性坏死性溃疡,破坏性甚于恶性肿瘤。 此病始发于面部中线器官,尤以鼻部多见,从而毁损面容,并向下累及咽、喉,但不累及舌头;亦有少

6、数病例始发于咽、喉,而无损于外貌。 个别病例虽可暂时自行缓解,但一般均于数月或数年后死于大出血、脓毒血症、尿毒症或全身衰竭,预后恶劣。 病因不明,目前有肿瘤学说、自身免疫学说、感染学说、外伤诱发等。,病理可分为两大类:1类肿瘤型:相当于旧称恶性肉芽肿或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即Stewart氏型),多始发于鼻腔,死于大出血或极度衰竭。2变态反应类:Wegener 氏型即属此类。破坏性较类肿瘤类为轻,其破坏和修复可同时进行。又分两型:典型者其病变以呼吸道为中心,累及多种内脏,合并肾炎;不典型者主要侵犯鼻部和肺。可死于尿毒症。 诊断依据主要有七条:多发于颜面中部的进行性肉芽性溃疡;病理切片检查呈现慢性非

7、特异性肉芽肿性病变;局部破坏严重,全身状况尚佳;局部淋巴结一般不肿大;有关的特殊性肉芽肿(如结核、梅毒等)检查阴性;白细胞计数偏低;可能有高热。,坏死性肉芽肿,坏死性肉芽肿,坏死性肉芽肿-CT,坏死性肉芽肿-MRI,脑膜脑膨出,颅底骨质发育不全,脑膜脑组织疝出到颅外 见于青少年, 鼻根或眶内侧软质肿块,随年龄增长 CT检查应横断及冠状位结合观察 CT表现为颅底骨质缺损,颅底孔道形态异常及脑膜或/和脑组织疝出 增强扫描可区分脑膜或/和脑组织膨出程度,脑膜脑膨出的类型及部位,分 型 : 颅骨缺损及疝口: 鼻额型 额骨与鼻骨之间 鼻筛型 额骨鼻骨上颌骨额突与筛骨之间 鼻眶型 额骨筛骨上颌骨额突与泪骨

8、之间 蝶咽型 蝶骨筛骨上颌骨额突与泪骨之间 蝶眶型 眶上裂 鼻内型 筛骨眶板 蝶筛型 蝶骨筛骨之间 蝶颌型 眶下裂,脑膜膨出,脑膜膨出,脑膜膨出,内翻性乳头状瘤-一般情况,常见,占鼻部新生物的3 男女比例为2-7:1, 多发生于40-50岁, 鼻塞、流涕、鼻部出血、失嗅、溢泪 病理属良性,常复发,且可侵犯骨质 2-3可发生恶变,内翻性乳头状瘤- CT表现,发生于中鼻甲游离缘,中鼻道及筛窦多见 直接征象:软组织密度肿块,小时呈乳头状 密度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 骨质增生或骨质吸收破坏 复发者同时有术后改变 继发性鼻窦炎改变 肿瘤迅速增大,骨质破坏明显时,提示恶变,乳头状瘤-经验体会,作者分析病理学

9、证实的89例资料 45例为原发,44例为复发,1-8次不等 74例肿瘤局限于单侧,15例侵及双侧 累及鼻腔及筛窦83例,上颌窦、额窦及蝶窦少见 肿瘤侵入眼眶8例,侵入颅内4例 骨质破坏29例,骨质增生硬化40例 恶变4例,小乳头状瘤,乳头状瘤,典型乳头状瘤,乳头状瘤-鼻道生长,乳头状瘤术后复发,下鼻道乳头状瘤,乳头状瘤恶变,乳头状瘤恶变,乳头状瘤恶变,乳头状瘤恶变,血管瘤-一般情况,为血管组织先天性异常 病理分为毛细血管型及海绵状血管瘤 鼻腔、鼻窦内的血管瘤多起源于粘膜,少数可原发于骨内 鼻腔、上颌窦多见 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 表现为反复鼻出血、鼻阻,增大后引起突眼、眼球移位、视力下降及继发

10、性鼻窦炎改变,血管瘤-影像表现,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 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 增强后肿块轻到中度强化 肿块膨胀性生长 窦壁骨质受压移位或骨质吸收改变,上颌窦血管瘤,上颌窦血管瘤,鼻腔血管瘤,鼻腔上颌窦血管瘤,蝶骨大翼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一般情况,发病率占耳科住院人数的0.3 -0.7% 好发于10-25岁的青少年 男女比例为13.4:1 进行性鼻阻塞与反复性顽固性鼻出血 增大邻近骨质压迫、吸收与破坏 可侵入眼眶或颅内,鼻咽纤维血管瘤- CT表现,鼻咽部软组织密度肿瘤 显著强化 具有侵袭生长特性,肿瘤生长表现为: 1.向前形成鼻腔内肿块,可侵入鼻窦 2.向上侵及颅底,颅底骨质破坏,侵入颅内

11、 3.蝶腭孔扩大,肿瘤侵入翼腭窝,并向颞下 窝发展 4.破坏眶壁骨质或沿眶下裂向眼眶侵及,鼻咽纤维血管瘤- CT分期,Chandler分期法 期:肿瘤局限于鼻咽腔 期:肿瘤侵及鼻腔或/和蝶窦 期:肿瘤侵及筛窦、上颌窦、翼腭窝、颞下窝、眼眶及颊部 期:肿瘤侵及颅内,鼻咽纤维血管瘤- MRI表现,与肌肉信号相比,T1WI呈低至中等信号,T2WI中等高信号 富血管,可见多个信号流空影,为鼻咽纤维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 明显强化,鼻咽纤维血管瘤- DSA表现,颈外动脉供血,为上颌动脉和咽升动脉 侵及颅内时,颈内动脉的鼓室支、脑膜垂体干等细小分支可参与供血 供血动脉增粗,明显肿瘤血管形成及肿瘤染色 术前行供

12、血动脉栓塞,减少出血,有重要意义,鼻咽纤维血管瘤-经验体会,总结病理证实鼻咽纤维血管瘤12例资料 均有鼻咽部软组织肿瘤,密度均匀,平扫CT值平均为41.5Hu,增强后平均达123Hu 10例明显骨质破坏 侵犯蝶窦9例,筛窦8例,翼突8例,蝶骨大翼5例,眶壁3例,颅底3例,翼腭窝6例,眶上裂3例,破裂孔1例 18例行DSA,上颌动脉供血,5例颈内动脉的细小分支供血,术前行动脉栓塞,出血量明显减少,鼻咽纤维血管瘤-CT,鼻咽纤维血管瘤-CT、DSA,鼻咽纤维血管瘤-CT、DSA,鼻咽纤维血管瘤-CT,鼻咽纤维血管瘤-MRI,鼻咽纤维血管瘤-DSA,动脉瘤破入蝶窦-CT,动脉瘤破入蝶窦-MRI,鼻腔

13、、鼻窦恶性肿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发病率为0.7-4.3/10万 分为上皮性恶性肿瘤、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及鼻窦转移瘤,上颌窦癌、鼻腔及筛窦癌、鼻腔腺样囊性癌、筛窦软骨肉瘤、额窦癌肉瘤、额窦乳头状腺癌、蝶窦巨细胞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异位鼻腔嗅母细胞瘤、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脊索瘤、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绿色瘤、横纹肌肉瘤、鼻窦转移瘤,上皮性恶性肿瘤,50-60上颌窦,15-30鼻腔,10-25筛窦,0.1-4额窦或蝶窦 鳞癌最常见,其次是腺癌、未分化癌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包括鼻堵、血涕、头痛、面部肿胀不适;晚期面部畸形、肿胀、牙痛、牙齿松动、突眼、复视、运

14、动受限、张口困难、三叉神经痛、面部感觉障碍,颅神经症状及体征,恶性非上皮性肿瘤,少见,但种类多,分为以下几种: 起源于神经组织恶性肿瘤:嗅神经母细胞瘤、神经鞘瘤、脑膜瘤 起源于软组织的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血管外皮细胞瘤 起源于骨、软骨组织的骨肉瘤、软骨肉瘤 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有淋巴瘤、组织细胞增生症等,CT扫描方法,常规采用横断及冠状位扫描 扫描范围:常规横断齿根至额窦,冠状额窦至蝶窦后壁,应包括病变累及范围 行增强扫描 高分辨率CT扫描或重建,CT基本征象,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有液化坏死或钙化 侵袭性生长,侵及邻近结构如眼眶、翼腭窝、颞下窝、面部软组织甚至颅内 骨质破坏 增强大多

15、数中度或明显强化,坏死区无强化,上颌窦癌,鳞癌最多 好发于上颌窦下半部分 初期窦内软组织肿块 破坏窦壁骨质后侵犯到窦外,前面部软组织肿,下经牙槽骨硬腭入口腔,上入眼眶、眶下管、眶下沟,后侵犯翼腭窝和颞下窝,内侵及鼻腔、筛窦,晚期可侵犯全组鼻窦、眼眶及颅底 增强后肿瘤呈中度或明显强化,上颌窦癌CT分为4期,期:局限于上颌窦内,骨质无侵蚀或破坏 期:侵及或破坏上颌窦前下方结构,包括腭和/或中鼻道 期:侵及下列部位:面颊部皮肤、上颌窦后壁、眶底或眶内壁、前组筛窦 期:侵及眶内容物和/或下列任何部位:后组筛窦、蝶窦、鼻咽部、软腭、翼突上颌窝、颞窝或颅底,上颌窦鳞癌,上颌窦鳞癌,鼻腔及筛窦癌,鳞癌、腺癌

16、、未分化癌均可见 向内破坏鼻中隔侵及对侧筛窦, 向外破坏眶壁侵入眶内,向外下侵及上颌窦,向上侵犯额窦、筛板及前颅窝底,向前侵犯额鼻管,向后侵及蝶窦、鼻咽部及颅底 肿瘤阻塞窦口,导致分泌物滁留或鼻窦炎。,鼻腔鳞癌,鼻腔鳞癌,鼻腔鳞癌,鼻腔鳞癌,筛窦癌,筛窦未分化癌,鼻腔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筛窦软骨肉瘤,少见鼻窦癌,蝶窦癌 原发罕见,较常见的是鼻咽癌、筛窦癌向蝶窦内蔓延。CT示蝶窦内软组织肿块及蝶窦骨质破坏,常侵及中颅窝 额窦癌 罕见,破坏后壁累及前颅窝及额叶 鼻腔癌 分为上、下两组,上鼻甲下缘水平以上为上组,易侵及筛窦及眼眶内壁、前颅窝底。以下为下组,易侵及上颌窦,额窦癌肉瘤,额窦乳头状腺癌,蝶窦巨细胞瘤,恶性上皮肿瘤MRI表现,T1WI、T2WI与脑组织信号相比呈低至中等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 GD-DTPA增强后肿瘤强化 MRI较好地显示肿瘤侵犯周围结构,如眶内容物、颞下窝、翼腭窝、颅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