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5课《黄河颂》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4329339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5课《黄河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5课《黄河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5课《黄河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5课《黄河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5课《黄河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5课《黄河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5课《黄河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依据】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黄河颂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一、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二、要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三、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很好的朗读课文,教学时应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

2、,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黄河颂是著名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与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新课程中强调教师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根据黄河颂的特点,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可从朗

3、读训练,培养语感,整体领会文意的角度出发,激发并强化学生的朴素的爱国情感。本案例设计了四个活动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首先以“黄河知识知多少”,调动学生知识积累,了解黄河历史,同时可调动起学习情感;然后以“吟诵黄河诗作”完成本课的朗读训练任务,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第三个板块中,注重从学生的理解感悟入手,让学生探究黄河精神的实质所在,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各抒己见,更是富有时代气息,学生虽没有诗人的生活体验,但仍可从自己所处年代出发,明确新时代的青年应持一种怎样的人生观念;最后以“咏唱黄河歌曲”作结,强化了课文的情感,深入了学生的心灵

4、。诗歌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动态中思维,以多媒体课件作为烘托气氛,渲染情感,提供感性认识的载体,以读为主线,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黄河颂的设计就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契机,来唤起学生的高昂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其探究思考的信心,使其智力得到最好的发挥和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2记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5、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象)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勤劳、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二、话说黄河历史。1课前准备: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网上资源,收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史实、地理文化、诗词传说等等。2

6、课堂活动:话说黄河你对黄河文化知多少。通过交流,了解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更好的了解诗人对黄河的“歌颂”是源于深深的爱国情怀,并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联系诗句,加深理解诗歌内容三、吟读黄河颂歌。了解黄河历史能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正音正字。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的朗读,读出气势,引起学生心灵共鸣。2学生练习读。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诗,说一说应怎样

7、读。老师指导如何读出诗歌的感情基调、节奏层次、气势韵味。3师生合作配乐朗诵。要求:老师读朗诵词,学生读歌词。四、探究黄河精神。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2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五、咏唱黄河歌曲。师生齐唱黄河大合唱,强化诗歌情感。六、结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评 点】本案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有力度的优秀案例。从教学全程看,全课教学思路开阔,选材精致,步骤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样。“话说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吟读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