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4328664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必修四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必修四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必修四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必修四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四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必修四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必修四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有答案粤教版)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露风/公开露面裨将/大有裨益要塞/敷衍塞责 B落枕/落落大方巷道/街头巷尾数落/数典忘祖 c提挈/锲而不舍佚名/卷帙浩繁信笺/明修栈道 D绮丽/倚马可待诧异/叱咤风云泥淖/风姿绰约 解析:选D。A项分别读lu,p/b,si/s;B项分别读lo/lu,hn/xin,sh;c项分别读qi,y/zh,jin/zhn;D项分别读q/y,ch/zh,no/chu。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

2、,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一望无际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多如牛毛了。周敦颐的爱幸事。“庭下秋风草欲平,年饥种豆绿成萌,白花青蔓高于屋,夜夜寒虫金石声。”尽管扁豆在甘甜中夹杂着些许苦涩,在温暖中捎带着些许萧杀,但那份远离喧嚣浮躁的鲜活、远离功名利禄的清新却是掩盖不住的,一如花开向外的美。 “民以食为天,食以绿为优。”扁豆是蔬菜中的佼佼者。尝起扁豆,我就尝起随秋风一路的日子;想起扁豆花,我就想起一架秋风的往事。一架扁

3、豆不复存在了,我们只有勇敢地往前走。 16作为本文的主体部分的中间三段,各主要写了哪方面的内容?(6分) 答:_ 答案:第二段:主要写扁豆的生长、形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第三段:写扁豆的美丽、一生追求攀援向上的精神和眷恋家园、象征家园温馨和乡愁的情怀。第四段:总括扁豆的功用和个性。 17文中多处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4分) 答:_ 答案: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文学内涵更加深厚,同时也更具有说服力。 提起下文所要写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8文章的结尾说“一架扁豆不复存在了,我们只有勇敢地往前走”,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试作探析。(5分) 答:_ 答案:说明作者

4、不只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而是像扁豆一样勇往直前,展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无限信心和憧憬,并且永不停步,一路不停追求的勇气。这一句话也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忧伤之情,里面有对往事的留恋,也有对家乡的思念,但是我们还是得往前看,也许一旦跨过往事,人生就会轻松很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孔尚任 只因为有了一个孔子,二十多个世纪里,弹丸之地的曲阜,竟能持续地成为偌大中国的精神“圣地”。按说,作为孔子的正宗后裔的孔尚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是他的“本职工作”。但是,不知怎么地,这个正宗的儒生却也喜欢山水,而且有时还喜欢得有点痴迷。与曲阜对峙着的石门山,就是他最为痴迷的去处。

5、我曾想,在他应童子试入学成为童生、大张旗鼓地读经的青少年时代,肯定游过石门山,并从中触到了学问中没有的愉悦,一种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的、被大自然根植于人性中的愉悦。 但是,毕竟山的近旁就是热得发烫的曲阜城,就是可以接近皇帝的名利场。对于中国的儒生士子们,它或许比清冷的石门山有着更加摄魂的力。1684年,孔尚任“仰天大笑”出石门,由曲阜而京城,混得了个国子监博士的头衔。 但石门山,终究成了孔尚任最后的归宿。也许他到底也没有弄明白皇帝为什么要冷落自己。毫无疑问,敏锐的康熙感到了孔尚任身上那股“皇恩”无法控制的生命的愉悦,一种虎啸深山、鹰击长空、鱼游湖海的愉悦。 要成就功名,就得作媚态,做鹦鹉,痛苦是难

6、免的了;要保持生命自然无拘的状态和人格的独立,就绝难成就功名,苦恼也是难免的了。中国的士子就处在这种要么降志要么辱身或者降志又要辱身的境地。而当心被痛苦与苦恼交相折磨的时候,心便像河流一样汩汩流动了,流动着自己的思考,滚动着自己的情感,流动着对大自然的向往与渴望,流动着人性的回归,也流动着反叛与抗争。在这汩汩地流动中,痛苦着的心灵就满溢着生命的愉悦了。谁能说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心里只剩痛苦而不是流动着巨大的生命的愉悦呢? 穿过历史,我趟过京城与石门之间的那条孔尚任新鲜如昨的心河。 能和石门心性相契,那是一定有着和名利场的京都、甚至和传统儒学名教相反的品性的。其父孔贞璠,明朝举人,曾经抗清,博

7、学多才,崇尚气节,进入清朝以养亲不仕。他能不在儿子身上留下痕迹吗?而和不仕于大清王朝的明朝遗士的接交,更可以看出孔尚任独立拔俗的品格。当掌着生杀予夺大权的清帝,威逼利诱都不能使这些遗士与大清为伍的时候,一个文弱的书生却成了他们的好朋友,他认同了“向人难折病时腰”的气节,而淡忘了浩荡的皇恩。 真正使压抑、郁积的心性得以舒展的,还是沉浸于桃花扇的创作中。非扭曲性灵不能混迹于官场的痛苦,“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韩愈与崔群书)的苦恼,都化作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痛苦在笔端化作瀑布,化作醇酒,浇自己的块垒,也浇天下人的块垒,幸福的快意便在心头漫溢了。1699年6月,“十五年拙宦”,碌碌无成的孔

8、尚任,经过十余年的惨淡经营,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传世之作桃花扇。这部长篇历史剧从明朝的灭亡,烛照出一个腐朽的制度和一群腐败的官僚,也塑造出一个忠于爱情,重于气节而又才貌双全、胜过须眉的秦淮名妓的光彩形象,加之少有的悲剧结尾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使其立刻轰动朝野,市井街谈巷议,百官争相传抄,演出“岁无虚日”。 这不能不引起对知识分子深存戒备之心的封建统治者的警觉。数月之后,孔尚任便被莫名其妙地永远罢官了。 皇帝与山水,都与中国知识者结下了难解之缘,并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造成了他们双重的性格和矛盾的人生。所幸的是中国知识者与山水的缘分要原始得多深刻得多,不管皇帝的影响再漫长,再暴烈,也不能从根

9、本上动摇山水在中国知识者灵魂深处引起的共鸣,只要不能将他们全部杀尽,就无法使他们全部变成俯首贴耳的奴仆。因为人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从他诞生那天起,就带着大自然的胎记,自在,尊严,思索,创造,平等。而知识者,又是人类文明的先锋和人类中最敏感者。 曾经印遍孔尚任足迹的石门山,而今在它的最高处雕刻着一个巨大的“归”字,向着游人迎面而来,犹如一声深情而悠长的呼唤。 19“穿过历史,我趟过京城与石门之间的那条孔尚任新鲜如昨的心河。”请赏析这句话。(6分) 答:_ _ _ 答案:内容上,本句的意思是说,以京城为代表的名利场和以石门山为代表的性灵之地之间,孔尚任的选择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结构上,承上启下,由此

10、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去探寻孔尚任的精神内核。艺术上,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了孔尚任这种内在的愉悦有其历史原因。 20请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孔尚任受冷遇的原因。(4分) 答:_ _ 答案:受父亲崇尚气节的影响;认同了明遗老的气节而淡忘了浩荡的皇恩;创作桃花扇引起了统治者的警觉;孔尚任身上有股“皇恩”无法控制的生命的愉悦。 21联系全文思考:作者在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石门山”,这是为什么?(5分) 答:_ _ _ 答案:关联作用。“石门山”与孔的生活密切相关,他生于斯并归于斯。线索作用。这是全文的线索,通过“石门山”把材料组织在一起。对比作用。“石门山”的愉悦自由与官场的黑暗形成对比,从

11、而提示孔最终归隐的原因。象征意味。“石门山”本身代表的就是一个洁净之地,是人性自由的象征。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2011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答:_ _ 答案:(示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

12、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儒墨两家在当时虽属不同流派,在观点上有许多相异之处,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类似的主张,那就是“爱”的思想。虽然它们之间有着些许的不同,但是,它们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最基本的思想是一样的,可见,无论什么派别,什么时代,爱是永恒的,不变的。当今社会,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主张以人为本,其基础应当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同时,“爱”也是幸福之源,爱和被爱同样是幸福的,没有爱的人将与幸福无缘。 23根据下面文段中的意思,请分别对下面三个小问题所说的含义进行一句话阐释。(6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这句名言的含义相信你一定很清楚。这里的“水仙花”是一种隐喻,它所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 举陶行知的含义: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