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2011版七年级语文 灵璧县崔楼初中赵西敏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4328199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2011版七年级语文 灵璧县崔楼初中赵西敏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课标2011版七年级语文 灵璧县崔楼初中赵西敏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课标2011版七年级语文 灵璧县崔楼初中赵西敏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课标2011版七年级语文 灵璧县崔楼初中赵西敏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课标2011版七年级语文 灵璧县崔楼初中赵西敏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2011版七年级语文 灵璧县崔楼初中赵西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2011版七年级语文 灵璧县崔楼初中赵西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执教:崔楼中学 赵西敏,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作者简介,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便大败亏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

2、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写作背景,关于幽州台,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知识链接,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诗联品析,第一步 解说注释 第二步 描述诗歌 第三步 品析字句,品析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

3、见来者。,前:往前看。古人:燕昭王 。 来者:燕昭王之后的贤明君主。,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表达了诗人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品析后两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独:孤独渺然。 怆然:悲伤,凄恻。涕:古时指眼泪。,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追索人生和宇宙奥秘的苦心,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报国无门、理想无法实现的孤独苍凉之感,这两个字包含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两句写诗人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

4、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请你来说说: 通过刚才的诗歌学习,从诗歌中我们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小结,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 1、孤独的慨叹 2、生之短促的感喟 3、怀才不遇的哀伤,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1、景藏情中 2、沉郁悲壮 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余光中乡愁,拓展:朗诵乡愁,体会诗人的情感,比较与登幽州台歌的异同点,课堂总结,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哀伤的情绪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好文学的人们,又加上诗歌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所以成为历来传颂的名篇。,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登幽州台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