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古代史西晋时期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4328192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古代史西晋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大学古代史西晋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大学古代史西晋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大学古代史西晋时期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大学古代史西晋时期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古代史西晋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古代史西晋时期(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西晋的短期统一,教学要点:西晋的统一;门阀政治的形成;占田制、课田制与户调式;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 教学内容: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灭吴;西晋的门阀政治和腐朽政风;占田制、课田制与户调式;“八王之乱”;“五胡”内迁;“永嘉之乱”。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识记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永嘉之乱等重大事件;弄清“门阀政治”的内涵;正确认识西晋的占田制、课田制和户调式;分析西晋统一时间短暂的原因。,第一节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一、西晋的建立,西晋是在曹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司马懿 249年通过政变铲除以曹爽为代表的曹魏宗室势力,形成独揽朝纲的局面。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握曹魏大权,司马昭,在派

2、兵灭蜀之后,更是明目张胆地想要夺取曹魏政权。曹魏废帝曹髦不胜其愤,对大臣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率僮仆进攻司马昭,结果为司马昭所杀。司马昭在杀掉曹髦之后,另立曹奂为帝,265年,司马炎迫使曹奂“禅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仍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二、西晋的统一,西晋建立时,“三国鼎立”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形成晋、吴对峙的状态。西晋王朝控制了原来魏蜀两国之地,在战略上完全处于优势。而吴国由于失去了长江上游的屏障,在军事上已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吴末帝孙皓曾想通过迁都武昌的办法加强长江上游的防务,但受到吴国上下的一致反对。到279年,孙吴政权江河日下。于是

3、司马炎发兵二十万,分五路大举伐吴。王濬率楼船(水师)自巴蜀顺江而下,直逼建业,吴军望风瓦解。280年春,孙皓投降,吴国灭亡。天下再度出现统一。,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田余庆 先生著,自孙吴起,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初名建业),合称“六朝”。 石头城,孙权所建。临江而立,山形陡峭,是六朝都城的主要屏障。,第二节 西晋的门阀政治,西晋王朝是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西晋政权建立后,给这些世家大族许多特权,从而形成“门阀政治”。所谓“门阀”就是拥有特权、世代担任职闲望重的清要之官,广占田产的世家大族。门阀政治就是以门阀为核心的政治格局 。“九品中正制”,形成“公门有公,

4、卿门有卿”的局面。 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造成大量的冗员。再者,极大地助长了奢侈的风气。石崇与王恺斗富的事就是这时发生的。,伏惟陛下虽应天顺人,龙飞践祚,为创基之主,然所遇之时,实是叔世。魏武帝以经略之才,拨烦理乱,兼肃文教,积数十年,至于延康之初,然后吏清下顺,法始大行。逮至文、明二帝,奢淫骄纵,倾殆之主也。然内盛台榭声色之娱,外当三方英豪严敌,事成克举,少有愆违,其故何也?实赖前绪,以济勋业。然法物政刑固已渐颓矣。自嘉平之初晋祚始基,逮于咸熙之末,其间累年。虽斧钺屡断,翦除凶丑,然其存者咸蒙遭时之恩,不轨于法。泰始之初陛下践祚,其所服

5、乘,皆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玄。古人有言,膏粱之性难正,故曰时遇叔世。 刘颂上晋武帝疏,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京邑衣冠,疲劳讲肆,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由此论之,谓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 鲁褒钱神论,

6、二、占田制、课田制与户调式,1、占田制 占田制是西晋的土地制度。所谓占田,是指国家准许个人占有的土地数量,并不是由国家授田。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百姓占田的规定。普通百姓,男子占田70亩,女子50亩。一是对官员占田的规定。品官一至九品可占田50顷至10顷。,2、课田制与户调式,课田制和户调式是西晋的赋税制度。课田指的是应向国家纳税的田地数量。丁男(16-60)课田50亩,丁女20亩,次丁男(13-15;61-65)25亩,每亩纳粮8升。户调就是户税,西男之户每年纳绢3匹,绵三斤;丁女或次丁为户者折半交纳。与曹魏相比,田租增加一倍,户税增加了二分之一。,重用宗室子弟,特别是以之充当握有

7、重兵的地方军政长官的现象,既不见于秦汉,也不见于唐以后,大致萌芽于曹魏,显著于西晋,下延至南北朝乃至唐初未变。问题的症结还在贵族政权之下,皇室作为第一家族凌驾于其他家族之上,皇帝作为第一家族的代表君临天下,其家族成员有资格也有必要取得更大权势以保持其优越地位。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都督的全称为:以某某将军(或某某中郎将)都督某州诸军事。都督区并非地方行政区划,而是军事指挥区域。但都督后来常兼所驻州的刺史,从而兼治军民。朝廷重臣有加“都督中外诸军事”头衔者。,第三节 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八王之乱”。290年,晋武帝死,其子惠帝是个白痴,不能控制朝纲,皇后贾南风荒淫无耻,垄断朝政,史称“

8、贾后之乱”。291年,贾后密诏楚王玮入京,杀死当政大臣杨骏及刚刚辅政的汝南王亮。又以“矫诏擅杀”为 名,杀掉了楚王玮。296年,贾后诏赵王伦入京稳定政局。赵王伦设计使贾后杀死太子,又以为太子报仇为名杀贾后及其党羽,然后废惠帝,自称皇帝。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起兵讨伐赵王,长沙王乂和东海王越也被卷入。306年,东海王入朝专政,毒死惠帝,另立怀帝,杀死仅存的河间王和成都王,八王之乱才宣告结束。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造成了深重的灾难。,1、五胡内迁,八王之乱以后,西晋王朝受到严重削弱。在这种情况下,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相继内迁。当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之为“五胡”。五

9、胡加上南方的巴人,合称“六夷”。匈奴迁往晋北,鲜卑迁于代郡及云中一带羯人被称作匈奴别部,居上党及太行山一带。氐、羌大部迁至关中。至于巴人则迁于汉中、略阳等地。,“亲晋胡王”印,“晋鲜卑归义侯”印,“晋归义羌侯”印,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 郭钦徙戎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则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

10、,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甚,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 江统徙戎论,2、永嘉之乱,西晋末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羌、巴等族相继起义,其中巴人李特李雄父子起义声势较大。304年克成都,建立成汉。304年,匈奴人刘渊打着尊汉的旗号,建立汉国。308年称帝于平阳(临汾)。310年,刘渊病死,其子刘聪继位,311年,派石勒消灭晋军主力十万,又派刘曜攻克洛阳,俘杀晋怀帝以下三分余人。怀帝之侄在长安称帝,是为愍帝。316年,刘曜围长安,愍帝出降,西晋灭亡。历史上将这件事称作“永嘉之乱”。,刘渊 304,第一阶段:291299年 第二阶段:300306年,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 八王之乱 五胡六夷 2、论述题 (1)评西晋的门阀政治。 (2)论西晋的占田制与课田制。 3、思考题 (1)西晋统一短暂的原因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