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4326973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学校_班级_姓名_座号_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选项,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A. 孟子B. 庄子C. 韩非子D. 道德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儒家的仁、义的思想,孟子属于儒家思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庄子是道家的思想而不是儒家的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韩非子是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道德经是道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名师点睛】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这里则是纯从人性探讨的角度出发,回答学生关于人性是否天生善良的问题。联系到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状况来历史地看问题,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实,也不仅仅限于孟子的时代,就是到任何时代,强调这些,总比鼓吹人性本恶,放弃道德,施行暴政要好得多罢!2.春秋战国时,儒家主

3、张“为政以德”、“以德服人”,法家则主张“以刑去刑”、“以力服人”,荀子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治国思想发展趋势的基本特点是A. 皇权至上,法自君出B. 诸法合体C. 大德而小刑,德主刑辅D. 礼法结合【答案】D【解析】荀子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是融合了儒家和法家的思想的体现,所以这种趋势就是“礼法结合”,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的内涵;B选项说法错误,没有理解这种关系的具体内涵;C选项材料没体现主次关系。3. 董仲舒曰:“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当时其进步性在

4、于A. 君权神授 B. 天人感应 C. 限制君权 D. 独尊儒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主旨是在阐述天人感应,灾异谴告,被认为是天对君主的爱护和关心,通过天谴这种形式,实际上是对君主专制权力的一种限制,防止君主任意妄为,所以其进步性是C,答案为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注意题干要求选择进步性。4.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

5、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ACD不对,这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B符合,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5.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 程颐 B. 朱熹 C. 李贽 D. 王阳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关键信息“心存良知”,可知与心学家王阳明有关。王阳明认为人性是不

6、能泯灭的,重要的是通过良知让人分清善恶,让人的心变得向善。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之经文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赋,虽曰雕虫小技,而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在此,顾炎武主张A. 反对八股取士,批评科举制度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主张人尽其才,重视礼义廉耻D.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答案】A【解析】材料中“经文论策”属于明朝时期八股取士考试方式,“用诗赋,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说明顾炎武反对古代科举考试的方式和考察内容,故A正确;B是梁启超概括顾炎武“亡国和亡天下”的思想;C中“礼义廉耻”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

7、经世致用材料没有体现。7.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为了民族的发展强大;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 对世界文化没有积极作用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 不如西方文明有积极作用 D. 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指南针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故可知三大发明没有推动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B项正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8、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排除AC。四大发明曾经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但是在近代前夕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8.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A. 逐渐形象化B. 逐渐多样化C. 逐渐简约化D. 逐渐国际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图片所示,可知中国的汉字演进趋势是逐渐简约化。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9.徐渭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方吹着便为春。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A. 写意画B. 文人画C. 宫廷画D. 山水画【答案

9、】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徐渭的诗画集绘画、文学、书法等艺术于一体,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流露了个人独特的情趣,符合文人画的特征,B项正确。写意画多画在宣纸上,主张神似,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A项错误。宫廷画是指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C项错误。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D项错误。10.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清明上河图程朱理学元曲

10、小说汉赋A. B. C. D. 【答案】D【解析】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元曲大多通俗生动,小说的兴起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因此清明上河图、元曲和小说属于“市民文化”形态。故答案为D项。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均与市民文化无关。排除含有或的ABC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

11、案。11.下表是近代时期九江同文中学的课程表。它体现的主要特征是(注:表中数字指每星期授课节次)A. 注重政治思想教育B. 偏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C. 经学与西学教育相结合D. 注重西方宗教思想教育【答案】C【解析】【详解】由表格可知,同文中学在注重英文、科学、地理、拉丁文等西学教育之外,还注重传统的国文、道学,体现了经学、西学教育相结合的特征,C项正确。表格信息体现经学与西学教育相结合,没有涉及注重政治思想教育,A项错误。偏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表格中经学与西学教育相结合不符,B项错误。表格信息体现经学与西学教育相结合,没有涉及注重西方宗教思想教育,D项错误。12. 长久以来在中国社会形成的“贵

12、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樊篱开始被冲破,一些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以一种新的跟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的眼光主要“新”在A. 知识界出现了经世致用的呼声B. 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C. 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D. 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新的眼光”是针对“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而言的,因此“新”应是指改变“贱夷狄”的观念,关注西方的思想文化。答案为C。13.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为此,他主张

13、A.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B. 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C. 用西方先进文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D. 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将“兵事”与“民政”、“外交”与“内治”、“朝廷”与“国民”、“洋务”与“国务”等对应,批判了洋务派只知依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抵御外侮、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而不是从制度层面来学习西方以变革社会制度,A项正确。材料强调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而不是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方文化的内容,无法推断出用西方先进文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C项错误。材料强调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而

14、不是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D项错误。14.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 当时的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对相对论和对民约论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科学、民主(赛先生、德先生)的追求,这是新文化运动中两大旗帜,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一代人;C选项材料中反映不出;D选项材料无法看出新文化运动

15、对传统文化的批判。15.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 首倡民主与科学B. 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 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D. 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说明鲁迅用白话文批判封建礼教,故C项正确;A是陈独秀;B是陈独秀;D是李大钊。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鲁迅思想16.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 “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B.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C.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D. “改良社会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