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第3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制冷剂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326812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第3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制冷剂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第3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制冷剂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第3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制冷剂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第3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制冷剂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第3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制冷剂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第3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制冷剂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第3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制冷剂解读(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第 3 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 -制冷剂,3.3 蒸气压缩式制冷中的制冷剂,3.3.1 制冷剂概述,1. 制冷剂的发展和种类,1. 制冷剂的发展和种类,著名的“CFC问题”,制冷剂的种类,2. 制冷剂的命名,(1)无机化合物:,举例:,符号表示:,(2)氟里昂和烷烃类: 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的总称。,烷烃化合物的分子通式: CmH2m+2,将R换成物质分子中组成元素符号 例如: CFC113,HCFC22,HFC134a,氟里昂的分子通式: CmHnFxClyBrz,R (m-1) (n+1) (x) B (z) 例如: R11,R12,R113,符号表示法1:,

2、符号表示法2:,含氯氟碳的完全卤代烃CFC类 : 例如:CFC11,CFC12,CFC113,氟里昂的种类:,含氢氯氟碳的不完全卤代烃HCFC类: 例如:HCFC21,HCFC22,含氢氟碳的无氯卤代烃HFC类: 例如:HFC134a ,HFC152a,(3)共沸混合物,举例:R500:R12/R152a (最早命名) R501:R22/R12 R502:R22/R115,(4)非共沸混合物:,举例;R400; R22/114 R401A:R22/152a/124 R401B:R22/152a/124,(5)环烷烃及其卤代物:,(6)链稀烃及其卤代物:,符号:RC ( ) 同氟里昂的书写规则

3、举例:RC318(C4F8) RC316(C4F6Cl2),(1)热力性质方面; (2)传热性和流动性方面; (3)物理化学性质方面; (4)环境的可接受性; (5)价格便宜,来源充足。,3. 制冷剂选择的要求,热力性质,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 希望:单位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比较大; 希望:比功和单位容积压缩比功小,循环效率高; 压缩终了排气温度不太高,以免润滑条件恶劣以及 制冷剂在高温下分解。,传输性质,粘度,密度尽量小,减小制冷剂在系统中流动阻力, 以及制冷剂的充注量; 导热系数大,可以提高热交换设备的传热系数,减少 传热面积,使设备结构紧凑。,物理化学性质,无毒,不燃烧

4、,不爆炸,使用安全; 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 使用中不变质,不与润滑油反应,不腐蚀机器构件, 在压缩终了高温下不分解等。,环境可接受性,对大气环境无破坏作用; 臭氧破坏指数和温室效应指数为零或尽可能小。,1. 热力性质: 是指其热力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1)制冷剂的饱和蒸气压力曲线 不同制冷剂的饱和蒸气压力曲线。 (书中图3-25),3.3.2 制冷剂的性质,4. 制冷剂的饱和蒸发压力-温度特性决定了给定工作温度下 制冷循环的压力和压力比。,3. 在同一温度下,标准蒸发温度高的制冷剂压力低; 标准蒸发温度低的制冷剂压力高。,2. 习惯上往往依据ts的高低,将制冷剂分为: 高温制冷剂,中温制

5、冷剂,低温制冷剂。,1. 标准蒸发温度大体上可以反映制冷时能够达到的 低温范围。ts越低的制冷剂,能够达到的制冷温度越低。,标准蒸发温度(标准沸点)ts: 制冷剂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腾温度。,说明,(2)临界温度 是物质在临界点状态时的温度,用 tc表示。 是制冷剂不可能加压液化的最低温度。,制冷剂的工作温度和压力的选择范围:,绝大多数物质其临界温度与标准蒸发温度的关系;,1. 标准沸点温度低的低温制冷剂其临界温度也低, 对每一种制冷剂,其工作温度范围是有限的; 2. 蒸发制冷循环应远离临界点。,说明,(3)特鲁顿(Trouton)定律: 大多数物质在标准蒸发温度下蒸发时,其摩尔墒增 的数值都大

6、体相等。,即:,分析,1. 标准蒸发温度相近的物质,分子量大的, 汽化潜热小,单位质量制冷量小;,2. 各种制冷剂在一个大气压下汽化时, 单位容积汽化潜热大体相等;,3. 相同蒸发温度下,压力高的制冷剂其 单位容积制冷量大。,(4)压缩终温,4. 重分子的压缩终温 t2低,轻分子的 t2高。,说明,1. 压缩终温是实际制冷机必须考虑的一个安全指标。,2. 相同吸气温度下,制冷剂等熵压缩终了温度 t2 与其绝热指数和压力比有关。,3. 压缩终温 t2与制冷剂的比热容有关。,(5)粘度,导热性和比热容,1. 制冷剂的粘性,导热性和比热容等热物理性质 是影响制冷机辅机设计的重要物性参数。,说明,2.

7、 粘性的大小与流体种类,温度和压力有关。,3. 气体的热导率很小,且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规定R11:ODP=1,GWP=1。,2. 环境影响指标,(1)臭氧衰减指数ODP: 考察物质对臭氧层破坏的潜在影响程度 。,(2)温室影响指数GWP: 考察物质造成温室效应危害的程度。,国际上对CFC和HCHC物质限制日程表: 对CFC,包括CFC11, CFC112, CFC113, CFC114等, 发达国家: 1996.1.1 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 发展中国家:2010最后停用。 对HCFC,包括HCFC22, HCFC42b, HCFC123等 发达国家:1996年冻结,2004年削减,2020年

8、停用; 发展中国家:2016年冻结生产,2040年完全停用。,3. 物理、化学性质,(2)电绝缘性,(1)安全性 通过制冷剂的毒性,燃烧性和爆炸性来评价制冷剂 的安全程度。,(3)热稳定性及与材料的相容性,(4)与润滑油的互溶性,(5)溶水性,(6)渗透性,(1)安全性,旧标准:分别以毒性和可燃性作出规定。 新标准:将毒性与可燃性合在一起,规定了六个安全等级。 (国际标准ISO5149-1993和美国标准ANSI/ASHRAE34-1993),安全等级:A1、A2、A3、B1、B2、B3,(2)电绝缘性:,要求制冷剂和润滑油有较好的电绝缘性; 注意;微量杂质和水分的存在造成冷冻机油和制冷剂 电

9、绝缘性降低。,(3)热稳定性及与材料的相容性,热稳定性 正常运转时,制冷剂不会发生裂解;但在温度较高且有 油,钢铁,铜存在时,长时间使用会发生变质甚至热解; 规定制冷剂的最高使用温度不得超过允许极限值。 (R717:不超过150;R22:不超过145),与材料的相容性 系统设计时,应考虑不同制冷剂的腐蚀性特点,选择 与制冷剂相容的结构材料。,制冷剂对金属的作用,氢,氦,氮及其它惰性气体工质,碳氢化合物工质对 金属无腐蚀作用; 纯氨对钢铁无腐蚀;对铝,铜或铜合金有轻微腐蚀; 若氨中含水,对铜和几乎所有铜合金(磷青铜除外)有 强烈腐蚀;氨制冷机中不能用黄铜,纯铜和其它铜合金; 氟利昂几乎对所有金属

10、都无腐蚀。但对镁和含镁2%以上 的铝合金除外。镁和镁合金材料不能用在氟利昂系统中。 氟利昂中含水时,将水解生成酸性物质,对金属有腐蚀 作用;氟利昂与润滑油混合物能水解出现“镀铜现象”。 氟利昂制冷系统中应尽量避免水分存在。,制冷剂对非金属的作用,氟利昂制冷剂极易溶解天然橡胶和树脂材料;氟利昂对 高分子化合物,会起“膨润作用”。氟利昂制冷机中不得 使用天然橡胶和和树脂化合物。 氟利昂制冷机中密封材料和绝缘材料应使用耐氟材料, 如氯丁乙烯,氯丁橡胶,或其它耐氟塑料制品。,氟利昂制冷剂要求使用与它互溶的润滑油; 氟利昂比油重,溶油性差会带来不利因素; 满液式蒸发器:机器回油困难,以及影响制冷剂蒸发;

11、 干式蒸发器:依靠制冷剂蒸气裹挟油滴回油制冷剂溶油 越充分,越容易将油带回压缩机。,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化时, 有限溶解与完全溶解 会发生转化;,氨与油是典型的有限溶解,氨比油轻,可方便从设备下部 回油或放油。,(4)与润滑油的互溶性,重要性:对系统设备的工作特性,结构设计都有影响;,制冷剂与油的溶解性分为:完全溶解和有限溶解; 有限溶解:制冷机与油的混合物出现明显分层; 完全溶解:制冷剂与油的混合物形成均匀溶液。,氟利昂和烃类物质都难溶于水; 氨易溶于水; 制冷系统中必须严格控制含水量。,(5)溶水性,(6)渗透性,(7)泄露性,“氢脆”现象。,氨:通常用酚酞试剂和试纸检漏,不能用肥皂水检漏; 氟利昂:卤素喷灯和电子检漏仪。,3.3.3 混合制冷剂,1. 混合制冷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制冷剂 组成的混合物。,2. 共沸混合物和非共沸混合物,3.3.4 各种实用制冷剂,1. 无机物: 氨 2. 氟里昂: R134a/R12,R142b/R22 3. 碳氢化合物: R600a/R12 4. 混合制冷剂: R507/R502,R407c/R22, R410A/R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