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326392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年度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 -3题。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远在尧舜禹的先民社会,就有管理者受命于天、领袖大公无私率先垂范等故事。其中,如何管理社会、如何运用公共权力等方面的实践,都表明中国人在遥远的古代就开始思考和实践治国理政这样重大的政治命题。 在秦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关于制度设计、关于权力架构、关于政治运作的经验。上千年的封建王

2、朝,除了少数时期外,多数时代都是强国家、弱社会的力量格局。他们通过建立户籍、保甲、犯罪连坐等一系列制度,在减少社会流动的同时,防范社会动荡和社会矛盾。他们为了保护皇权的至高权成,由上至下形成严格的集权管理体制。还通过立法,对破坏皇权统治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通过建立特务机关,加强对各种反对势力的严密监控。通过建立颇有成效的文官制度和适度赋权制度,实现地方管理。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皇权虽大却必须依赖官员来实现地方管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权力,一直没有出现西方意义上的“主权在民,民众委托政府实现治理”的理念,而一直奉行“主权在皇,自上而下赋权”的逻辑。为此,皇权实际上通过一种

3、类似“委托、代理”关系,转让给经层层选拔出来的官员,官员代表皇帝实行“牧民之治”。比如,按赋权模式建立郡、县、府等各种地方机构。比如,汉代以乡亭里制、隋唐以乡里村制、清代以保甲制,建立基层性社会管理机构,管理辖区内的居民。另外,政府还通过土地与人口、与税赋、与军役相关联的一系列制度借助特定的政府机构自上而下地对社会进行管理。 将社会优秀人才集中到国家政权中,在提高管理能力的同时减少精英的反对机会。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对人才极为重视,想尽各种办法,挖掘知识精英为皇权服务。汉朝用察举制,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引到中央,为政府做事。公元605年隋朝升始的科举制,直到清末的1905年,整整实行了一千三百年

4、,使得天下才子都圈养于学苑、汲汲于功名。科举制度在成为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改变命运的机会同时,还成为封建王权源源不断地获得优秀人才、确保管理能力提高的机会,也在客现上减少了社会精英的民间化、非政府化乃至反政府化。 通过建立系统的社会等级秩序,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彼此关系定位固化。中国社会基本上一直是金字塔形的阶层结构。自秦开始,在权力和社会地位上,由高到低,基本上呈皇帝、皇族成员及功勋贵族、士、农、工、商、贱籍(包括乐户、丐户、疍户等)格局。士以上为特权阶级。贱藉只能从事特定的卑下职业,不得读书应举做官。另外,在人伦关系上也有等级秩序,即所谓的“三纲五常”。这种人际间等级秩序,被历代统治者认为有

5、利于维护统治和稳定,从而成为官方确认的社会等级结构。与此相适应,全社会还重视家庭、家族的观念,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亡守丧尽孝”的传统、重视合家团聚讨厌别离的社 会风气等,又有效地帮助维护了这一等级制度。(摘编自张林江谈传统的社会管理特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秦朝之前,国人已经开始对治国理政的政治命题进行着思考与实践,这在历史上相关的史料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B.从秦朝开始的漫长封建社会中,每一个朝代在管理自己的王朝时都积累了很多有关制度设计、权力架构及政治运作的经验。C.为了维护至高无上的权威,统治阶级制定了许多制度和采取了大量措施,如建立严格的集权管理体制、

6、成立特务机关等。D.古代中国皇权虽然很大,但无法直接对地方实行管理,需要建立文官制度和适当赋权制度,通过地方官员来实现有效的管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强国家、弱社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力量格局,国家通过一系列制度,维护了政权的稳定。B.在政权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存在显著区别:前者奉行主权在皇,自上而下赋权管理;后者突出主权在民,民众委托政府管理。C.“牧民之治”是统治者采用“委托、代理”的方式,将皇权转让给各级官员,实行地方机构和基层性社会管理机构相互结合的一种治理方式。D.汉朝施行的察举制、隋朝开创的科举考试制都是封建王朝在全国范围

7、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它们为人才自下向上流动提供了可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维护皇权,中国历史上许多统治者都进行了人才的选拔、任用,这既有利于社会管理能力的提高,又可减少精英的反政府化。B.中国古代的社会管理特征可以表现为建立了系统的社会等级秩序,自秦始,在权力、社会地位及人伦关系上,都表现出一定的等级阶层结构。C.秦朝起形成的特权阶级、贱籍和“三纲五常”的等级结构,得到了官方的确认,这使后代统治者认识到其在维护政权稳定方面具有积极作用。D.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普遍重视家庭、家族观念,像“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亡守丧尽孝”等传统观念,即使在今天依然有着一定的影响

8、。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4-6题。(12分)陆谷孙:消磨绚烂归平淡 他说,编词典就像做厨子,受不了做饭做菜的热气,就不要轻易进词典编纂的厨房。对于这一被英语词典鼻祖塞缪尔.约翰逊也曾称之为是“无偿劳作,虽成无荣”的工作, 他一做就是30多年。 提起陆谷孙的名字,人们总能立刻联想到他主编的英汉大词典。一部1500万字的词典,发行海内外,伴随几代学人走过成长历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这位治学严谨的翻译大家、词典编纂家上周末突发脑梗入院之前,他还在抓紧编撰中华汉英大词典的下卷。桌上有好几盒药,还有一堆堆中华汉英大词典的校样、一页页笔迹密密麻麻的书稿,是他最后的生活和工作状

9、态。很多人同样不知道的是,70多岁高龄时,这位老人还顶着满头白发给本科生上课,年年被学生们投票选为最受欢迎的教师。他说这一生拿过很多奖,最喜欢的就是学生们给的这个奖。 陆谷孙与词典结缘,出于偶然,但从1970年被“发配”参与新英汉词典编写开始,他就迷上了这项“无荣有成”的工作。1986年出任英汉大词典主编后,陆谷孙宣布,一不出国,二不兼课,三不另外写书,直至1991年,英汉大词典大功告成。全书4203页,1500万字,他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 有人记得,在英汉大词典下卷本的征订会上,陆谷孙发言道:“我可以诚实地告诉各位,英汉大词典上卷,共1967页,迄今发现的错误和缺点,约为每一百页出现一

10、次。” 急得一旁的出版社负责人差点跳起来。如此“低调”的发言并不能掩盖这部词典的光芒:这是我国第一部自建语库、独立编研的词典。在出版后的十多年中,成为同类词典中最具权威性、使用率最高的工具类图书,是联合国必用工具书之一。 2001年,已过花甲之年的陆谷孙,又与上海译文出版社签下了主持修订英汉大词典的协议。事实上,从英汉大词典出版的第一天起,陆谷孙从来没有间断过两件事:一是查找错误;二是收集新词。 陆谷孙一直将词典编撰视为遗憾的艺术,词典出版的庆祝曰就是“清算日”。陆谷孙的大弟子、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谈峥说,老先生70岁以后,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六七年里,比之前还要“分秒必争”。事实上,2

11、014年,陆谷孙就因为一次小中风住过院,当时部分影响了他的语言中枢,幸亏用药及时,疗效尚好。当谈峥入院探望时,老师仍牵挂主编的中华汉英大词典,断续地表达:要趁有生之年,把这部书做成。 这部大书自世纪之初立项,已花去主编陆谷孙十余载精力,为此透支了健康。终于,在2015年,中华英语大词典上卷问世。眼下,中华汉英大词典的下卷,成了陆谷孙未竟的事业。 陆谷孙在上海有个“老神仙”的雅号,他对此欣然接受。“书还是爱读的,文章还是要写的,人文关怀不会失落,学术的热烈追求和思辨的纵深薰修永无止境。所谓闲云野鹤者,也决非空睇风云,长唳无已,而是对眼下急功近利狂躁进取的一种间离,对茕迷闹汩的一种自我惕厉罢了。”

12、陆谷孙这样说自己。 他不喜交际应酬,但只要是学生来找他讨论问题,他都热情接待,帮忙查找资料,虚心与学生探讨。即使是不认识的学生找上门,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借书给他。每当新生入学,陆谷孙总是满腔热情地为他们上入学教育第一课。 陆谷孙说我希望我的学生们心中有这条道德底线,不要欺骗、钻营、庸俗、猥琐,而要用一颗忠诚、明敏的心,保持对问题的省思与追问。” “偏向疏篱断处尽,亭亭常抱岁寒心。消磨绚烂归平淡,独步秋风无古今。”这是陆谷孙写过的一首诗。对于死亡,陆谷孙曾引用法语文学翻译家徐和瑾翻译普鲁斯特的一句话:“即使你在坟墓里面,你的生命力还在爆发。”相关链接 编词典是“冷板凳”,有才情有能力又“甘坐”者,

13、不容易。尤其是在二三十年前,满社会对外语如饥似渴,出国、办培训班、当语言顾问,哪个都更能扬名得利。(姜泓冰陆谷孙,还是太少)作为英美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陆谷孙先生编纂词典是误入“歧途”。 l970年,在文化大革命的“ 一打三反”中,陆谷孙被指责是“装多菲俱乐部”一员而被变相隔离在学校。放出来时,他不能教书,而是被“发配”去编辞典。由此,陆谷孙从1976年起参与英汉大词典筹备和编写全过程,1986年被任命为主编。入了编词典的门,陆谷孙却渐渐发现其中乐趣,那便是,“凭借自己掌握的一点第一手材料,编出了一点新东西。(陈香陆谷孙“误”入词典40年)教授不读书,不写文章,不做实验,不上课,不造福于学生

14、,不参加学术活动一一句话教授不治学,能干什么?叫他们去治政法,治GDP,治世博和亚运,治房价,治股市,治菜篮子?僭越之余,那可真成了“名存实亡,失其所业”。(陆谷孙教授不治学干什么?)(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陆谷孙致力于词典编纂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甚至不惜透支自己的健康,他所主编完成的英汉大词典中华汉英大词典都是他辛劳一生的明证。B.文中多处引用陆谷孙自己的语言,既为作者评述提供了充足的依据,同时也展现出陆谷孙的精神品质,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真实性。 C.英汉大词典是我国第一部自建语库、独立编研的词典,也是最具权威性、使用率最高的一部词典,伴随几代人的成长,陆谷孙也因此得以扬名立世。D.陆谷孙对于别人给予的“老神仙”的雅号欣然接受,是因为他保持着种隐士的风范,远离尘世的繁杂与喧嚣,一心治学,保持着对学术及思辨的高度热情。(5)陆谷孙对于“编词典”一事的看法很独特,他说“编词典就像做厨子”,怎样理解他的这一说法?请简要分析。(4分)答: (6)陆谷孙希望自己的学生“要用一颗忠诚、明敏的心,保持对问题的省思与追问”,而他自己也正是这样做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79题。(14分)岩画 钟法权 崔皓喜欢上贺兰山,除了岩羊,还有岩画。 那时,他还没有正式调到仓库,仓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