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十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4325875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十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十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十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十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十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十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十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40分)1.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A. 颁布“解负令”B. 划分四个选区C. 设四百人会议D. 财产等级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中的财产等级制是指按财产的多寡担任官职的制度,通过财产等级制第三等级也可以担任低级官职,该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海岸派的利益,故D选

2、项正确;“解负令”是废除一切债务,解放沦为债务奴,赎回被卖到海外的雅典公民等,通过“解负令”取消了债务奴隶,有利于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故A选项错误;划分四个选区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故B选项错误;设四百人会议反映了要求民主政治权力的诉求,没有直接体现海岸派的利益,故C选项错误。2.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开始,而不是完善;任何民主政治都不

3、可能满足所有公民参政要求,故与题意不符,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名师点睛】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1、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2、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的措施扩大了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通过权力的重新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 3、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4、梭伦的政治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为民主政治建立提供了制度保障。3.王觉非等译著西方文明史称“梭伦

4、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组成“四百人会议”所有公民都可通过抽签选举成为陪审员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解负令的颁布免去了债务奴隶的债务,属于经济措施,与民主政治无关,所以排除,其他三项都是梭伦改革的政治措施,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所以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梭伦改革4. 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

5、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 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 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的民主是本城邦男性公民的民主,故排除C、D两项;由题目中的图片可知当时雅典人口约有40万,自由民只有16.8万,而拥有公民权的居民更少,故A项中“超半数”的说法与其不符。【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5.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A. 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B. 强化公民参

6、政的责任意识C. 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D. 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答案】D【解析】“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体现了轮番而至的民主精神,故D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轮番而至不一定能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排除C。6.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A. 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B. 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C. 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D. 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答案】B【解析】关心城邦事务是公民意识的体现,梭伦立法规定要求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说

7、明古代雅典的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故答案为B项。A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7.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A. 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B. 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C.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D. 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是梭伦改革的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8.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8、;“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上述措施A. 使贵族丧失政治权力B. 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C. 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D.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军功”“受上爵”、“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题中的规定为军功爵制度,这些共同作用于贵族体制,使其产生变化,故C选项正确;材料中军功授爵制度冲击了旧贵族制度,但没有使贵族丧失政治权力,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军功授爵制度打击旧贵族的特权,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军功授爵的制度,与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无关,故D选项错误。9.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

9、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 民贵君轻C.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 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意为没有足够的利益不进行变革,体现的恰是与商鞅相对立的保守主张,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为儒家民本思想,与商鞅变法无关,故B项错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是商鞅要进行变法的观点,强调治国治世不能只守一种方法,而治理国家也不应一味遵循旧有制度和方式,即应适时进行变法,故C项正确。D项属于墨家尚贤的观点,故错误。10.新全球史中说:(商鞅)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在经济中的地位被大大削

10、弱,这一措施使秦国的统治者在国内能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作者阐述的是A. 秦国能统一的根本原因B. 土地私有制的重要作用C. 自耕农取代了贵族阶层D. 官僚政治优于贵族政治【答案】B【解析】从材料“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的地位被大大削弱,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中可以分析出,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促使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故B项正确;A项错误,秦国统一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C项错误,官僚阶层取代了贵族阶层;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对比,故D项排除。11.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

11、道。”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A. 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B. 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C. 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D. 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反映个体小家庭(一夫一妻)的出现,使“敬宗法祖”的宗法观念受到冲击,故A正确。材料中的“敬宗之道”是社会观念,未明确涉及小农经济范畴,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严刑峻法,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社会和谐,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对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由材料“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可知商鞅变法的小家庭措施使传统“敬宗法祖”的宗法观念受到冲击。12.商君书画策载:“国之

12、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A. 主张立法为民B. 强调有法可依C. 关注法律实施D. 重视赏罚并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法”主要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故A 项与主旨不符,排除;“国皆有法, 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是指国家都是有法律的,但是没有能保证这些法律一定得到遵遁的方法,从信息中可知,商鞅重视刑罚以及法律的作用,有法可依是对文中断章取义的理解,故 B 项错误,而C项的表达是正确的;根据材料中“刑重者, 民不敢犯,故无刑也”得出商鞅重视轻罪重罚,故 D 项错误。考点:

1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商鞅变法【名师点睛】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主要考查两种能力,其一是通过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史料分析、归纳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另一种是借助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巧解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要注意借助最为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切入正题。(1)重要的虚词,如则、非等,这些词后的语句一般就是解答题目的核心句。(2)重要的历史人物信息,如称谓、官职、人名等。(3)时间信息,本信息既包括文言文材料中的时间描述,也包括引文出处的时间等等。(4)所选文献的出处、名称、作者等等。13.在历史学习中强调史论结合,但常常因为对概念理解有

14、偏差,导致结论错误。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史实结论A王安石实行市易法,政府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表明北宋一度放弃了抑商政策B古希腊梭伦改革把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为近代代议制民主奠定了基础C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意味着两极格局被打破D20世纪80年代中国逐渐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标志着农业经营和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实行市易法,但北宋政府并没有放弃抑商政策,故A项结论错误;古希腊梭伦改革把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故B项结论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

15、化趋势的出现,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但并没有被打破,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故D项正确。14.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A. 梭伦改革B. 商鞅变法C. 孝文帝改革D. 1861年农奴制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是雅典进行的一场民主化改革,本身并未有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次变法,主要是生产关系领域的变化,通过废除井田制,推行郡县制推动官僚政治的发展,未有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故B选项错误;孝文帝改革是,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后,为了巩固统治,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因此符合“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的情况,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