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升级考试(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323132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升级考试(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升级考试(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升级考试(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升级考试(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升级考试(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升级考试(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升级考试(期末)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期末)生物试题第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某个培养基用来培养大肠杆菌,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磁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下列各项中,与这个培养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A. 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B. 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C. 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 片草原上的藏羚羊【答案】B【解析】培养基内多种微生物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中群落水平。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也属于生命系统中群落水平,所以选C。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属于一个类群,不属于生命系统的那个层次;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属于生态系统;片草原上的藏羚羊属于一个种群,所以A、B、D错误。

2、【考点定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领在细胞中寻找”。他作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A. 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B. 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C.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D.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答案】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3. 如图所示:甲图中表示目镜,表示物镜,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 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组合B.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

3、片转动细准焦螺旋C. 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D. 若丙图观察到的西部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答案】D【解析】目镜长度越长则放大倍数越低,表示目镜,则的放大倍数比低;物镜长度越长则放大倍数越高,表示物镜,则的放大倍数比高;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则的放大倍数比高;对比乙丙,则乙是低倍镜下视野,丙是高倍镜下视野;所以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组合,A错误;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B错误;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长度或宽度增大为原来的10倍,C错误;若丙

4、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正确。【考点定位】显微镜及其使用【名师点睛】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和物像移动规律: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就是像。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移动规律:向偏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4.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B. 用8%的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水解C. 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固定细胞并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某些水解

5、酶对核酸的破坏D. 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答案】C【解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A项错误;用8%的盐酸的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B项错误;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庄片时,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固定细胞并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某些水解酶对核酸的破坏,C项正确;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因此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细胞核

6、和呈红色的细胞质,D项错误。5. 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营养物质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体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KJ/g)耗氧量(dL/g)糖17170.83蛋白质23.5180.95脂肪39.839.82.03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A. 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 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C. 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D. 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答案】A【解析】表中信息显示:同质量的三类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能量,但不能说明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A项错误;同质量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最多,说明其贮

7、存能量最多,B项正确;蛋白质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为CO2、H2O和尿素,在体外燃烧的产物为CO2、H2O,因此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C项正确;组成三类营养物质的元素比例不同,可能导致它们氧化分解时耗氧量不同,D项正确。6. 下列关子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肽链,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要MZN个水分子B. 在小麦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的种类有6种C. 质量相同的糖原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不同的D. 葡萄糖、乳酸、多肽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

8、产物【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大分子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小麦植株缺B,将会造成其产量下降可通过喷洒生长素类似物来补救B. Mg是叶绿体中叶黄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C. 由Fe参与组成的血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D. N是组成氨基酸、ATP、NADPH等多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答案】D【解析】微量元素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了大量B时,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缺B会使植物出现“花而不实”现象,进而导致减产,但通过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只能得到无子果实,因此通过喷洒生长

9、素类似物不能来补救,A项错误;Mg是叶绿体中叶绿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B项错误;Fe是合成血红蛋白质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C项错误;氨基酸、ATP、NADPH中都含有N元素,D项正确。8. 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B. 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C. 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和囊泡分泌到细胞外D. 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答案】C【解析】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排除细胞外,在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以囊泡的形式进行转移

10、。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C选项错误。【考点定位】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注意:(1)与分泌蛋白形成的“有关细胞器”“有关结构”和“有关膜结构”有所不同有关细胞器: 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结构: 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有关膜结构: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2)细胞器的膜不是孤立的。由于各种膜的化学组成成分和结构基本相同,既可以直接相互转化,也可以以囊泡的形式间接转化。9.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敢实现的B.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C.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

11、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D.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答案】C【解析】A. 自由扩散只能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其结果是导致膜两侧浓度趋于相等,而浓度差靠主动运输来维持,A错误;B.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的功能不相同,故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相同,B错误;C. 分泌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中涉及膜与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D. 膜中的磷脂分子就是由磷脂构成的,D错误。10. 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的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B值越小、,表示细胞失水越多 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的体积略有增大;若该细胞处于40%的蔗糖

12、溶液中,B/A的值将变大A. B. C. D. 【答案】C【解析】A、B分别表示细胞和原生质体的长度,错误;B值越小,表示细胞失水越多,正确;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由于细胞壁也有一定的伸缩性,所以A的体积略有增大,正确;若该细胞处于4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更多,所以B/A的值将变小,错误。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11. 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推测在下列细胞中,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大的细胞是A. 大肠杆菌细胞 B. 人成熟的红

13、细胞C. 酵母菌细胞 D. 乳酸菌细胞【答案】C【解析】大肠杆菌细胞、乳酸菌细胞为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AD错误。人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及复杂的细胞器,只有细胞膜,B错误。酵母菌细胞为真核细胞,其所含的生物膜有细胞膜、细胞核膜、细胞器膜,所以比值最大,C正确。【考点定位】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2. 如图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逑不正确的是A. 曲线a表示酶与温度的关系,A点 所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B. 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相似C. 曲线b、c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 pHD. 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答案】D【解析】曲线a表示酶与温度的关系,A点时反应速率最大,说明A

14、点时酶的活性最高,所以A点所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A项正确;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最适pH接近2,所以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相似,B项正确;曲线b、c的最适pH不同,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C项正确;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D项错误。【点睛】易错提示:影响酶的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辨析: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而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13. 如图有事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等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曲线a可表示酶量减少后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

15、率的关系B. 限制曲线b的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反应物浓度C. 形成曲线c的原因可能是B点时酶量增加或适当升温D. 若在适当升高温度条件下重复该实验,图中A点位置将下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酶量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受到酶数量和酶活性的限制。曲线a表示酶量减少后反应速率下降;故A正确。限制曲线b的AB段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为反应物浓度;故B正确。形成曲线c的原因可能是乙点时酶量增加所致,此时温度已经是最适温度,如果升温只会使反应速率下降;故C错误。适当升高温度条件下,反应速率下降,图中A点位置将下移;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底物浓度、酶、温度等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4.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中ATP的合成和利用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动植物体内都有呼吸作用为ATP的含成提供能量B. 过程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