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的自查报告

上传人:bub****888 文档编号:1143214 上传时间:2017-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的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的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的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的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的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的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的自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的自查报告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我乡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及时下发文件通知,制定“三资” 清理实施方案。对全乡的“三资” 清理工作做了统一安排部署,并对各村(居)“三资” 清理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就我乡自查结果总结如下: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 清理工作的领导,乡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乡长余松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圣根、副乡长邱海洲分别任副组长,乡纪检、财政、农经、土管、林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农经站;并将关于白鹅乡农村集体 “三资” 清产核资实施方案的通知印发到各村(居) 。同时,乡党委、政府还成立了业务指

2、导组,负责对全乡 14 个村(居) 的农村集体“ 三资”清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明确工作职责,切实负起责任。各村也都成立相应的清查小组,各级组织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对一级领导。二、高度重视,强化宣传为加大宣传力度,我乡结合本乡实际,注重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切实加大宣传。一是印发相关文件。乡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白鹅乡农村集体“三资” 清产核资实施方案的通知,印发到 14 个村,重点宣传上级文件精神和会议精神,吃透上级精神。同时,我乡努力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各村召开好一个会议,即开好村党支部、村委会会议; 二是明确责任; 三是做好宣传;四是把握关键,即时间段及清理的内容; 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三、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在清理工作中,我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的程序,一个不少地进行。从清理、登记、公示、核实、公示、确认,都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操作。1、认真清理。在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各村清理小组深入到实地,对本村的农村集体“三资” 认真调查,清理人员逐一签字,以示负责。乡业务指导员亲自参加,边指导,边清理。2、如实登记。各村在清理的基础上,由清理小组人员逐项、逐笔进行登记,并进行汇总。3、严格核实。各村核实小组对本村的摸底登记表进行核实后,由乡统一进行审核。4、认真确认。在核实的基础上,村清理小组提出可以确认后,村两委召开会议,研究确定本村确认大会的召开,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由参加会议

4、的村民代表对本村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表决、确认。5、及时公示。在核实、确认后,各村都按照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将清理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公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集体“三资 ”清理工作中,既给群众一个明白,也还干部一个清白。四、认真汇总,规范管理通过清理,全乡共清理库存现金 9666.20 元,固定资产清理1851200.00 元,资源面积 9263 亩,债务金额 286220.00 元,经济合同 8 份。清理后的各村集体 “三资”全部纳入乡农经站统一管理五、通过清理发现各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村里账务处理不规范,存在科目用错,帐表不

5、符现象;2、债权债务长期挂账不清理,存在虚有债权债务;3、大多数固定资产没有建账,没有明细;4、费用开支控制不严,招待费比例过大;5、资源性资产集体管理不善,有闲置和被占用现象等。核查的过程是在边查边纠中进行的,以上的问题主要是自查阶段带下来未及时处理的,在核查阶段均进行了纠正。村级“三资 ”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乡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通过这次清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三资”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乡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上级要求为准则,扎实做好我乡的“ 三资 ”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利益, 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

6、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的自查报告(篇 2)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也是诱发农村干部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三农” 工作的政策措施之一,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制度之一。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镇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检查调研,自查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镇近几年针对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的现象,建立了镇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在我镇全面推行“ 村账镇代理” 制度,到 2007 年已将全镇所有行政

7、村的财务全部纳入了乡(镇) 集中管理,并严格执行 “一季一做账、一季一公开” 制度,要求按村财管理运作程序设立财务公开栏,及时公开财务收支状况,增加财务“透明度” ,加大群众监督力度。从2009 年初开始,我镇明确了公开招投标的程序、范围,对农村集体资产转让、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招投标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制定出台了相关制度, 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了清产核资,建立村级台帐。通过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农村“三资” 管理混乱的局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村集体“ 三资”登记台账不完整、不全面。我镇农村集体“三资” 在登记管理上,资金、资产相对

8、好一些,而资源方面尤其是土地的登记就不够详细或存在遗留问题,造成“三资”底子不清、管理混乱。2、财务管理不规范。不规范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极少数干部不廉洁。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村干部自用自批,村民主理财公章在村干部手中,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有的村假公济私,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乱发福利等;有的村干部自己开票收款、长期不报账,导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有的村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3、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有的村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 有的村收款后,干部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

9、;有的村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寅吃卯粮。4、合同签订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书面合同少,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方面。5、财务公开欠规范。我镇对村级财务公开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是在个别村由于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是走过场。6、少数村级财会人员素质低,责任心差。有的村财会人员故意拖延报账时间,无法正常结账; 有的村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其他村干部还束手无策。三、问题产生

10、的主要原因1、对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和监督渠道不畅。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此外,现在农村大部分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的村民基本上是老少病残,他们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 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 ;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不为群众说话; 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多年不调整;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没有理财能力;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原则性不强,禁不住村干部做小动作。2、农村集体“ 三资

11、”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些干部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 无资产可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有些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三是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有些村干部不熟悉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3、村级财会队伍的稳定性不够。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财会人员业务能力强并保持相对稳定。现在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财会人员也跟着换。此外,由于经费紧缺

12、,不少村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机会少,村级财务人员业务素质难以提高。四、对策及建议1、加强领导,落实职责。乡镇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导小组,加强“三资代理服务中心 ”的工作职能,统一负责处理各村资金、资产、资源的核算和监管,统一运作、统一管理,加强业务的连续性、规范性。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考评内容,作为干部晋升的重要依据,并与经济挂钩,实行奖优罚劣。2、摸清底子,健全台账。结合村级换届,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进行再次核对,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并将数据全部录入电脑,实行滚动管理。3、加强培训,提高业务。定期开展对乡镇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将财会、招投标、公有资产监管等制度、操作规程等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4、严明纪律,严肃查处。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开展案件查处和监督检查工作,加大查处在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坐支、挪用、贪污、买标、串标、处置不当、分配不公平等方面的案件,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