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教学设计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428272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酸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酸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酸教学设计(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课程结构上紧承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而继续介绍生物大分子,又在课程内容上呼应必修第二册的遗传分子基础部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一节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学生打好生物学框架的基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情分析】 1. 考虑学生的已知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相关概念与知识,对其中一种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有了较详细的了解,教师可结合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相关知识介绍核酸与核苷酸。 2. 考虑学生的未知知识:学生从初中至高中,第一次接触分子结构模型图,对核

2、苷酸分子组成与结构陌生,需重点讲解。3. 考虑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对 DNA 亲子鉴定,DNA 指纹识别有相应的解并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加以讲解【课时数】 1 课时(45 分钟)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展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录像 1. 知识目标 说出核酸的种类,功能。 运用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描述核苷酸的分子结构,简述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与练习 2. 能力目标 体验知识的迁移与相互联系,学会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 DNA 与 RNA 结构的科学探究历史,关注

3、生物探究式的方式,认同生命科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联系日常生活中的 DNA 亲子鉴定,DNA 指纹识别的常识,教师提出问题: 为什么通过 DNA 就可以确定人的身份或者亲子关系?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言。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点明,DNA 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 DNA 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今天学习的内容为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建议与思考:图片的展示,可以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便于

4、记忆和理解新知识,并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二. 核酸的分类及功能 详细阐述:DNA 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RNA 的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DNA 与 RNA 统称为核酸。 教学建议与思考:通过教师对 DNA 双螺旋结构和 RNA 的讲解,可以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三.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师播放课前准备的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录像,使学生结合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

5、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和染色剂结合。边看录像边体会实验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学生可从录像和书上图片中清晰的看到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细胞核部分被染成了绿色,而在细胞质部分被染成了红色。说明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教学建议与思考:由于行课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在课上直接演示实验。但如果仅靠教师口头描述和学生看书,不能对实验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清晰的展示实验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 四.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1. 引入核苷酸: 再次类比蛋白质,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

6、学过,作为生物大分子的蛋白质,有其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那么同样是生物大分子的核酸,是否也有其小分子的基本单位呢?引发学生思考。教师进一步讲解,核酸的基本组成为核苷酸。并且,不同种类的核酸(DNA 与 RNA) ,其核苷酸组成也略有不同。教师带领学生,站在核苷酸的角度,讲解DNA 与 RNA 的异同。2. 核苷酸的结构: 教师带领学生看书上图 2-8,并结合多媒体展示核苷酸的结构模式图。分清其三个组成部分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并以 DNA 与RNA 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为主线,从小分子的核苷酸讲到大分子的两类核酸。详细介绍两种核苷酸的五碳糖,含氮碱基的不同。在讲解中顺势引出核糖,脱氧核糖,腺嘌呤

7、(A ) ,鸟嘌呤(G ) ,胞嘧啶( C) ,尿嘧啶(U) ,胸腺嘧啶(T)等重点概念。最后归纳出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异同。鉴于此处为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重述课堂知识并转化教学角度,从大分子的核酸再讲回到小分子的核苷酸,为建立学生牢固的知识体系。教学建议与思考:教学中的适当重复,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强化教学的效果。而转换教学思路的重复。即讲解时用小分子大分子,重复时用大分子小分子,既可以强调重点,建牢知识体系,又可以启发学生多向思维,一举两得。 五. 由核苷酸到核酸链 由于本部分知识在必修第二册中需要重点涉及,因此请同学看书并识记:核苷酸相互连接成链,组成核酸。DNA 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RNA 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复习与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理清脉络,建立知识网络。 最后,随堂检测,学生完成以下习题。1、由碱基 A、C、T 共可以构成几种核苷酸A、8 种 B、6 种 C、5 种 D、3 种2、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具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A 4、5、4 和 4、8、4 B 4、4、4 和 4、5、4C 4、4、4 和 4、4、4 D 4、8、4 和 4、8、4 3、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A.DNA B.RNA C.DNA 或 RNA D.DNA 和 RNA【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