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归纳 专插本必备(整理版)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281111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2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归纳 专插本必备(整理版)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管理学归纳 专插本必备(整理版)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管理学归纳 专插本必备(整理版)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管理学归纳 专插本必备(整理版)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管理学归纳 专插本必备(整理版)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归纳 专插本必备(整理版)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归纳 专插本必备(整理版)讲解(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1管理:指组织为了完成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具体含义:(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是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能力是无法实现的。2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两重性: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科学性: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

2、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艺术性:能熟练的应用管理知识,并通过一定的技巧达到某种效果。注意:管理的两重性意义:(1)学习管理二重性原理,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索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科体系,更好地指导实践(2)有利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3)有利于揭露资本主义管理的剥削本质(4)要联系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与运用。我们在学习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随机制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3管理的职能(1)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五种职能的表现形式: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组织职能通过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人员的

3、分配表现出来 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表现出来,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3)相互关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4管理者角色管理者应扮演三大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1)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代表人角色: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

4、仪性质的职责领导者角色: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必须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角色,这时,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联络者角色:没有联络,管理者就无法与别人一起工作,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2)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监督者角色:管理者必须扮演的一种信息角色是监督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传播者角色:作为传播者,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藏特定的信息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须把信息

5、传递给外界(3)决策角色,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企业家角色:管理者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冲突管理者角色: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谈判者角色:管理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谈判上,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组织、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组织,其管理者为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都必须要进行谈判工作。5管理者技能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类职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1)技术技能:概念:为了完成或理解一个组织的特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也叫业务方面的技能 作用:履行决策、计划、组织等管理职能的基础。(2)人

6、际技能:概念: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作用:获取信息、履行领导职能、组织落实和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所必需(3)概念技能:概念: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作用:履行决策和管理四大职能所必需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管理学经历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在此之前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和管理产生的萌芽阶段;在此之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新古典管理论阶段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1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理论,它认为经济利益

7、是驱动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动力,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静态的观点分析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代表性的理论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2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3一流的工人:指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且也愿意去做这种的人4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5+6+14):(1)六大基本活动:技术活动 商业活动 财务活动 安全活动 会计活动 管理活动的(2)五大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3)14条原则:分工 权力与责任 纪

8、律 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报酬合理 集权与分权 等级链与跳板 秩序 公平 个人稳定 首创精神 集体精神行为管理理论5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人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主要代表性理论有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6梅奥的霍桑实验的内容:(1)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 (2)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3)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 (4)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7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8人际关系学说和科学管理理

9、论的不同点:(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梅奥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2)田螺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 梅奥认为工人是社会人,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心理、社会方面的需求,因此必须重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仅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梅奥认为,除正式组织外,企业里还存在“非正式组织”。这是由于,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间可能产生共同的情感、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这就构成了一个体系,这种无形的组织有特殊的规范,对群体行为产生影响。现代管理理论1数量管理理

10、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 2系统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盛行的管理理论,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3权变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其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强调管理要随着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4全面质量管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工商企业界和公共管理部门掀起了一场质量革命全面质

11、量管理。戴明和朱兰是质量管理之父。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待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包括五个要点:(1)关注顾客 (2)注重持续改善 (3)关注流程 (4)精确测量 (5)授权于员工5学习型组织: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6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的区别:(1)在对待变革的态度上:传统组织反对变革,而学习型组织认为,不变革那就不管用了(2)在对待新观点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不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学习型组织正好相反(3)在关于谁对创新负责上:传统组织认为是研发部门的事,学习型组织认为是每个组织成员的事。(4)在主要担心的问题上:传统型组织担心发生错误,学习型组织担心

12、不学习、不适应(5)在组织的竞争优势的问题上:传统组织认为是产品和服务,学习型组织认为是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6)在管理的职责上:传统型组织认为是控制别人,学习型组织则认为是调动别人、授权别人。7精益思想: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是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8核心资源: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9一项能力可以界定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1)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

13、技术和技能的整合 (2)不是物理性资产 (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 (4)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 (5)超越特定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市场的通道。第三章 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1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道德本质上是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有关主体判断某种行为正确与否,或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2道德准则:是表明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期望员工遵守的道德规则的正式文件3社会责任:指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几种相关的道德观4功利主义道德观: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

14、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评价:(1)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促进利润最大化的目标;(2)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5权利至上道德观: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所谓基本权利就是人权,只要是人就应当平等地享有人的基本权利。(评价:(1)保护了个人的基本权利;(2)容易在组织中产生对生产率和效率不利的工作氛围)6公平公正道德观:管理者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评价:(1)它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2)可能不利于培养员工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7社会契约道德观:只要按照企

15、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8推己及人道德观:遵守儒家“仁义礼智信”的行为规则,是善的9道德管理的特征:(1)合乎道德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为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2)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3)合乎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4)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做手段,更大把人看做目的。组织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人(5)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6)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7)合乎道德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10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 (2)个人特征 (3)组织结构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11道德发展阶段:层次阶段前惯例层次:(1) 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2) 决策的依据是本人利益,这种利益是有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奖赏和惩罚决定的(1) 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2) 只在符合你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惯例层次:(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