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自然地理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4270701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鸡自然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宝鸡自然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宝鸡自然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宝鸡自然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宝鸡自然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宝鸡自然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鸡自然地理(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鸡自然地理,宝鸡地理环境,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全市平均海拔618m。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 宝鸡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市区美景,宝鸡是西部工业重镇,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

2、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辖3区9县,市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6.25万,,其中市区常驻人口91.5万,流动人口8万。,宝鸡市旅游路线图,宝鸡行政区划,宝鸡市辖: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太白、凤县。 全市共有105个镇,15个街道办事处,1729个村民委员会,166个居民委员会。,凤翔东湖,魅力凤县,气候类型,宝鸡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冬季,处于强大的西伯

3、利亚、蒙古高气压南侧,受制于极地大陆气团,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处于印度低气压和印缅低压槽的东北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西侧,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常在本区上空交绥,或被单一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温热多雨和炎热干燥天气交替出现。 日照比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200小时之间。室内平均气温以渭河平原谷地为最高,达1214。本市年平均降水量在590900毫米之间,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地貌地形特征,宝鸡市位于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与其他构造体系的复合交接部位,具南北衔接、东西过渡的特点,可分为南部的秦岭褶皱带、中部的渭河断陷带和北部的鄂尔多斯台向斜区3个地质构造单元。中生代(末期

4、)的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代秦岭山脉的基础。渭河断陷盆地处于鄂尔多斯台向斜和秦岭褶皱系之间,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形成渭河平原及其两侧不对称的黄土台原。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其间。渭河北部的岐山是以奥陶纪灰岩为主的低山,而渭河南部则是由古老变质岩和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组成的中高山。,自然灾害,宝鸡市处于陕西省天气系统的上游,干旱、冰雹是宝鸡两种主要自然灾害,中部的眉县、扶风、岐山、陈仓区川塬地区气候适宜,但降雨量分布不均,每年都有干旱时段出现。北部山区的陇县、麟游、千阳、凤翔、陈仓区西部山区,冰雹、干旱自然灾害频繁,据历史记载,群众防雹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雹期最早三月份出现,最迟十一月结束。,土地资源,宝鸡土

5、壤分布由于地质地貌结构复杂,海拔高度差异悬殊,形成十分复杂且多种多样的成土环境,主要分为秦岭、关山山地和渭北黄土台原、渭河谷地等不同区域。据普查,全市共有15个土类,34个土壤亚类,83个土属,286个土种。多样化的土壤类型,为区内种植栽培多品种农作物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全市土地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56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7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3%。种植业面积较大,占66.4%,林业占4.4 %,牧业占14.4%,副业占14.7%,渔业仅占0.1%。,宝鸡水资源概况,宝鸡市河流网排列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水系河流主要是以渭河为干流的渭河水系,其主要

6、支流有通关河、小水河、清姜河、石头河、汤峪河、金陵河、千河、漆水河等,渭河横贯宝鸡市境内206.1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51亿立方米。长江水系以嘉陵江上游河段为主干,其主要支流有将龙沟、北星沟、安河、石家沟、小峪河、旺峪河等,宝鸡市境内流长72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6.27亿立方米。秦岭主脊南侧还分布着汉江水系的支流湑水河、红崖河等。,生物资源丰富,宝鸡独特的地理和气侯条件,为各类植物 、鸟类、兽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共有资源植物2100多种,动物近500 种。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秦岭虎、朱鹮(朱缳)等5种,占全省一类保护动物的100%。森林和草地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全

7、区森林面积935.8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13%,森林覆被率达34%。,矿产资源概况,宝鸡市横跨华北地区及秦岭褶皱带,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各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资源蕴藏量丰富。截止2004年,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44种(含亚矿种),发现各类矿产地206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29种,经勘查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有95处,其中大型矿床14处、占14.74%,中型矿床26处、占27.37%,小型矿床55处、占57.89%。在全国45种主要矿产中我市探明有资源量的18种,占40%。)。 保有储量列全省前三位的矿产有19种,分别为金、铅、锌、镉、镓、石墨、电石用灰岩、制碱用灰岩、水

8、泥用灰岩、磷、红柱石、钠长石、透辉石(第一位),汞、银、硫铁矿、玻璃用石英岩、饰面用大理岩(第二位),饰面用花岗岩(第三位。据统计,全市已探明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1072.1亿元。,贵重药材,宝鸡地区是中药材的适生地,现有中药材1992种,其中动物药415种,植物药1478种,真菌药35种,矿物药12种。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方面,实施中药现代化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完善新药开发体系和产品生产体系,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化,中药生产集团化。在全市中药材种植适生区,以秦艽、红豆杉、越菊、柴胡、地灵、党参、花椒等品种为主,建立市级中药材种植基地,每

9、个品种基地规划种植10-20万亩,建立省级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县、示范县、示范园4个,争取秦艽、红豆杉、黄芪、越菊等品种进入国家级中药材示范基地。,宝鸡的旅游资源,1.从旅游资源角度看,宝鸡旅游发展潜力很大。 宝鸡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级文物55件,国家一级文物481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4A 级景区2 处,3A 级景区处1处。,姜子牙钓鱼台,关山牧场、周公庙、五丈原,2. 宝鸡旅游可进入性具备一定的基础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及招商、旅游发展的需要,宝鸡市及北部各县区之间的交通大为改

10、善。陇海、宝(鸡)-成( 都)、宝( 鸡)-中( 卫)铁路在宝鸡市交汇;西宝高速连接西安和宝鸡,宝( 鸡)-平(凉)线、宝(鸡)-天(水)线、西宝北线等二级公路贯穿宝鸡市、陈仓区、千阳县、陇县、凤翔县、岐山县和扶风县;较偏远的麟游县也有三级公路与其他各县连通,交通相当通畅、便捷。,宝鸡人文景观,1.法门寺 2.炎帝陵 3.钓鱼台 4.五丈原诸葛亮庙 5.周公庙 6.大散关 7.金台观 8.大唐秦王陵,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名胜古迹众多,素有“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其中:周原遗址位于岐山、扶风交界处,是古周人早期都城岐邑所在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

11、、陶器、甲骨文等;北首岭遗址位于市区金陵河对岸,距今7000多年,发现遗房32座、窑15个、墓439座及工具用具1700多件;市东的钓鱼台,为周朝姜太公钓鱼处;周公庙为西周周公旦的采邑;这些景点向人们显示了丰富的周秦文化。,青铜器博物馆,宝鸡是炎帝故里,市区南郊清姜河古称姜水,是炎帝部落发祥壮大的地方。,市区经二路与广元路交汇处有炎帝园,是炎帝祠的所在地。,位于扶风县法门镇的法门寺,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建于1700多年前的东汉,是安放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著名寺院,是一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金台观位于市区陵原北坡,洞内有张三丰塑像,内还展有周素文化和民间工艺品;麟游县的九成宫遗址,系隋唐皇

12、家避暑胜地,现有众多古物书碑;此外,凤翔县的东湖、陇县的龙门洞,景色优美;市区南部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脚下有著名的汤峪温泉,山上风光秀丽,珍禽异兽、奇花古木繁多,还有芳香寺、玉皇地、南太门、太白庙等殿堂寺庙,形成了人间仙境般的景色。,宝鸡自然风光,1、太白山 2、关山草原 3、嘉陵江源头 4、黄柏塬 5、红河谷 6、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 7、天台山 鸡峰山,太白山,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宝鸡太白、眉县和西安周至的交界处,总面积56325公顷,主峰拔仙台海拔3771.2米,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名山。 秦岭山脉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太白山由于地质地貌、山岳冰川、源泉秀水、森林群落、天象景观、奇花异草、人文历史构成了完美的景观体系,是最佳的生态旅游景区。,太白山,红河谷,秦岭神奇第一谷红河谷,山、谷、石、林、水诸景皆备,山体依蓝天则巍峨,河谷依山体而深邃,岩石依山体而奇特,林木依山体而苍翠,溪水依山体而曲折,高耸山峰与深切峡谷相依,悬崖峭壁与岩石造型并存,四纪冰川、石河、石海气势壮观,林木茂密,满目苍翠、秀色欲滴,景观随四季变化而异。,红河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