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特性实验指导书201305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258456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特性实验指导书201305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发动机特性实验指导书201305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发动机特性实验指导书201305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发动机特性实验指导书201305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发动机特性实验指导书201305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动机特性实验指导书201305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特性实验指导书201305讲解(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汽车发动机原理B实验指导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发动机原理B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 课程代码: 学时: 40 学分: 2.5 编写单位: 动力机械与工程系 编 写 人: 张正芳 王永忠 审 核 人: 曾 东 建 审 批 人: 孙 仁 云 目 录 实验一 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测定(灭缸法) (实验代码1)2实验二 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测定(倒拖法) (实验代码2)5实验三 柴油机供油提前角调整特性实验或 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实验(实验代码3)7实验四 四冲程发动机的速度特性实验(实验代码4) 9实验五四冲程发动机的负荷特性实验(实验代码5)11实验六柴油机调速特性实验(实验代码6)13实验七 调速器

2、工作性能实验(实验代码7)15实验报告格式及要求 17主要参考文献 17实验一 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测定(灭缸法)(实验代码1)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通过讲授和进行发动机机械效率的实际操作,熟悉常用的发动机测试设备,学会正确地操作,并懂得正确地进行发动机实验的方法。2、掌握用灭缸法测定多缸发动机的机械效率。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供实验用多缸柴油机(或汽油机)1台,测功机1台,油耗和转速测定装置1套、秒表、气压计、干湿球温度计、工具等各一套。三、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熟悉发动机实验用各项测试设备,结合课堂讲授,在教师和实验员的具体指导下,通过操作实践掌握:各项发动机测试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

3、项;发动机实验程序,测试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制作。(二)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测定可用下列方法测定发动机的机械损失:示功图法从示功仪器录取气缸示功图,从中求出指示功率Pi,又从测功测得的有效扭矩Ttq,求得有效功率Pe值。则倒拖法当发动机以给定的工况运行,其热力状态达正常值后,切断发动机的供油,用电力测功机拖动发动机,测得拖动功率即为该工况下的机械损失功率Pm,则负荷特性法测取给定工况下柴油机的负荷特性,绘制以平均有效压力pme值为横坐标的小时耗油量曲线,在曲线上接近直线的线段作切线,延长与横轴相交。交点至原点的距离即为pmm。在测得给定工况Pe后:(见下图)注:此法只适用于柴油机。灭缸法此法仅适

4、用于多缸发动机。发动机在给定工况下稳定运转后,先测出其有效功率Pe的值,然后切断某一缸供油(或熄火),调节负荷,使发动机恢复原有转速,测取此时的有效值Pe1,那么,该缸的指示功率值为:BAB kg/hpme kPapmepmmBB图解法确定pmm值依次类推式中注脚分别为1、2i缸,i为发动机的气缸数。所以,发动机在给定工况下的指示功率为:则如果认为各缸负荷是均一的,那么,只需切断任一气缸的供油(或熄火)便可求得:应当指出:机械效率的构成,即影响机械损失的因素比较复杂,而且随发动机的热力状态而改变,因此上述方法都只能提供近似值,其中以示功图法的误差最小,但需要有复杂的设备,而且只能供实验研究用。

5、灭缸法简便易行,只要测功机有足够的精确度,那么误差可控制左右。本实验采用灭缸法。为此:、 机械效率的测定,必须在熟悉发动机实验各项设备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后进行。、 对实验发动机作例行检查和保养。、 起动发动机,并运转至正常工作状态。同时选定一个转速值进行该转速下的机械效率的测定。、 调速器操纵手柄置于最大“油门”位置(或汽油机节气门处于最大开度),调节测功机负荷,使发动机稳定在选定转速下工作。测定发动机在该工况下的扭矩值Ttq和相应转速值n。、 切断第一缸的供油(第一缸熄火),调节测功机负荷,维持选定转速不变。注意,转速要尽可能调节准确。、 测定有效扭矩值Ttq和选定转速值n,算出Pe值。、 恢

6、复第一缸供油(恢复第一缸点火),待运转正常后,切断第二缸的供油(第二缸熄火),重复第5、6项。依次类推完成其余各缸的有效扭矩值和选定转速值的测定。、 计算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值Pe和Pe1、Pe2Pei值。、 按灭缸法所列公式,计算发动机在选定转速下的机械效率m。、 同理,给定另一转速,按上述步骤进行测定,可获得该转速下的机械效率m。给定不同转速进行测定,便可获得一系列m。据此可绘制该发动机的m随转速而变化的曲线.。四、思考题、 简述发动机机械效率的测定方法和测定原理,并对测定的准确性作一评价。、 试分析测定机械效率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始终维持发动机转速为一恒值,它对测定结果有什么影响?附:灭缸法测量

7、发动机机械效率测量记录表发动机型号: _测功机型号:_ _燃油规格:_ _大气压力: _ 大气温度: _大气湿度:_ _实验地点: _ _实验人员: _ _实验日期:_ _序号转速(r/min)操作Ttq(NM)Pe(kw)Pi(kw)冷却水温()排气温度()机油温度()不灭缸TtqPePi灭一缸Ttq1Pe1Pi1灭二缸Ttq2Pe2Pi2灭三缸Ttq3Pe3Pi3灭四缸Ttq4Pe4Pi4实验二 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测定(倒拖法)(实验代码2)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通过讲授和进行发动机机械效率的实际操作,熟悉常用的发动机测试设备,学会正确地操作,并懂得正确地进行发动机实验的方法。2、掌握用倒拖

8、法测定发动机的机械效率。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供实验用多缸柴油机(或汽油机)1台,测功机1台,油耗和转速测定装置1套、秒表、气压计、干湿球温度计、工具等各一套。三、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熟悉发动机实验用各项测试设备,结合课堂讲授,在教师和实验员的具体指导下,通过操作实践掌握:各项发动机测试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发动机实验程序,测试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制作。(二)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测定倒拖法当发动机以给定的工况运行,其热力状态达正常值后,切断发动机的供油,用电力测功机拖动发动机,测得拖动功率即为该工况下的机械损失功率Pm,则本实验采用倒拖法。为此:、 机械效率的测定,必须在熟悉发动机

9、实验各项设备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后进行。、 对实验发动机作例行检查和保养。、 起动发动机,并运转至正常工作状态。、 选定一个转速值进行该转速下的机械效率的测定,测定有效扭矩值Ttq和选定转速值n,算出Pe值。、 切断发动机的供油(或熄火),用电力测功器拖动发动机,维持选定转速不变。注意,转速要尽可能调节准确。、 测定测功器倒拖扭矩和选定转速值n,算出Pm值。、 按倒拖法所列公式,计算发动机在选定转速下的机械效率m。、 同理,给定另一转速,按上述步骤进行测定,可获得该转速下的机械效率m。给定不同转速进行测定,便可获得一系列m。据此可绘制该发动机的m随转速而变化的曲线.。四、思考题1. 根据所测发动机

10、在某一转速下测得的机械效率的结果,试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提高机械效率的措施有哪些?2. 绘制机械效率随发动机转速而变化的曲线。附:倒拖法测量发动机机械效率测量记录表发动机型号: _测功机型号:_ _燃油规格:_ _大气压力: _ 大气温度: _大气湿度:_ _实验地点: _ _实验人员: _ _实验日期:_ _序号转速(r/min)操作Ttq(NM)P(kw)Pi(kw)冷却水温()排气温度()机油温度()不熄火TtqPePi熄火TtqPm不熄火TtqPePi熄火Ttq1Pm实验三 柴油机供油提前角调整特性实验 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实验(实验代码3)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了解供油

11、(或点火)提前角改变时,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发动机在每种转速下工作时的最佳供油(或点火)时间。2、若柴油机具有喷油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时,借此可核查装置工作的正确性;对于汽油机来说可借此核查点火提前角调节装置工作的正确性。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供实验用柴油机(或汽油机)1台,水力或电力测功机1台,油耗和转速测定装置,秒表,气压计,温度计(测大气温度),湿度计(测大气湿度),常用工具1套。三、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1、在实验开始前,应对全部实验设备及仪器进行仔细的检查,必要时进行维护。2、用定时管法确定供油提前角;或用频闪法确定点火提前角。3、对被测试的柴油机(或汽油机)进行

12、例行检查和保养。然后,起动柴油机(或汽油机),使其运转至正常工作状态。4、将喷油泵供油拉杆固定在最大供油位置(为了防止发动机有可能飞车,供油拉杆可由调速器操纵手柄置于最大“油门”位置);或将节气门处于最大开度。5、调节测功机负荷,使发动机稳定在标定转速值,测取各项原始数据:测功机读数(即发动机扭矩)值、n值、t值,并作好记录。6、每做一个供油(或点火)提前角度后,改变供油(点火)间隔角2或3,每个测点的油耗克数应相同。测试结束后把各项数据记录下来,为了检查每个试点的准确性,需要绘制监督曲线,如图所示。各测试点数据如不符合监督曲线的规律,需重做,直到相符为止。Pebe (A)供油(点火)提前角特性实验监督曲线7、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要始终维持发动机在标定转速下工作,并尽可能做到准确。水温、机油温度、机油压力均在正常工作范围之内。8、根据原始数据,逐点算出Pe、B、be值,并绘成供油(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曲线。9、需要制取其他转速的供油(点火)提前角特性,方法同前。10、在实验进行时,应分别观察并记录大气压力值,大气温度值和大气湿度值。若不符合“GB”规定标准,应对计算结果加以修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