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专项试题-阅读测试|通用版.docx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424891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专项试题-阅读测试|通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语文专项试题-阅读测试|通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语文专项试题-阅读测试|通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语文专项试题-阅读测试|通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语文专项试题-阅读测试|通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语文专项试题-阅读测试|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语文专项试题-阅读测试|通用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语文学科六年级阅读类测试卷(二)1精读感悟。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河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护船的兵士等,共27000多人。200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60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50米,宽60米,有10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9根桅杆和12面风帆,可以乘坐1000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装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1)文章突出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时的规

2、模_,一是_多,文中表现人多的词是_;二是船不但_,而且特别_。三是准备很_ 。从_等句子可以看出。(2)在介绍船队时,作者运用了一些具体的数字,好处是:_2品读感悟。读文段,完成练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

3、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1)请写出表示时间流逝的成语。 _ _ _(2)给“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_(3)文中通过对人物_、_的描写,尤其是加点的句子抓住了伯偌德夫人的_来描写的,并通过对蜡烛的特写,从而有效地渲染了当时_的气氛,细腻地写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相当有感染力。(4)假如你是伯诺德夫人,在德国军走后,你想对儿子杰克说:“_。”3阅读感悟。虎门销烟(节选)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那里,过去英国人趾

4、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

5、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浩然正气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产,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1)据段意分段,在各段文后画“”。 第一段:百姓成群结队前往观瞻虎门销烟,如庆贺盛大节日。 第二段:虎门销烟的壮观场

6、面。 第三段:外国商人震惊、敬畏。 第四段:大长中国人民志气。(2)用“_”画出中心句。(3)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_(4)用下列词语造句。 成群结队_ 惊天动地_(5)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_、_、_、_。 一担担:_、_、_、_。4精读感悟,完成练习。圆明园中,有_的殿堂,也有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_中外风景名胜;_,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1)按原文填空。(2)想象一下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_(

7、3)仿写一处景物:_内,有_,也有_;有_,也有_。置身其间,好像_。(4)圆明园这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却在一场罪恶的大火中化为灰烬,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英法联军丑恶行径的词语:_,读到这一段时,你的心情是:_。5阅读练习。望 远 镜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_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_的天空她下意识地摸一下那只皮包,那只纤巧神秘的小皮包那件老红军带给台北旧友的奇异的礼物。多幸运啊!一位辛亥革命已故元老的侄孙女,一位纽约普通的汉语老师,应邀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还由那位纪念活动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将军亲自接待

8、,赴国宴,游长城临别,听说她转道台北探亲访友,又嘱以重托,多么亲切、多么信任啊!可是为什么这只皮包不上锁?还说“是一个旧物,可以随便看的”到底是什么?连邻座的外交官都盯着看。薛华菁轻轻拉开拉锁。奇怪,是一只破旧的皮盒子。她又打开盒子,不由怔住了,原来是一只破旧的、只能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望远镜!玩笑,天大的玩笑!千里迢迢,竟送去一架半个世纪前制造的望远镜!且慢,一位在中国近代革命战争史中著名的将领,怎么会把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唐突地送给孤岛那位显要的将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架望远镜呢?薛华菁边思忖边仔细看望远镜。突然。她在镜筒上发现一行_的小字:国军上尉:SW “SW”是台北那位将军名字的英文缩写呀

9、!薛华菁一下子明白了谁是望远镜的主人。可这架望远镜又是何时何地到了大陆那位老将军手里?是黄埔军校毕业时的临别赠品?是北伐会师时的纪念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携手驱敌的馈赠?抑或是有着其他意义的什么为什么要此时此刻“完璧归赵”?是怀友?是叙旧?是传情?薛华菁简直坠入了云里云雾。飞机_地行进在一片湛蓝的海洋上空。薛华菁无意中把望远镜举到眼前,啊!大陆在( ),孤岛在( ),海峡两岸的距离缩得那么小倏地,她灵犀的火花一闪,想到孤岛上的那位将军,不正需要这架望远镜么?(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括号里。 形容路途遥远。 ( ) 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 )

10、 像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人迷惑不解的样子。 ( )(3)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中,应填上什么词语最合适?在序号上打上“”。 A伸展 漂移 B展开 飘移 C伸展 飘移 D延伸 漂移(4)文中句子“边思忖边仔细看”中的“思忖”可以换成词语:_。(5)仔细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填空。 “灵犀的火花一闪”意思是_,老将军真正想看到的是_。(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薛华菁或者老将军说些什么? _6美文品读。 “卖麻团了,卖麻团了”又是这该死的叫卖声把我从梦中吵醒。最近,我们这来了一个卖麻团的老头,他每天五点半的时候就开始叫卖了,因为他总是搅乱了我的好梦,为此我对这个卖麻团的人有些厌恶。直到有一天,

11、我对这个卖麻团的老爷爷的看法,一下子改变了。那是一个很晴朗的星期天的早晨,我拿了点零钱去买早饭。走出家门,远远就看见一个老人被一大群孩子围着,走近一看,正是卖麻团的老人。没想到眼前的这位老人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却也整洁得体,显得干练精神。我暗暗产生了几分好感,递过手中的零钱,说:“给我来两只。”老人一手接过钱,另一只手拿起一双筷子和一只方便袋,夹出两只麻团放到袋子里温和地说:“小心,拿好。”我接过来,咬了一口,真是又香又脆,味道好极了,我不禁对他喜欢起来,细细地打量着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道道岁月刻磨的皱纹,身体硬朗,脸上始终对孩子洋溢着可亲的笑容,怪不得孩子围了一大圈,怪不得孩子这么愿

12、意吃,怪不得天天来叫卖我满怀惬意吃着麻团往回走谁知刚走几步就被老人叫住了,我的心不由得“咯噔”一下,心想我不是刚付过钱吗,怎么,想讹我?我心中刚生起的对他的好感一下子风吹云散,荡然无存了,我愤怒地转过身,刚想发作。谁知这位老人从口袋里掏出四块半钱递给我,歉意地对我说:“小同学,刚才忙,没功夫找你钱,实在对不住。”我莫名其妙,他忙说:“你给了我五块钱。”我恍然大悟,原来因为着急,没在意错把五块当成五角了,望着老人递过来的钱,想起自己头脑里的念头,我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不知怎么办才好,老人看到我这样,关切地问:“小同学,怎么啦?哪儿不舒服?”我无言以对,我真恨我自己,我怎么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这样一位用辛苦劳动养活自己的老人呢?我忙把老人递过的钱又伸了过去,说:“没什么,全买了。”老人将剩下的麻团全给了我,说:“多两只,免费赠送。”我说什么也不肯收,可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