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十类非非煤矿山事故—安全管理人员 培训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4237625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严防十类非非煤矿山事故—安全管理人员 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严防十类非非煤矿山事故—安全管理人员 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严防十类非非煤矿山事故—安全管理人员 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严防十类非非煤矿山事故—安全管理人员 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严防十类非非煤矿山事故—安全管理人员 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严防十类非非煤矿山事故—安全管理人员 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严防十类非非煤矿山事故—安全管理人员 培训(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一司(海油安办) 裴文田,深刻吸取教训 严防十类非煤矿山事故,2,主 要 内 容,近5年来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情况,1,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2,3,一、近5年来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情况,4,一、近5年来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情况,总量呈逐年下降态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从2010年的1009起、1271人下降到2014年的534起、640人,分别下降了47.1%和49.6%(平均每年下降14.7%、15.7%)。今年16月共发生199起、死亡249人 ,同比分别下降24.9%和23.6%。,总体事故情况,(一),5,一、近5年来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相对集中在云

2、南、广西、辽宁、湖南、湖北、内蒙古、安徽、四川、江西、新疆10个省份。10个地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64.8和62.9。,6,一、近5年来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情况,总体上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20102014五年间平均每年发生30起、死亡118人。2015年16月共发生10起、死亡43人,同比分别下降28.6%和18.9%。,较大事故情况,(二),7,一、近5年来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情况,一是相对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和个别矿业大省。云南、湖南、广西、内蒙古、湖北、安徽、陕西、河南8个地区共发生91起、死亡363人,分别占总数的60.3和61.4。北京、天津、山西、黑龙江、上海、浙江、福建、海

3、南9个地区没有发生过较大以上事故。,8,一、近5年来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情况,二是重点县较大事故比较集中。80个重点县有34个发生过较大事故,共49起、死亡193人,分别占总数的32.5%和32.7%。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5起、21人,占安徽总量的一半以上)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4起、14人,占全省的20%)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3起、17人,占全省的40%)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3起、11人,占全省40%)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广西省贺州市平桂管理区、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9,一、近5年来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情况,事故主要集中在小型矿山。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量的6

4、0.3%和58.2%。,10,一、近5年来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情况,一是非法违法事故多发,因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导致的较大事故共发生56起、死亡234人,分别占总数的37.1%和39.6%。 二是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不全,整合、基建、探矿期间违法组织生产占比较大,分别占非法违法事故的42.9%和45.7%。,三是非法外包、无相关资质以及谎报、瞒报、迟报较大事故时有发生。 四是外包施工单位较大事故时有发生。分别占总量的21.2%和19.6%。,11,一、近5年来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情况,自2010年以来,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重大事故7起、死亡92人。连续5年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自2013年陕西“7.2

5、3”事故以来,23个月未发生重大事故。 7起重大事故均发生在地下矿山。事故类型分别是透水3起,火灾3起,坠罐1起。 7起重大事故中有5起是由于严重的非法违法行为导致的。,重大事故情况,(三),12,一、近5年来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情况,2010年湖南省湘西“7.20”重大透水事故。事发地区矿业秩序混乱,多数为非法矿硐。,重大事故情况,(三),2011年山东潍坊昌邑正东矿业有限公司“7.10”重大透水事故。未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批手续,非法向露天坑内排放尾矿。,2013年吉林老金厂金矿股份有限公司“1.14”重大火灾事故。事故企业负责人在事发后13个小时才向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报告。,2013年山东

6、章丘埠东粘土矿“5.23”重大透水事故。长期非法盗采原已关闭的煤矿的煤柱。,2013年陕西澄城县硫磺矿“7.23”井下重大火灾事故。借非煤矿山建设名义长期非法开采原煤,非法发包、非法购买储存使用硝铵炸药。,13,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十大 事故 类型,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量分别占63.4%和61.2%,较大事故分别占80.3%和80.0%,重特大事故分别占94.7%和94.6%。,透 水,爆 炸,坠罐跑车,尾矿库溃坝,井喷失控,重大海损,中毒和窒息,火 灾,冒顶坍塌,边坡垮塌,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15,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严防中毒窒息事故,(一),近5年中毒和

7、窒息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量25.2%和26.2%,仅次于坍塌事故,排在第2位,在地下矿山中排在第1位。,16,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严防中毒窒息事故,(一),1引发中毒窒息事故的主要原因,(1)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通风安全管理混乱。 一是以自然通风代替机械通风。没有建立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采用自然通风,容易出现风流不稳。 二是已经建立机械通风系统的矿山要么机械通风基本不使用,机械通风系统形同虚设。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有毒有害气体难以在短时间或正常作业周期内排除。 三是通风设施管理不到位,井下漏风现象严重或出现风流短路或形成循环风,有毒有害气体得不到有效排除。,自然通风中毒事

8、故案例,17,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严防中毒窒息事故,(一),(2)未按规定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作业人员擅自进入采掘工作面、天井等作业场所导致事故发生。,(3)救援人员未携带个人防护用具盲目施救引发伤亡扩大。 一是对工人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在采掘施工队伍中存在亲属被困,引发本能性救援冲动; 二是矿山企业不按规定建立救援队伍或与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也没有配备个人防护装备,一旦事故发生,就会造成事故扩大。,18,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湖南瑶岗仙3.10事故,炮烟中毒盲目施救事故,云南省昆明东川区落雪铜矿4.25中毒窒息事故,事发地点,19,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

9、,严防中毒窒息事故,(一),安装主要通风机,设置风门、风桥等通风构筑物,独头采掘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要安装局部通风机,措施二:配备自救器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装备,按规定为每位入井人员配备自救器并随身携带,进入放炮后的工作面必须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2防中毒窒息事故的关键措施,20,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严防中毒窒息事故,(一),措施三:加强通风和应急管理,一是明确通风安全管理职责,建立通风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通风安全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 二是根据井下生产变化,及时调整完善矿井通风系统,按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加强对通风效果的监测监控,防止风流短路,防止微风和

10、循环风作业。 三是及时封闭井下废弃巷道,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 四是加强事故应急管理,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职工应急处置和逃生能力。,21,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严防火灾事故,(二),近5年来发生火灾较大事故2起、死亡11人,重大事故发生3起、死亡36人,分别占重大事故的42.9%和39.1%,排在第2位。火灾事故总量虽小,但易造成群死群伤,因此控制火灾事故是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关键之一。,22,2004年河北省邢台市李生文铁矿“11.20”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中,就是在盲竖井违规实施电焊作业,焊渣引燃护帮的荆笆和木支护,造成70人中毒窒息死亡。 2014

11、年吉林老金厂金矿“1.14”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0人死亡,也是违规电焊作业造成的。,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严防火灾事故,(二),1引发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1)井下违规动火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火灾烟雾中毒事故案例,23,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严防火灾事故,(二),1引发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2)井下部分电器设备设施严重老化,使用非阻燃材料。,2010年山东省招远市岭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8.6”重大火灾事故中,盲竖井低压电缆在使用中发热老化引发电缆自身起火燃烧,并引燃附近的非阻燃玻璃钢隔板,火势蔓延,造成16人中毒窒息死亡。,24,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典型事

12、故:辽宁葫芦岛“5.7”较大火灾事故 2015年5月7日,当班入井作业人员共13人,其中6人到井下-400米中段进行巷道钢支护改造作业;2015年5月7日15时30分左右,440米斜坡底部起火,并顺斜井向上蔓延,导致在400米中段进行维护作业的5名矿工中毒死亡。,25,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一)直接原因 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南山井口-400米至-440米的斜井底部变坡处岩石冒落砸毁水泵空气开关,产生电弧引发电缆线、风筒及木支护棚着火,并顺风蔓延至-400米中段,导致-400米中段正在从事巷道维护的5名矿工因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中毒身亡。,辽宁葫芦岛“5.7”较大火灾事故,26,三

13、、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烧毁风筒,烧毁木支护,烧毁电缆,27,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支护作业地点,事故现场,起火地点,事故的部分间接原因: 施工单位未给井下作业工人随身配备自救器、作业场所未设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等安全防护设备。 施工单位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应急反应能力低、措施不得力。,28,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严防火灾事故,(二),1引发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3)井下违规使用电器、明火。,工人在提升机操作间、变配电室、水泵房、井下值班室等地点,违规使用电炉、灯泡取暖、烘烤现象普遍。 一些地下矿山井下吸烟现象非常严重,随处吸烟、流动吸烟;更有甚者

14、,在存有油料的设备硐室吸烟。,29,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严防火灾事故,(二),一要尽量减少井下可燃物。新建和改扩建矿井要使用具备阻燃特性的动力线、照明线、输送带、风筒等设备设施,生产矿井要及时淘汰非阻燃电缆、非阻燃风筒、非阻燃输送带、主要井巷木支护等易燃物。 二要强化井下油品管理。将其单独储存在安全的地方,避开火源和电气火花,不得与其他可燃物质混存;装油的铁桶应有严密的封盖,防止油类挥发遇到火源引发火灾;储存动力油的硐室应独立回风,避免一旦着火所产生的废气直接进入回风巷道,可以减少对井下其他区域的影响。,2防火灾事故的关键措施,30,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严防火灾事故,(

15、二),措施二:严格井下动火作业和用电管理,一要严格井下动火作业。动火作业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在确保不会引发火灾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二要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和巡视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重点防范因开关、电缆短路、过载等引发电缆着火,电机过负荷引起电机过热着火,注意避免井下柴油设备或油压设备出现漏油引发着火等。 三要强化井下明火管理。严禁在井下吸烟,严禁使用电炉、灯泡等进行防潮、烘烤、做饭和取暖,严禁用火炉或明火直接加热井内空气,或用明火烤热井口冻结的管道等。,2防火灾事故的关键措施,31,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严防火灾事故,(二),措施三:加强火灾应急管理,一要设置消防设施,储

16、备足够的消防用水。 二要制定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三要对职工进行定期安全培训,每一个职工应熟悉井下的逃生路线、灭火设施的使用以及如何自救、互救。,2防火灾事故的关键措施,32,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严防透水事故,(三),典型透水事故,近5年透水较大事故共发生5起、死亡26人,分别占较大事故的3.3%和4.4%;重大事故发生3起、死亡43人,分别占重大事故的42.9%和46.7%,排在第1位。透水事故也极易造成群死群伤,控制透水事故是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关键之一。,33,二、突出重点,严防十类事故发生,严防透水事故,(三),1引发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1)对矿区水文地质情况特别是对老空积水情况掌握不清,这是多年来导致透水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原因。 (2)破坏防水矿柱或未按设计要求留设防水矿(岩)柱。 (3)没有坚持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制度。,透水事故原因,山东盘马埠铁矿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