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期末复习大纲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423146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期末复习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马克思期末复习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马克思期末复习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马克思期末复习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马克思期末复习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期末复习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期末复习大纲(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考试总复习,考试内容 单项选择(30题,每题1分,共计30分) 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辨析题(7题,每题3分,判断对错2分,说明原因1分,共计21分) 简答题(2分,每题7分,共计14分) 材料题(15分) 全部题目基本都来自学习与辅导,绪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不同角度不同回答P2 (2)体系P2 (3)广义和狭义 P3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P3,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 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 哲学,马克思主

2、义 政治经济学,科学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2) 体系,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3) 广义和狭义,(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练习题,辨析: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回答:不正确。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页包括经列宁及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时代的产物 P4-7 2.继承与创新 P7-8 3.不断发展P11-13,(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9世纪30-40年代

4、: 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德国西里西亚,2、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成长壮大了大无产阶级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要求,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和现实需求。,(2)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优秀思想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和改造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的不断充

5、实和完善,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练习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回答:不正确。 第一,是理论来源,但他们不具有科学的态度;第二,不是简单拼凑,而是彻底改造:一方面,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另一方面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5-19,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无产阶级;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

6、特性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崇高的社会理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复习要点,绪论中主要阐明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基本内容和思想特点。因此考点多出现在对概念的掌握上。 举几个例子,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世界怎样存在P30,世界的本质 (哲学基本问题)

7、P29,哲学 (系统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形而上学,辩证法,回答,世界的本质:物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统一的物质世界,不同的物质观 P30-3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与意识P32,意识的起源P31,意识的本质P31,世界物质统一性,即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P32-33,人类社会 物质性P34,自然界,实践,社会生活的实践性P37-38,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7,实践概述P35-3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式哲学基本问题。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从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

8、世界观的基石。【两个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划清了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式辩证统一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史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时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世界的运动时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社会的物质性表现:(1)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劳动和时间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3)物质生活资料的产生实践是

9、历史的第一个前提;(4)人类社会既是物质活动的结果,优势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应该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 何者第一性,思维和存在 有无同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可知论,彻底的可知论,不彻底的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小结,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辩证法,形而上学,联系的观点,承认矛盾,孤立的观点,否认矛盾,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

10、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P44-45,(唯物辩证法内容) 世界怎样存在:联系于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P57-59,联系 P44-45,发展 P45-46,对立统一规律P47-50,质量互变规律P51,否定之否定规律P51-5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史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唯物辩证法还有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法官法。归纳与演绎、分析语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人们准确进行理性思维的辨证方法。,练习题,试论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回答: 要点1.什么是辩证否定观 2.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3.进行分析,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一节,认识的过程及规律,认识的本质: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第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 实践 P69

12、认识 P71 再实践 P72 不断反复、无限循环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意义与条件 (认识发生的规律),1.主体与客体P64,2.实践基础P64-67,3.反映:区分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P67,4.能动:区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P67,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真 理 与 价 值,第二节,真理的客观性P73 、绝对性P74与相对性P75,认识,认识的目标:真理,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P8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8,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P79,第二节 真理与价

13、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践,认识,再实践,结合,这一无限反复的过程:说明,1.一切从实际出发P87; 2.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P89;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P90。,第三节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练习题,材料题 答题要点 1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 2根据问题寻找答题的关键理论内容 3理论联系实际,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一节 社会基

14、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P96,辩证关系,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社会存在,生产力P101,生产关系P103,辩证关系P104-105,上层建筑P106,经济基础 P106,辩证关系P108,社会形态 P110-113,社会意识,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P96,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注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四、社

15、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生产方式,结合,生产力P113-115,生产关系,上层建筑P116,经济基础,社会形态,这一图示分别说明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P116、社会革命P120、改革P122、科学技术P123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P120,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P133,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131,人民群

16、众,个人,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反动人物,先进人物,结合这一图示说明人的历史作用。,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以 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途径P140,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资本原始积累P142,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144,社会分工144,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144,商品,使用价值145,价值145,交换价值,具体劳动1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