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四类实词-字字对译知识点课件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4217031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四类实词-字字对译知识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四类实词-字字对译知识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四类实词-字字对译知识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四类实词-字字对译知识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四类实词-字字对译知识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四类实词-字字对译知识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永川中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四类实词-字字对译知识点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分突破一 四类实词,字字对译,考情快递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每年必考。考试说明的表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考查的实词,是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既考查识记能力,又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译文: _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译文: _ 解 析 翻译句子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考生应牢记“字字落

2、实”的原则,找准采分点。,答案 (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于休烈)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连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参考译文】 于休烈,是河南人。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被授予秘书省正字。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中部郡太守。正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振奋精神听取臣下建议,曾对于休烈说:“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录下来,这才是良史。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

3、他回答说:“夏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国君,不忘纠正过错,我深表庆贺。”当时中原,动荡倾覆,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于休烈上奏说:“国史实录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并没有保存下来。希望交付御史台审问勘查史馆的有关官员,令府县招致访求。有人另外收存国史实录的,如果送到官府,重金购回并从优奖赏。”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叛军之中,此时进入东京,到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上五代帝王论,皇上非常赞赏。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安然自处,

4、毫不介意。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中共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一石的积蓄。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在脸上。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连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酷好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到去世。大历七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这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特意下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安葬之日赐给仪仗鼓乐。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怀悼念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为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一百匹、布五十端。派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儒士的荣耀,很少

5、有人能与他相比的。,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把握不好。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但不少学生在做题时仅凭主观臆断,不注意字字对译,这一点在训练中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 2不分单双。在文言文中两个连用的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相同,如果把它们误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句子就解释不通,释义也必然错误。,3弄错通假。对古代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所通之字去解释。或按原字去解释,或将它作另外的字解释,都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4不明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常见的语法现象。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仍按字面意思直接解释,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5

6、不辨古今。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 把握动态语境,义与境合 分析句子成分,确定类属 利用句式修辞,前后贯通 联想课文例句,善于迁移 借助相关成语,触类旁通 代入句中验证,语意顺畅,【对比分析】 采样得分 (1)0分 (2)2分 3分 3分 扣分依据 (1)B项“劳”为慰劳、犒劳之意。“劳”为烦劳,是现代汉语之意,用在此不正确。 (2)供:供奉,属一词多义,理解错误。祭礼:应是两个词,属单双不分,应各自翻译成双音节词,祭祀和仪式。因此扣2分。左右:左右的人,随从。属古今异义,未翻译出来。因此扣1分。良:

7、的确,诚然,确实。未能翻译出来。扣1分。,规范答案 (1)B (2)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 (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 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定向规范 六种实词释义方法 一、音形训义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可以通过字形来解释词义,是谓形训;还可以通过字音来解释词义,是谓音训(或者叫声训)。如:,解析 昧,形声字,从日,未声,音mi。从日,与光线有关。说文解字:“昧,爽且明也。一曰暗也。”可见,“昧”字本义为“日出前天

8、将明而未全明”,引申为“糊涂”“冒犯”“违背”等。而C项中理解为“冒犯”,不恰当,根据上下文语境应该解释为“违背”才通顺。 答案 C,二、对文断义法 所谓对文,是指在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意相关的对句中,相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常常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关系。比如成语“尔虞我诈”,相对应位置上的“虞”和“诈”,“虞”可能不了解,但“诈”是“欺骗、欺诈”之意大家都懂,就可以推知“虞”也是“欺骗”之意,从而求出该成语的意思是互相欺骗。同样的道理,文言文中,很多对文的词语可以互训。对文训释的意义在于据已知训未知、由易知训难知。这就便于我们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如:,解析

9、D项,“由”应该理解为“出于”。而C项干扰较大,致使很多考生误选。其实C项中“人众车舆”是一个典型的对文,“人”和“车”都是名词,根据对文的特点,“众”和“舆”词性也应该相同,意义也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再联系上下文,文中是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因此可以猜测C项,将“舆”解释为“众多”是对的。 答案 D,三、语法辨义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要判断文言实词的具体词义,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即了解这个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他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

10、推求它在句中的词性、用法和意义。如:,解析 A项,命题者将“著”解释为“显著”,理解为形容词,修饰限制后面的“令”字,这样理解明显不妥,因为这个句子中,“著”处在谓语位置上,并且后面带有宾语“令”,因此,应该理解为动词,意思是“表述”“写成”,“著令”的意思是“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 答案 A,四、语境推义法 文言实词大多具有多义性,即词义是不确定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要确定一个实词在文中的确切含义,我们可以联系语境进行具体分析。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

11、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如:,解析 C项,“预”是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在古汉语中确实有“参与,加入”的意思,但在这里将“参与,加入”的意思代入到句中,觉得不通。再联系上下文语境来看,第五段整体上是围绕曹彬的“料事在前”来写,因此“预”在这里应该是“预先”的意思。 答案 C,五、成语证义法 成语被深深地打上了古汉语的烙印,是古汉语留给现代汉语的“活化石”,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推断出文言实词的词义。如:,六、联想明义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即所谓立足于教材,选材于课外。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联想学过的课文例句,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确定试题中的实词词义。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牢记课文经典例句。如:,解析 B项,将“遏”理解为“禁绝”,不妥,因为“遏”后面带的宾语是“水陆津要”,是地方,如果解释为“禁绝”,那应该是禁绝某些事务。从语境来看,文段是说九真太守李逊听说刺史滕逊之要来交趾赴任,就分别派遣两个儿子截断水陆要道,阻止滕逊之上任。因此,这里的“遏”宜理解为“阻止、阻拦”。这一义项我们可以联想到学过的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浪遏飞舟”来印证。 答案 B,选择=结果,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