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习课件 (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21672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习课件 (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习课件 (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习课件 (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习课件 (1).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习课件 (1).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习课件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习课件 (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极 格局 形成,美: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苏:经互会、华约,多极化格局出现,“冷、热”交织、紧张与缓和并存,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美国、欧共体、日本,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瓦解,多极化格局加强,一超,多强,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和国家联盟,新中国外交,建国初期,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不结盟运动,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政策,成就,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新时期,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就突出,70年代,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成就,1.(2012山东文综T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

2、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析】选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问题时提出来的,联系20世纪50年代初的外交环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仇视封锁新中国,A项应为其主要目的。B、D两项运动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不符;C项与提出背景不符。,2.(2012福建文综T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解析】选A。B出现于20世纪90

3、年代,与题干会议对应的20世纪50年代不符;C、D不符合史实。只有A符合题意和史实。,3.(2012北京文综T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 B. 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新中国50年代初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70年代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故只有正确。,4

4、.(2012天津文综T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邓小平访问美国 A. B. 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努力的结果,排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正确。1978年签署建交公报,美国再次确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9年正式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对扫除台湾问题的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正确。1979

5、年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第一次访问美国,此时已经扫除障碍,排除。故正确,选C。,5.(2012江苏单科T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解析】选B。经济决定政治,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A、C本身表述有误,D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6.(2011福建文综T23)美国前驻华

6、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解析】选C。抓住材料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即可解决问题。杜鲁门主义于1947年3月发表,马歇尔计划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特种战争”于1961年发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B、D三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形成于1955年,同时说明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选C项。,【备选真题】 1.(2011海南单科T21)图1显示了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解析】选C。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2.(2011江苏单科T17) 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

8、极化世界的来临 【解析】选B。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故A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故C不符合题意。美苏领导人对话不能反映多极化的趋势,故D不符合题意。美苏领导人对话从侧面反映了美苏关系的缓和,故答案为B。,3.(2011上海单科T2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

9、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解析】选A。本题以雨果的言语为切入点,通过欧盟来考查学生调动、再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欧共体以及欧盟的发展,建立在经济联合的基础上,所以说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A项说法符合史实;B项说法太绝对,不是“所有大国”;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没有消除国家的个性;D项中不包括俄罗斯。,4.(2011江苏单科T19)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 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10、由此被铲除 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 B. C. D.,【解析】选A。“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体现了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故符合题意。“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表明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故符合题意。和本身说法就不准确,可以排除。故答案为A。,5.(2011海南单科T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11、”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选A。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回顾所学知识,可以判定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A。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可排除。,6.(2011上海单科T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选C。抓住关键信息“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疑

12、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即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7.(2011福建文综T3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

13、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材料三 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14、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促成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解析】第

15、(1)题,第一问,从关键句“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以看出王夫之的观点是: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事事而制之”可以看出顾炎武的观点是: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问,郡县制的积极作用可从直接、深远角度分析。第(2)题,第一问,从图片的信息不难看出英国对中国的丑化,认为中国愚昧无知,任人欺负;成因和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有直接关系。第二问,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与民族危机有关。第(3)题,不足可从其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分析。原因可从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和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分析。第(4)题,第一问,“一边倒”可注意“倒向”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苏联,体现从中分析即可;国内环境从经济政治方面作答,国际环境从“冷战”局面和美苏对新中国的态度政策作答。第二问,意义可从新旧中国外交的联系、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角度概括。 答案:(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 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