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模拟选训)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214722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模拟选训)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模拟选训)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模拟选训)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模拟选训)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模拟选训)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模拟选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模拟选训)(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第二节),第二章,模拟选训,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嵇康,字叔夜,谯国锃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锃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武王问太公说:“任命主将的方式如何?” 太公说:“凡国家遇有危难,国君就避开正殿,在偏殿召见主将命令他说:国家安危全靠将军,现在某国背叛,望将军率军征讨。,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风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

2、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叉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

3、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成、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节选自晋书嵇康专),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B.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

4、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C.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D.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庄即老子和庄子,从文中可以看到,嵇康继承了老庄对人性的独特理解,并将其集中运用到养生上来,形成以老庄思想为内核的养生理论。 B.“康早孤”中的“孤”代表嵇康幼年时期就遭遇重大家庭变故,所有亲人都故去,只剩他一人。 C.“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是将籍贯摆在人名之

5、前意思是陈留人阮籍,河内人山涛”。在游褒弹山记中“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也与此类似,只是在人名之后还附加了这个人的字,意思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同,字深父”。 D.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问,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为“竹林七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嵇康才华超群,看淡外表的修饰,而重视内在的修为,追求自然旷达,为人宽容大度,喜怒不形于色。 B.嵇康很重视养生,虽然他认为神仙不是通过修行就能够做到的,但如果修养合

6、理,还是能够延年益寿。 C.嵇康崇尚自然无伪的人生态度他提倡君子超越功名利禄,超越名教礼法,应该恣情任性,彻底抛开是非善恶,追求真挚率性。 D嵇康认为君子不能把一己一身看得过分重要,要不骄矜自大,不矫揉造作,既不能被所谓的义礼道德和自身的欲望所束缚,也不能过于在意外在的是非评判标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5分) 译文: (2)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5分) 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题。(19分)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 庠天圣初举进士,擢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召试,迁太子中

7、允、直史馆。,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来迁居开封雍丘。 宋庠在天圣初年举进士,被提拔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皇帝召他考试,升为太子中允、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再迁左正言。郭皇后废,庠与御史伏阁争论,坐罚金。久之,知制诰。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拳人杂视。,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又升左正言。郭皇后被废,宋庠与御史伏在官署争辩,被处以罚金。过了很久,宋庠又任知制诰。当时仁宗亲自考试策问贤良、茂才等科,命令他们与武举人混杂在一起考察。,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设次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执政,遇事辄分别是

8、非。,宋庠说:“这不是用来对待天下士人的方法,宜按本朝的先例,命令有关部门设放用具饮食,斥退武举人,令他们另外考试。”仁宗下诏按他的建议办。宝元年间,宋庠以右谏议大夫衔主持政务。宋庠任宰相,学问深湛,气度雍容,熟练通晓旧时的事,自从他执政,碰上事情动辄要分辨是非对错。,庠与宰相吕夷简论数不同,凡库与善者,夷简皆指为朋党,如郑戬、叶清臣等悉出之,乃以库知扬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宋庠与宰相吕夷简的主张屡次不相同,凡是宋庠与之友好的,吕夷简都指为朋党,如郑戬、叶清臣等人全部被降职,宋庠也只能出任扬州知州。没多久,宋庠以资政殿学士衔调职郓州,升为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问宰

9、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庆历七年春旱,用汉灾异策免三公故事,,参知政事范仲淹离职后,仁宗问宰相章得象,谁是可以替代范仲淹的人,章得象推荐宋祁。仁宗向来在意宋庠,又召他任参知政事。庆历七年春旱,沿用汉朝灾异时罢免三公的旧例,,罢宰相贾昌朝,辅臣皆削一官,以庠为右谏议大夫。帝尝召二府对资政段,出手诏策以时事,庠曰:“两汉对策,本廷岩穴草莱之士,今备位政府而比诸生,非所以尊朝廷,请至中书合议条奏。”,罢免宰相贾昌朝,辅佐大臣均削去官职一级,以宋庠任右谏议大夫。仁宗曾召中书省和枢密院二府在资政殿回答问题。仁宗出示手诏策问时事,宋庠说:“两汉时回答策问,本是引进居

10、于岩穴草莱的隐士,如今把政府官员放在与那些考生相比的位置上,这不是用来尊敬朝廷的,请求到中书省一起商议逐条上奏。”,时陈执中为相,不学少文,故夏竦为帝画此谋,意欲困执中也。论者以庠为知体。,当时陈执中任宰相,他没有学问缺少礼乐典章制度方面的文化知识,所以夏竦替仁宗策划此计谋,意图使陈执中困窘。议论者认为宋庠懂规章制度。,明年,除尚书工部侍郎,充枢密使。皇祐中,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英宗即位,移镇武宁军,改封郑国公。,第二年,宋庠拜官工部侍郎,充任枢密使。皇祜年间,宋庠拜官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宋英宗登帝位,宋庠改镇武宁军,改封郑国公。,庠在相州,即上章

11、请老,至是请犹未已。帝以大臣故,未忍遽从,乃出判亳州。庠前后所至,以慎静为治,及再登用,遂沉浮自安。,宋庠任职相州时,就向皇帝上书请求辞官回家养老,到这时还不停地请求回家养老。英宗因为大臣的缘故,不忍心马上答应,就让宋庠出判亳州。宋庠前后所到的地方,他以慎重清静的方式(来)治理,等到再受朝廷起用,就不管沉浮自求快乐了。,晚爱信幼子,多与小人游,不谨。御史吕晦请敕庠不得以二子随,帝曰:”庠老矣,奈何不使其子从之?”至亳,请老益坚,以司空致仕。卒,赠太尉兼侍中,谥元献。,他晚年痛爱信任幼子,多与小人游玩,行为不检点。御史吕晦请英宗下令不准宋庠的两个儿子跟随他,英宗说:“宋庠年老了,为什么不让他的儿

12、子跟随他呢?”宋庠到亳州,他请求回家养老的态度更坚决,以司空职衔退休。去世后,朝廷赠其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天资忠厚,尝曰:“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不为也。”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宋庠生活节俭不好声色犬马之类,读书读到老也不厌倦。他天性忠厚,曾说:“叛逆狡诈、依恃神灵、残害他人、恃才傲物,我终生不做(这样的人)啊。”沈邈曾任京东转运使,多次凭借事由欺负宋庠。,及庠在洛,邈子监曲院,因出借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治之以法,库独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称其长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等到宋庠在洛阳时,

13、沈邈的儿子管理酒坊,因把东西出借给县人(低级官吏)而使县人欠下东西(无法偿还),他杖打县人,县人死在路上,实际上是由于其他的病所致。而沈邈之子为府吏所憎恨,府吏想要按法律从严处理他,宋庠独独不同意,他说:“这怎么够得上治罪呢!”人们根据这件事愈加称他是年高有德的人。,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设次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B.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设次具饮瞎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C.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设次具饮膳斥武举

14、人令别试诏从之/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D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设次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谪”“转”“徙”“擢”“移” “补”“除”“拜”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B谥号,我国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砭,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的称号。如,宋庠卒后谥号为”元献”。 C对策是指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白汉起便成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D致仕,指交还官职,

15、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A,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指提升调用,“左迁”指降职、贬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宋庠与宰相吕夷简的主张屡次不相同,宋庠与之友好的郑戬、叶清臣等人被吕夷简指为朋党,全部被降职了。 B参知政事范仲淹离职后,章得象认为宋祁可以代替范仲淹,便推荐宋祁担任此职,而皇上也正有此意,让宋祁出任了参知政事。 C宋庠晚年时溺爱信任幼子,常与小人游玩,行为不检点,御史吕晦请英宗下令不准宋庠的两个儿子跟随他,但英宗没有同意 D宋庠天性忠厚,沈邈曾任京东转运使,多次凭借事由欺负宋

16、庠,但宋庠并没有在沈邈儿子的事上报复他。,B,原文为“帝雅意在庠”,意为“皇帝向来关注(在意)宋庠”,但题项中理解为“也正有此意”,故错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陈执中为相,不学少文,故夏竦为帝画此谋,意欲困执中也。(5分) 译文: (2)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治之以法庠独不肯,曰:“是安足罪也!”(5分) 译文:,当时陈执中任宰相,他没有学问缺少文化知识,所以夏竦替仁宗策划此计谋,意图使陈执中困窘。,沈邈的儿子被府吏憎恨,府吏想要按法律从严处理他,宋庠独独不同意,他说:“这怎么够得上治罪呢!”,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