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语境推断疑难实词(经典实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198011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据语境推断疑难实词(经典实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依据语境推断疑难实词(经典实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依据语境推断疑难实词(经典实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依据语境推断疑难实词(经典实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依据语境推断疑难实词(经典实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据语境推断疑难实词(经典实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据语境推断疑难实词(经典实用).(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复习,一、语境推断法 它主要是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语句连贯、相承相接的特点,其意义也是上下连贯、相承相接的特点来推断实词含义。这是推断最主要的方法。,语境推断法,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已,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我夫人有娠”(娠:怀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语境推断法,(4)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然曩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

2、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 “而儿痴,竟不知怪” “其一惧”,庶几:差不多 你认为这种解释正确吗?,结合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庶几:希望,不正确。 那“庶几”是什么意思呢?,(09年湖北卷),语境推断法,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2005年北京卷吕氏春秋慎行) 诛:讨伐。 推断过程:“诛”常作“杀死”义,但联系后文语境,庆封还“走如鲁”,即“逃到鲁国”,可见他们

3、并没有“杀死”庆封,而应是“讨伐”庆封。这是用语境推断法确定多义词的意思。,语境推断法,利用语境推断法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并说出推断过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译:又有人说季布鲁莽,借酒使性难以接近。 推断过程:此句关键词是“勇”。它常被译为“勇敢”,褒义词。但联系后文可知,“陛下以一人之

4、誉而召臣”对应了“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一人之毁而去臣”对应了“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毁”即“诋毁”,是“进谗言”。由此可推断“勇”绝非褒义,而应作贬义,译为“鲁莽、空有勇力”。,语境推断法,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豫色:高兴的脸色。 推断过程:下文说,我前些日子听你说“君子应不怨天,不怨人”。孟子说:“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代不同了。”说明孟子此时对以前不怨天尤人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的。由此可知,“豫色”应是“高兴的脸色”。,语境推断法,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

5、越理犯分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 森然:严明 分:本分 谲佞残妒:诡诈、献媚、凶残、嫉妒。 塞:填满。,语境推断法,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准:相同。 黠儿:褒义词,聪明的孩子。,语境推断法,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善事人,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尤事乐陵侯史高。 事:阿谀奉承,钻营取巧。 赂遗:以财物赠送或买通他人。 倾家自尽:倾尽家财。,语境推断法,二、字形推断法 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丧失,汉字本身即为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

6、之一。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字形推断法,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推断】“芷”是“艹”,与植物有关。根据“岸芷汀兰”的结构(并列短语)特点,推知“芷”与“兰”相应。“兰”为“兰花”,有香气的植物,“芷”则为“香草”。 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 【推断】“籴”由“入”和“米”组成。整合推知,“籴”为“买入粮食”。即使是平价,贫民也没有能力买粮。 (籴(d):买入粮食;粜(tio):卖出粮食),字形推断法,可以独飨白粲。,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王怒曰:“劓之。”,劓:

7、割掉鼻子。,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字形推断法,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3、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4、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6、卒(通“猝”)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斜眼看,田地,洁白的样子,访问,拜访,美味佳肴,发军饷,字形推断法,常见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钅、氵(水)、灬(火)、土、木、 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 与兵器有关。 马、牛、羊、豕 、犭

8、、 鸟、虫 与动物有关。 辶(辵、走)、彳(行) 与人的行为有关。 “讠(言)、忄(心) 与语言、心理有关;,字形推断法,“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 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 “隹(zhu) ”与鸟雀有关; “尸”与身体有关; “女”与妇人有关; “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攴(p) ”与敲击有关;“歹”与死亡有关 ; “月”与肉有关; “页”与首有关; “自”与鼻有关; “目”与眼有关。,字形推断法,三、字音推断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

9、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对于它,除靠平时的积累外,还要依据通假条件,判断该字是否通假。这两个条件为:通假字自身特点,a.读音相通(有些字因语音演变今天已看不出相通了),b.字形相似;语境条件,在具体句子中,当某个字用它的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时,就可以考虑通假。,字音推断法,1、如“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 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

10、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3、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解析:“蚤”:跳蚤,无论怎么代入都无法理解。蚤通“早”。,字音推断法,1、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2、复之以掌 3、距关勿内诸侯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从”-通“纵”,“复”-通“覆”,“内”-通“纳”,“女”-通“汝”,通“雇”,雇佣,字音推断法,四、联想推断法 联想推断有课本联想推断和成语联想推断两种。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11、问题。 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联想推断法,方法三 :联想推新法,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或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 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2013年高考大纲卷) 2、诸贵假以劲弓 (2013年高考湖北卷),课堂训练,阻拦,截断,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借给,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23,高考真题演练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201

12、3年高考广东卷)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课堂训练,24,高考真题演练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2013年高考广东卷)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参考答案:C、约束 制裁 痛绳(严厉地制裁 ) 联系成语绳之以法,以法律纠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接受法律的制裁,课堂训练,4

13、. (2013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课堂训练,4. (2013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参考答案:A、考中,考取 联系成语五子登科,课堂训练,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依据联想到的成语 可推断“敝”的意思是( )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依据联想到的成语

14、 可推断“却”的意思是( )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依据联想到的成语 可推断“倨”的意思是( )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依据联想到的成语 可推断“靡”的意思是( ) 举类迩而见义远。依据联想到的成语 可推断“迩”的意思是 ( ),破 旧,望而却步,前倨后恭,望风披靡,闻名遐迩,敝帚自珍,后 退,傲 慢,后退、倒下,近,联想推断法,四、联想推断法 联想推断法,指联想课文(或成语、名言警句)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如申甫传(2010山东高考)“遽薄京师”的“薄”,联系教材中所学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薄”,可推知其意为“逼近、迫近”。

15、 例3、请判断红色字体的词的含义是否正确。(源自2007年广东卷) (王生)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善:友好 我们可以联系教材中所学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五、邻字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同义复词实际上是同义复用,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邻字推断法,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 “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 三国志 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邻字推断法,例1、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垣、墙二字相连使用,词义当相同或相近,据此可以推断,“垣”的意思是( ) 例2、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 谙、熟二字相连使用,词义当相同或相近,据此可以推断,“谙”的意思是( ) 例3、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 纂、编二字相连使用,词义当相同或相近,据此可以推断,“纂”的意思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