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地命名中药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4179183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产地命名中药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以产地命名中药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以产地命名中药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以产地命名中药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以产地命名中药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产地命名中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产地命名中药(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节 以产地命名中药,以产地命名中药: 中药各具有一定的原产地,多为当地的道地药材,不少药物以产地来命名。 由于生长或栽培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其功能、疗效,故以产地命名的药材应运而生。 在古代有按当时的国名来命名的:如秦艽、吴茱萸等; 后世多以行政区来命名:如川乌、川芎、关木通、杭菊花、广藿香等。,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药材,如藏红花、西红花等。 从国外进口的则多冠以胡、海、番之名,如胡椒、番泻叶、高丽参、西洋参、海桐皮等。,阿胶(补血药) 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神农本草经记载:“(

2、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 陶弘景在名医别录载:“阿胶生东平郡(今山东东平县),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故曰阿胶也”。 清末医药学家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曰:“阿胶出山东东阿县,以纯驴皮、阿井水煎之,故名阿胶。其色光洁,其味甘咸,其气清香,此真阿胶也。”,阿胶自古以来就是东阿的特产,由此可见之所以称之为阿胶,是因为产地的缘故。 根据记载可知,阿胶最初用牛皮熬制,到唐代,人们发现用驴皮熬制阿胶,药物功效更佳,便改用驴皮,并沿用至今。1990、1995以及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规定以驴皮熬制的胶为阿胶正品。,以驴皮用阿井水煎成者为最佳。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阿井水,性趋下,清且重。

3、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 宋代苏颂在本草图经曰:“今郓yn州皆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为真”。,东阿: 在春秋时期称“柯邑”,后改称“阿”,秦置“东阿县”,始有此称。 古代,古济水与黄河流经这里,久而久之,形成大陵,也就是大的土山,大陵之西称“西阿”,之东自然就称“东阿”了。 “阿”字就是“土山”的意思。,由于历史原因,东阿县多有变迁,因此阿胶原产地应为“泛东阿区”,即包括: 第一,今属聊城市阳谷县阿城镇。是最早的东阿县所在地,阿胶似应诞生于此。 第二,今属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阿胶制造业兴盛并成为贡品即始于此。 第三,今属聊城市东阿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东阿集团所在地。,古老的“阿

4、胶井” 在今聊城市阳谷县阿城镇西北2公里处的岳庄村。,巴豆(峻下逐水药) 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效: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 主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本草崇原:“巴豆生于巴蜀,气味辛温,花实黄赤,大热有毒。” 本草纲目曰巴豆:“此物出巴蜀,而形如菽豆,故以名之”。 本品因产地、形状而得名。,川楝子(理气药) 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效:舒肝,行气止痛,驱虫。 主治: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本草纲目曰川楝子: “其子如小铃,熟则黄色,名金铃,象形也”,故又有“金铃子”之名。 川楝子原名“

5、楝实”,本草图经曰川楝子:“楝实以蜀川者为佳”。 主产南方地区,以四川的产者最为上乘,故名川楝子。,川芎(活血药)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 主治:治疗头痛之首选药物。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症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有关川芎的传说故事: 唐朝初年 四川青城山 孙思邈及其徒弟 白鹤疗伤、“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二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便叫“川芎”。,川芎原名芎藭,本草纲目曰:“人头穹癃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藭之名”。 因主产于四川,故名“川芎藭”,简称“川芎”。 因产地、形状而得名。

6、,代赭石(平肝息风药) 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 功效:平肝镇逆,凉血止血。 主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本品暗棕红色或灰黑色,条痕樱红色或红棕色,有的有金属光泽。 用途:制作颜料、制药。 赭:属“者”字族,在者字族里,者字都是声符兼义符。者字族汉字有“家”、“室”之义。赭的本义是“生产赤色颜料的专业户”。 赭:红色、赤红色。 赭石:暗棕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故名。,代赭石主产于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挖出后去净泥土杂质就得到本品。 名医别录曰:“代赭生齐国山谷,红青色,如鸡冠有泽,染爪甲不渝者良。

7、” 李时珍曰:“赭石,处处山中有之,以西北出者为良研之作朱色,可点书,又可罨金益色赤。”,代赭石: 赭石:本品为赭褐色矿石。 代:主产于古代之代郡(今之山西),因产地得名。,党参(补气药)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根。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主治: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清代本草从新评述:“古本草云:参须上党者佳。今真党参久已难得,肆中所卖党参种类甚多,皆不堪用”。,上党: 释名曰:“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 上党地区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主要为长治、晋城两市。它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 东部、东南部:太

8、行山脉 西南部:王屋、中条二山 西面:太岳山脉 北面:五云山、八赋岭等山地。,上党地区地高势险,自古为战略要地。 清朝学者狄子奇国策地名考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其意即此。,中药材品种论述曰党参: “原出山西上党,而根形如参,故名”,因产地、形状而得名。,有关党参的传说故事: 从中原来到太行山云游 吕洞宾、铁拐李、樵夫 猪拱党参、人形植物、远走不喘,甘松(行气药) 为败酱多年生草本甘松的干燥根茎及根。 功效: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主治:中焦寒凝气滞,脾胃不和,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甘松性味:味辛、甘、温。 本草纲目云甘松: “产于川西松州(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味甘,

9、故名。” 因其味道、产地得名。,高良姜(温里药) 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 功效:温胃散寒,消食止痛。 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高良即高凉郡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东吴孙氏, 两代三人,孙坚策权,踞长中下, 不懈努力,江东六郡,政权基础, 势末岭南,建安十五,太守士燮xi, 岭南九郡,归附孙权,始设高凉。,高凉郡: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设置。 当时,高凉郡的范围很广: 东起恩平 西达化州,与湛江市接壤 南至南海 北接云浮、罗定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为高州。,高良姜的主产地为: 广东湛江的徐闻、惠阳、东莞等 徐闻县产量占全国90%以上,有“高良姜之乡”之称。

10、广西区的陆川、博白等。 海南省的陵水、儋县、屯昌等。,高良姜: 因出于古高凉郡(今广东省湛江、茂名一带),故名高凉姜,后因谐音而讹称为高良姜。 本草纲目曰高良姜:“此姜始出高良郡,故得此名”。 因产地而得名。,海桐皮(祛风湿药) 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杀虫。 主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海桐皮为野生或栽植为行道树,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地。 海药本草曰海桐皮:“生南海山谷中,树似桐皮而皮黄白色,有刺,故以名之”。 海:生南海山谷中 桐:树似桐皮 皮:药用其植物干皮 因产地、形状而得名。,胡黄连(清热药) 为玄参科植物西藏胡黄连和胡黄连的根茎。 功效:退虚热;消疳

11、热;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阴虚骨蒸;潮热盗汗;小儿疳疾;湿热泻痢;黄疸;吐血;衄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痔疮肿毒。,胡黄连 胡:“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本品为外来药物,故称“胡”。 黄连:植物性状、性味功用与黄连非常相似。本草纲目记载:“其性味功用似黄连,故名”。 因为产地、植物形态得名。,胡椒(温里药) 胡椒科植物胡椒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实。 功效:温中,下气,消痰,解毒。 主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在印度 胡椒自史前时代便被用作香料。 还被作为实物货币使用。 被称做“黑色黄金”, 胡椒子的英语单词“pepercorn”,有“空有其名的租金”之义

12、。,胡椒生境分布: 热带、亚热带地区荫蔽的树林中 国外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泰国、越南等地。 中国华南及西南地区有引种,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 胡椒原产于波斯、阿拉伯、非洲、印度及东南亚一带,唐时传入中国。,酉阳杂俎z云:“胡椒,出摩伽陀国至辛辣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 胡椒: 胡:原产于国外 椒:因其味辛辣似椒 因产地、味道得名,胡荽(解表药) 为伞形植物云姜属,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 功效:发汗透疹,消食下气,醒脾和中。 主治:麻疹初期,透出不畅及食物积滞、胃口不开、脱肛等病症。,据唐代博物志记载,公元前119年西汉张骞qin从西域引进香菜,故初名胡荽。 在南北朝后赵

13、时,赵皇帝石勒认为自己是胡人,胡荽听起来不顺耳,下令改名为原荽,后来演变为芫荽。它的嫩茎和鲜叶有种特殊的香味,又叫香菜。,在说文解字中有载: “荽作莜,可以香口也。其茎柔叶细而根多须,绥su绥然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荽,乃茎叶布散貌。石勒讳胡,故晋地称为香荽。”,关于胡荽的传说故事: 商朝 商纣王、周文王、姜子牙、赵公明、杨戬、云霄、琼霄、碧霄、哮天犬 胡荽为哮天犬所变。,罗布麻(清热药) 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的叶。 功效:清热平肝;利水消肿。 主治:高血压;眩晕;头痛;心悸;失眠;肝炎腹胀,肾炎浮肿。,罗布麻 生长在沙漠盐碱地或河岸、山沟、山坡的沙质地上,在我国北方大多省区都有生

14、长。 新疆沙漠地区的罗布麻品质最佳。 罗布麻在各地的名称很多,著名农业经济学家董正钧先生于1952年在新疆罗布平原进行农业考察时,发现当地野麻特别旺盛,纤维品质特别优良,实行把全国各地的夹竹桃科红、白野麻统一名称叫“罗布麻”。,罗布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部最低处湖泊。 蒙古语罗布泊即“多水汇入之湖”。,罗布麻: 罗布:罗布泊而得名。 麻:植物种类。,蕲蛇(祛风湿药) 为蝰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功效:祛风湿、散风寒、舒筋活络。 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本草图经云蕲蛇: “今黔中及蕲州、邓州皆有之。” 本草纲目

15、云蕲蛇: “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蕲蛇: 以李时珍的故乡蕲州产者为道地药材,故名。 又名白花蛇 本草纲目记载:“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方胜花文,以此得名”。,羌活(解表药) 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在唐代以前,羌活、独活被认为是一种药,用法上不分;在唐代人们开始认识到了羌活、独活的区别,从此羌活、独活分开来使用。 相同点: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夹湿表证。 羌活: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

16、上身者。 独活: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身者。,羌: 古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辞海: “羌,古地名,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本草纲目曰羌活: “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诸名”。 因产地而得名。,秦艽(袪风湿药) 为龙胆科植物大叶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和小秦艽的干燥根。 功效:袪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李时珍指出: “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相交者为佳,故名秦艽,秦纠”。 弘景曰: “以根作罗纹相交长大黄白者为佳。”,秦中: 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因春秋战国时属秦国得名,亦称关中。 秦艽 秦:出秦中。 艽:罗纹相交。 因产地、形状得名。,秦皮(清热药) 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功效:清热燥湿、清肝明目、平喘止咳。 主治:热毒泻痢、目赤肿痛、目生翳障。,本草纲目: “秦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