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蔬菜栽培技术 (芦笋),园艺技术12-1班 张权强,目录,(一)概述 (二)形态特征 (三)生态习性 (四)优良品种 (五)栽培技术 (六)病虫害防治 (七)经济效益 (八)文献来源,一.芦笋的概述,1. 芦笋,学名:Asparagus officinalis,别名石刁柏、龙须菜天门冬、蚂蚁杆、狼尾巴根等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茎供食用,质地鲜嫩,风味鲜美,柔嫩可口,是一种高档而名贵的蔬菜,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2. 芦笋原产地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地区,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我国也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和西班牙为主要出口国,占世界出口量的80%~90%;主要进口国为德国和法国等西欧国家 3. 芦笋嫩茎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芦笋中还含有天门冬酰胺,对高血压、心脏病、血管硬化、脑溢血、肾结石等,均有一定疗效;还能抑制癌细胞的增长二.形态特征,1. 根: 芦笋为须根系,由肉质贮藏根和须状吸收根组成肉质贮藏根由地下根状茎节发生,一般直径可达6mm、长度可达2m,起固定植株和贮藏茎叶同化养分的作用肉质贮藏根上发生须状吸收根须状吸收根寿命短,在高温、干旱、土壤返盐或酸碱不适及水分过多、空气不足等不良条件下,随时都会发生萎缩。
芦笋根群发达,在土壤中横向伸展可达3米左右,纵深2米左右但大部分根群分布在30厘米以内的耕作层里茎: 芦笋的茎分为地下根状茎、鳞芽和地上茎三部分地下根状茎是短缩的变态茎,多水平生长肉质贮藏根着生在根状茎上根状茎有许多节,节上的芽被鳞片包着,故称鳞芽根状茎的先端鳞芽多聚生,形成鳞芽群,鳞芽萌发形成鳞茎产品器官或地上植株地上茎是肉质茎,其嫩茎就是产品一般幼龄或老龄株的茎较成年的细,雄株较雌株细地上茎的高度一般在1.5~2米之间,高的可达2米以上雌株多比雄株高大,但发生茎数少,产量低雄株矮些,但发生茎数多,产量高叶: 芦笋的叶分真叶和拟叶两种真叶是一种退化了的叶片,着生在地上茎的节上,呈三角形薄膜状的鳞片,多数自然脱落拟叶是一种变态枝,簇生,一般每簇,针状,是芦笋制造有机营养的主要器官 花 : 芦笋为雌雄异株植物,花着生在主茎或叶状茎的叶腋处,虫媒花,花小淡黄色,钟形雄花种雌蕾退化,雌花中雄蕾退化鲜有两性花 果实: 浆果,球形直径7-8mm,幼果绿色,成熟果赤色,果内有3个心室,每室内有1~2个种子 种子: 黑色,球形或短卵形,表面光滑有光泽,且坚硬一般可贮藏2-3年,千粒重约20克 图片:,三.生态习性,(1).芦笋的生长发育规律 芦笋在温带和寒带地区每年冬季地上部分干枯死亡,地下部分休眠越冬;而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地上部分不枯萎。
芦笋年周期可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生命周期可分为幼苗期、壮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其生命周期长达15-20年,且一般定植后的4~10年为盛产期 、盛产期长达5-6年芦笋年周期: ①. 生长期:每年土温回升到10 ℃以上时,芦笋的鳞芽萌发生长成嫩茎,进而长成植株,直至秋末冬初地温下降到5 ℃左右时,逐渐干枯死亡在此期间,地上茎随气温的升高生长速度逐渐加快与此同时,地下的鳞芽也在不断抽生嫩茎,月一个月左右发生一批秋季来临时,养分转运到肉质根中贮存起来当年养分积累的多少,决定着来年产量的高低 ②. 休眠期:从秋末冬初地上部分枯死到第二年春季,此间几乎停止水分、养分的吸收和一切活动进入休眠状态2芦笋的生命周期: ①. 幼苗期:从种子发芽到定植属幼苗期此期植株逐渐长高,枝叶增多,根系随之发达 ②. 壮年期:从定植到开始采收嫩茎为壮年期,一般约3年此期植株不断扩展,根深叶茂,肉质根达到应有的长度和粗度,地下茎不断发生分枝,形成一定大小的鳞芽群 ③. 成年期:植株继续向四周扩展,形成强大的鳞芽群,并大量抽生嫩茎,此期的嫩茎肥大,粗细均匀,质量好,一般为定植后的4~10年间 ④. 衰老期:经成年期的旺盛生长后,地上部分向四周扩散的速度减慢,出现大量的细弱茎,生长势明显下降,嫩茎的数量减少变细,产量和质量下降。
二)芦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 芦笋种子的发芽始温为5℃,适温为25~30℃,高于30℃,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下降在20-30 ℃的条件下生长最快,15 ℃以下生长减慢,嫩茎发生少;5-6 ℃植株生长的最低限,超过38 ℃ 嫩茎几乎停止生长嫩茎采收适宜温度为15-17 ℃,大于30 ℃嫩茎基部极易发生纤维化,笋尖鳞片易散开,品质低劣但处于休眠期的植株地下部分可忍耐-37 ℃的低温2. 光照 芦笋喜光,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嫩茎的产量和品质阴雨天,光照不足则影响嫩茎的产量和品质 3. 水分 芦笋叶为针状拟叶,蒸腾量小,较耐干燥空气环境;同时根系发达且含有较多水分,也较耐土壤干旱但在采笋期过于干旱,必然导致嫩茎细弱,生长芽回缩,严重减产而土壤水分过多,则会导致根腐而死亡 4. 土壤肥料 芦笋对土肥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性好、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芦笋能耐轻度盐碱,但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植株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吸收根萎缩,茎叶细弱,逐渐枯死土壤pH为5.5~7.8之间均可栽培;而以pH6~6.7最为适宜。
四.优良品种,目前,我国种植的芦笋品种大多数从国外引进,品种较多但差异大,在选用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切忌生搬硬套常见品种有: (1).玛丽.华盛顿 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诺尔顿等人与1913年培育成功的品种其特点是植株高大,生长旺盛,抗逆性和适应性均强,特别是抗锈病能力很强其早熟性好,产量高,嫩茎大小整齐,色白,笋头较圆鳞片抱合紧密,高温时头部也不松散,精笋率高其缺点是嫩茎肉质较粗,易老化,不抗茎枯病适于加工制罐,以出口为主2).加州301(UC301) 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培育而成的杂交一代品种,属于中熟品种该品种株性比较高大,笋株生长时比较旺盛,适应性比较强,嫩茎头部圆锥形,嫩茎顶部鳞片抱合不紧凑,在夏季高温条件下易散头,丰产性比较好,嫩茎比较粗大,笋条直顺、整齐一致、嫩茎色泽浓绿,嫩茎基部和头部带有紫色,茎嫩畸形、空心比较少,品质比较好,抗病能力中等该产品适宜白芦笋栽培,不适宜绿芦笋栽培3).格兰蒂(Grande) 美国加利福尼亚芦笋种子公司,最新推出的无性系双杂交一代绿白兼用的芦笋品种芦笋肥大、整齐、汁多、微甜、质地嫩、纤维含量少等第一分枝高度60厘米,顶部鳞片抱合紧密,在高温下散头率仍较低,芦笋色深绿,长圆形,有蜡质,外形与品质均佳,在国际市场上极受欢迎,是出口的最佳品种。
抗病能力较强,不易染病,对叶枯病、锈病高抗,对根腐病、茎枯病有较高的耐病性,对芦笋肩负病菌II有免疫力植株前期生长适中等,成年期生长势强,抽茎多、产量高、质量好、一、二级品率可达90%以上成年笋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1460-2000千克4).鲁芦笋一号 该品种是由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采用有性杂交与组培技术相结合,于1988年选育而成的国内第一个芦笋新品种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深绿,笋条直,粗细均匀,质地细嫩,,空心率低,抗茎枯病能力强,适合高肥水栽培该品种1992年开始向全国推广,一般情况下成龄笋亩产可达1300千克以上尤其是做白芦笋栽培时,笋条直、粗细均匀、直径在1.3-2.0厘米范围的占90%,遇低温时无空心笋宜做白笋栽培使用做绿笋栽培时紫根较重5).冠军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最新育成的杂交新品种,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浓绿,笋条直,均匀粗大,直径在1.2-2.0厘米范围内的占95%,是和国外杂交种相媲美的白、绿两用型品种,抗茎枯病能力强亩产量可达1700千克以上,南方地区由于生长期长,产量会更高在国内推广面积较大2006、2007年被河北省农业厅和财政厅确定为财政补贴品种 (6).绿芦一号F1 应用航天育种技术,我国自主培育的杂交新品种。
2010年开始国内大面积推广,经2年的产量对比实验,比常规品种产量提高90%,比进口一代杂交种产量提高58%,粗大均匀,包头紧实,无空心畸形,茎粗1.4~2.2厘米,高抗茎枯病,增产潜力巨大,产量可达2000公斤以上,白芦笋、绿芦笋兼用品种五.栽培技术,(1).育苗: 芦笋的繁殖有小苗分株法、种子育苗及组织培养快繁等其中种子繁殖法是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方法 现以塑料小拱棚播种育苗为例给大家介绍:塑料小拱棚播种育苗具有增温保湿性能好、建造容易、造价低等优点,比露地育苗可提早30多天成苗,产量明显增加,能够为芦笋早期丰产奠定良好基础 1.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地要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壤土或者砂质壤土同时育苗地还要具备水浇条件和便于排水,无季风危害,环境空旷通风2. 育苗时间:为延长芦笋的年生长期,我们一般在3月上、中旬,用小拱棚育苗较为适宜 3. 育苗方法:将地深翻25厘米左右,每亩施入腐熟好的机肥3000-5000千克,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50千克,与土壤充分拌匀,拌成营养丰富的培养土,然后做成1.2米或者1.5米的畦,要求畦面平整,土壤细碎,应留好摆水沟,以便排灌,种植白芦笋每亩用种量为60克,育苗地面积20-30㎡,绿芦笋每亩用种量为75克,育苗地面积为30-40㎡。
如果采用营养体育苗,效果更好移栽时便于起苗,伤根轻,移栽成活率高但因为用工量大、太费时,大面积育苗不适宜此法4.浸种催芽:芦笋种子皮厚坚硬、外被蜡纸,直接播种往往不易吸水发芽因此,播种前必须先催芽催芽的方法是:将种子先用清水漂洗,漂洗去秕种和虫蛀种,再用50%的多菌灵300倍液浸泡12小时,消毒后将种子用30℃-35℃的温水浸泡48小时,浸泡期间每天换水1-2次能种子充分吸收水份膨胀后,将种子滤出,放入盆中,上盖湿布,至于25℃-28 ℃的环境中进行催芽,并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当种子有10%左右的胚根露白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不宜太迟,否则易将胚根弄断芦笋种子发芽与温度关系极为密切,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是25℃-30℃5.播种方法:播种前先将畦面灌足底水,按株行距各10厘米划线,将催芽的种子单粒点播在方格的中央,然后每亩撒施辛硫磷颗粒4-5千克,在用细筛将土均匀地筛在畦面上,覆土厚2厘米即可 6.造棚盖膜:早春育苗为了提高地温,播种后要立即造棚盖膜,拱棚内控制温度为25℃-28℃,夜间15℃-18℃带苗出齐后,要经常观察棚内的温度变化,党棚内温度超过30℃时,要揭开拱棚两头,进行通风炼苗,并逐渐去掉薄膜,防止去膜过急造成的闪苗因而遭受的损失。
当芦笋幼苗长出3个以上的地上茎时,即可准备定植图片:,(2).定植: 1.定植田的选择 定植田对芦笋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一定要慎重选择要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浓厚,保肥保水性能强,通透性好,地下水位低,便于排灌的土壤种植芦笋,惟沙壤土和轻工黏壤土最为适宜沙壤土和轻工壤土不易板结,培土及采收方便,采收的嫩茎洁白,不易弯曲 前作物是桑园,果园,林地的地块不宜种植芦笋因为土壤内残留的树根经过腐烂易产生紫纹羽菌,若种植芦笋,容易产生根腐病小麦全蚀病较重的地块也不宜栽培芦笋 土壤PH以5.5-7.5为宜,不要在强酸,强碱土壤上栽培芦笋,否则植株的生长将会受到不利影响土壤含盐量宜在0.25%以下,以有利于芦笋的旺盛生长由于芦笋地上部高大,细弱,因此,不要在风口上种植芦笋,以防止劲风将地上部吹倒定植田要集中成片,且交通方便,便于管理,收购及加工2. 定植前的准备 ①. 深翻整地:芦笋的生长年限较长,定植前就要将土地全面耕翻整平,施足基肥,培肥地力,为芦笋的丰产打好基础 ②. 挖沟通施肥:定植前先要深翻整平土地,白笋按1.8米的行距,绿笋按1.3-1.4米的行距,根据地形,以南北行向或东西行向划好直线,然后沿直线挖宽0.45米,深0.4-0.5米的定植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