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141285 上传时间:2017-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湖北省远安县实验小学 向晓霞 刘忠琦 郭敏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教学背景: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速度与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

2、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法,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2、经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的,理解比的意义。3、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早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答题卡2教学过程:一、 唤醒经验,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唤醒经验。课前谈话:(欣赏神九的视频)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今年 6 月16 日发射的“神舟九号飞船”的

3、壮观景象。当然说到神九我们就会想到“神女”谁啊?谁来说说你了解刘洋多少?开课:刘洋生于 1978 年 10 月,今年 34 岁。谁能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的?师:今年刘洋 34 岁,同学 11 岁。看到这两个信息,从数学的角度,你会想到哪些问题?预设生 1:刘洋比同学大几岁?师:谁能解答对这个问题?(3411=23) 用减法计算出他们俩儿相差几岁,比较的是相差关系。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生 2:刘洋的年龄是同学的几倍?(或同学的年龄是刘洋的几分之几?)师:怎样解答?这又是在比较他们年龄之间的什么关系呢?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其实啊,数学上,我们把这种用除法计算的关系叫做相除关系。看来,如果要对两个数

4、量进行比较,可以比较它们的相差关系,也可以比较它们的相除关系。2、揭示课题,目标导学。生活中像这样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现象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学习“生活中的比” 。3二、 自主探究,建构新知。(一) 、情境一:照片的想像问题。1、刚才我们聊到了女航天员刘洋,老师这儿还有几张她的照片呢?(出示刘洋的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张照片,你发现哪几张照片和图 A 比较像呢?2、这些照片为什么有的与图 A 比较像,有的不像呢?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为了方便我们去研究,老师把这几张照片放在方格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用 1 来表示。3、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以小组为单位,带着老师的小提示,一起

5、来探究这些长方形照片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小提示:(课件出示) (1)数一数,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并填在表中。(2)算一算,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议一议,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4、全班交流:通过刚才的研究你发现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板书,并完成表格)5、你发现照片 B 和 D 为什么与比较相像了吗?可能生 1:我发现 A 变成 B,长和宽同时缩小了 2 倍。生 2:我发现 A 变成 D,长和宽同时扩大了 2 倍。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发现,如果两张照片的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倍数相同,它们就比较像。生 3:这三张相

6、像的照片长都是宽的 1.5 倍。生 4:这三张相像照片的宽都是长的 2/3。4(生口答宽和长的倍数关系的除法算式,教师相机板书)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计算单张照片的长宽的倍数一样,也证明了它们相像的原因。(二) 、情境二、三:速度和单价师:刚才我们把这些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分别进行比较,揭示了照片B 和 D 与 A 相像的原因。生活中像这样对两个数量作比较的事例还很多。请看:师:猜一猜:跑步和骑车谁快?要比什么?(生:比速度)你会解答吗?要知道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又要比什么?(生:比单价)你能计算吗?师:请同学们看到书 49 页,快速填好书中的两个表格,并比一比。开始吧。师:谁快?你是怎样计算的?

7、(教师相机板书)师:马拉松运动员比骑车还快一些。这让我们也想象到运动员平时的艰苦训练、奋勇拼搏,看来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可能超越。师: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怎样计算的?(板书相关算式)(三) 、抽象比的意义。1、认识比的意义。(1) 、引出比。师:看,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比长与宽的关系,解决了为什么照片相像的问题,比速度的问题,比单价的问题。观察这些算式,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5生:都是除法算式。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关系的式子,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比。师:比如,在求长是宽的几倍时,我们用 64,还可以说成长与宽的比是六比四,写成 6:4,读作六比四。其他几

8、个除法算式又可以看成是谁和谁的比呢?谁来说说?(依次把除法算式改写成比)(2) 、抽象比的意义。师:观察我们得到的比,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比吗?(指名回答)师:说的不错,我们看看书上怎么说。看书,齐读。板书。师强调:看来,比表示什么关系?(两个数之间的相除关系)2、 认识比各部分的名称。(1) 自学课本 50 页的认一认,看看你又知道了有关比的什么知识?(2) 汇报完善。 板书比的前项、后项、比号和比值 介绍比值的计算方法。 (学生口答,并适时追问比值的含义)3、 对比小结。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比的前项和后项,我们看出有的比的前后项是同类量,这样的比我们叫做同类量的比;有的比的前后项是

9、不同类量,这样的比我们叫做不同类量的比,其中不同类量的比能产生新量,比如路程比时间,得到速度。三、 练习巩固,应用提升。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61、填一填。(1)有 5 个红球和 10 个白球,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是( ),比值是( ), 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是( ),比值是( )。 (2)航天员刘洋今年 34 岁,同学今年 11 岁,同学和刘洋的年龄比是( ),比值是( )。(3)航模小组 8 个人共做了 27 个航空模型。做的模型总数和人数的比是( ),比值是(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 4 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的比是(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的比是( )2

10、、辨一辩。(1)小强的身高是 1 米,他爸爸的身高是 173 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 1 173。小强说得对吗? (2)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3、说一说。 在实际的情境中理解 1:4 的含义。若苹果和梨的数量比是 1:41 出示一个苹果和 4 个梨。2 出示一箱苹果和 4 箱梨。7师:看来,1:4 也就是表示什么?3 出示 2 个苹果:按照苹果和梨的数量比是 1:4 的关系,如果苹果有 2 个,梨有多少个?4 出示 12 个梨:如果梨有 12 个,苹果又该是几个?为什么?四、 全课总结,拓展延伸。师:好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

11、有哪些收获?师: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生活中的比,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今天也为你们收集了生活中的一些比,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1、标准的篮球场长和宽的比是 28:15。2、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是 63:27。3、我国国旗长和宽的比是 3:2。4、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 。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 11,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 11,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大约是 71,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 41。5、你知道吗80.618 是一个神奇的数,它是美的象征。只要一个比的比值大约是0.618 时,这个比我们就称它为黄金比。(欣赏两张图片)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究大量生活实例的

12、基础上抽象出比,并在理解比后又回到生活中来找找比、欣赏比。下面就如何关注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谈谈我们教学后的思考。一、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要有方向,而如何把握这个方向,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引导适时、到位,学生就能控制自己,随着学习内容步步深入学习。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 “图形为什么像或不像,有什么秘密?”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预定目标,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就能根据目标自觉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克服困难,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二、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创设有助学生

13、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环境、已有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丰富生活经验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创设如下情境:“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到9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后发现原因是 A、B、D 三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 1.5 倍,体会同类量的比;再设计了“速度”“单价”问题,让学生体验不同类量的比,从而感受比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了解“人体上有趣的比”,欣赏“黄

14、金比”的图片,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这些情境都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三、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教学本课时,我主要从生活中的像片入手,巧设悬念:“ 为什么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二、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演示,注意数形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使学生对比的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这节课,我并不是一下子就归纳出“比”的概念,而是充分创设时间、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图片“像”与“ 不像” 的秘密,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研究交流,数形的有效结合,感受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的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第三、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10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