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三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同名10408)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126579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天门市三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同名10408)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天门市三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同名10408)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天门市三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同名10408)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天门市三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同名10408)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天门市三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同名10408)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天门市三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同名104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天门市三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同名10408)(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天门市三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第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

2、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

3、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

4、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B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C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调节功

5、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D中国诗歌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明代陆时雍的话和沈德潜的说诗晬语可以表明中国诗歌史的一大转变为“从重性情到重声色”。C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D盛唐半个世纪一过,能以性情与声色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现象就再也没有出现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

6、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C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答案】1C 2A 3C【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有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谢家麟: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吴月辉2016年2月20日上午8时12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

7、家谢家麟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刻,享年96岁。2012年,92岁高龄的谢家麟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当被问及数十年学术生涯中哪件事最值得自豪时,谢家麟笑笑说:“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正是这种什么都不怕的闯劲,曾让年仅35岁的谢家麟名扬美国。那是1955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研制这台医用加速器时,还有斯坦福大学4名教授级的专家也接了同样的工作,作为对手,谢家麟无论在资历上还是在可供调遣的人员和资源上,与他们都不在一个量级。因为是医用,这台加速器的要求格外高。“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无例可循。但我觉得

8、这是独当一面、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因此就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回国后,他又带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耗时8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了解加速器。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他说:“什么叫做科研工作?做科研工作就是解决困难。没有困难,那就用不着科研了。”1979年,已过花甲的谢家麟再一次“大胆”地投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研制工作中。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高等加速器的一次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难度非常大。有人说,这就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想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如果没有抓住,就会粉身碎骨。然而,由谢家麟带领的团队最终还是跳上了这辆“飞驰的列车”。这一次次因为

9、“大胆”而创造的奇迹,皆源于谢家麟深厚的科学功底和坚持创新的精神。对于创新,谢家麟终生都在以身作则,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也依然如此。80岁之后,他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便将精力投入到了研究如何将低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小型化的课题上,提出了“创新四部曲”,并最终研制成功。而谢家麟进行此项研究的初衷十分简单,他只是不愿陷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状态之中,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做点有益的事情。谢家麟曾多次公开表达自己对于创新的理解。他认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跟踪”是必须的,假如不能处于和前人相近的水平,“超过”就无从谈起。然而,谢家麟更强调,要认清“跟踪模仿”与原创性发明是有很大差别的,他常说的一

10、句话便是“原创是人天生的本性”。正是因为有了谢家麟这样的科学家,科研创新之路才永远不会中断,如他的自传书名一般,这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谢家麟还十分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谢家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中,特别是实验领域的创新,要自己能够动手,才能掌握第一手的情况,知道关键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可做适当调整,最后达到预期目标。如果自己不懂动手,则犹如开车时需要一人观看路面情况,再转告掌管方向盘的人来调整方向。对于未来,谢家麟有着美好期许。他在自传中如此寄语青年人:“要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这

11、样,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才会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会才会因你的知识而更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2日)有删改)相关链接:有人问谢家麟,是否后悔当年回国的决定。他的回答永远是:“不后悔,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回国使我有机会施展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建设服务。”他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可以原谅,那是机遇和能力的问题。但不能成为一砖一瓦,那是不可原谅的。因为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会无作为。”无论是科学大师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余建斌梦想需要加速器)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这篇传记采用倒叙的手法,全面介绍了谢家

12、麟一生的情况并详细地叙述了他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贡献与科学精神。B为了佐证谢家麟在治学观念、研究方法、国际视野、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大家风范,作者直接引用了谢家麟自己和熟悉他的人的许多原话。C谢家麟在科学研究生涯中取得一系列奇迹般的成就,与他一直以来的闯劲、自身的深厚科学功底和比较强的科技动手能力有直接的关系。D到了晚年,谢家麟依然坚持科学研究,因为他要以身作则,以便更好地激励青年5谢家麟的一生是如何践行“创新”这两个字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体现出他对青年的什么要求?在这方面,青年人要向谢老学些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4B 5终身以身作则,以创新精神做出很多的科技贡献

13、。敢于大胆设想,讲究创新方法。重视原创性创新。创新的路上,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 6谢家麟的寄语要求青年人做到德才兼备,具有优秀的品质(也可以“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而谢家麟自己的一生正是这样做的。【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A项,没有全面表现其一生的情况,只是截取了他在科技创新路上几个人生片段。C项表述不够完整,不可遗漏创新精神。D项“以便更好地激励青年科学家们”错,属于无中生有。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谈谈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体现出他对青年的要求,“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

14、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谈对自己的学习内容,需要结合文本分析。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英雄一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她坐在台下,晶晶亮的眸子中全是台上英武的他。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

15、,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滋滋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出去,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朦胧中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显得那么亲切。“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二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学校组织去农村体验生活。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的笑,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什么话。 三 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懵懂地吵闹着,要去看英雄。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