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复习四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126113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7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复习四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哲学复习四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哲学复习四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哲学复习四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哲学复习四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复习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复习四(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14】实践的含义和特点。A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 、客观对象、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 支配规律 (2)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和 新的社会结构和物质关系) (3)社会历史性:不是孤立的活动,历史地发展着 3.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实践(物质生产活动,最基本的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革命、改革、阶级斗争):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命题趋向】选择题、判断题 【注意】 1.实践的主体是人,其他动物适用环境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如,蜜蜂筑巢、蜘蛛结网等 2.实践

2、的对象是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例如,学生学习、思考和讨论问题等。是“做”与“想”的关系,3.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可以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如,通过建筑工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把建筑师的设计变成现实的建筑物。 【例题】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

3、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B. C. D.,B,【例题】顺应“网络微时代” 对 “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玩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万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根据上题材料,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 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 B. C. D. ,B,【

4、考点1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工具和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命题趋向】主观题、选择题、判断题 【注意】 1.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区别: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两者都来源于实践(唯一的) 2.实践之所以能够充当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 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处在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的活动。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反映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即 回归实践、指导实践。【追求真理不是为了占有真理。】,【实例】十八大报告新提法、新表述;落实科学发展

5、观的重要意义,新时期江苏“三创三先(创业创新创优,领先率先优先)”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完善等。 小贴士:1.答题时一般把此原理分开来回答。即从实践如何决定认识的,认识又对实践具有什么样的反作用两个方面来解答题目。2.如单独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则需要把四点表现展开,分别单独作答。,【例题】预测海啸是一个科学难题,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人们发现,高度在50厘米以下的海啸一般不会造成灾害性影响。造成较大灾害的海啸,高度一般在四到五米以上,海啸一般会在地震后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发生,而且海啸波到来之前,海边的海水会出现倒退的情况,从海水倒退到海啸到来,会有大约五到六分钟的时间,这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时间,人

6、们对海啸的研究探测活动证明 人类追求真理性认识是为了指导实践 人类已经完全能够准确预测和控制海啸 人们只能认识客观存在,不能改造客观存在 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能力的提高,认识会越来越正确 A B C D,C,2012年6月,“蛟龙”号成功完成了7000米级海试第六次下潜,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实验中发现的生物多样性等奇妙现象,蕴藏着国际科学界尚未揭开的深海奥秘。海试成功,充分证明了我国潜水器具有优越的海底作业能力。圆满完成海试的任务后,“蛟龙”号将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例1:,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海试发现了7000米深度

7、生物多样性等奇妙现象。 2.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海试成功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这次海试成功,充分证明了潜水器具备优越的海底作业能力。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圆满完成任务后,“蛟龙”号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例题】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

8、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绘制和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实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 (4)实践是

9、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实践的需要的。,【考点16】真理是客观的、具体和有条件的。B (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指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2)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 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 (3)真理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 范围,超越了这个条件,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4)真理是具体的。(即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 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

10、统一。) 【命题趋向】主观题、选择题、判断题 【注意】 1.真理的客观性和具体性、条件性体现了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注意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分别是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理解的。,【例题】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B C D,C,【例题】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

11、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A,【考点17】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B 【考点18】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原理名称】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 具有无限性、

12、反复性和上升性。因此,人们最求真 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与时具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 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例】我们党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取得新的成果;人类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如我国的神舟一号到十号、嫦娥二号等。,【例题】地震孕育发生是地壳内部、壳幔物质变动乃至核幔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否与地球表面的气候过程相互耦合,目前还没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成果。因此,现阶段还不能科学地认定某种气象现象与大地震的发生有关。这表明 物质世界纷繁复杂,人类认识是有限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真理是具

13、体的,不能随意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认识运用到另一条件之中 在不同时期,人类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A B C D,C,材料: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 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理念转变的正确性。,例2:,答: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过程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原理是真理的认识,也可能转化为谬误。理念的变化正是

14、随着过程的深入及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中国共产党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获得了上述正确的理念。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伴随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中不断的追寻着更顺应自然,更尊重民意的理念。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所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判断: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3.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理论与实践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5.正确认识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 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6.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