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项复习讲析词语运用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4117832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项复习讲析词语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考专项复习讲析词语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考专项复习讲析词语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考专项复习讲析词语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考专项复习讲析词语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专项复习讲析词语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项复习讲析词语运用(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词语成语,1(2011浙江义乌)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 上。(2分) 我梦想漫步在钱塘江畔,在潮起潮落中,感受“震撼激射,吞天 沃日”的_(1)_;我梦想徜徉在滕王阁下,在落暮余辉里,想象“千 里逢迎,高朋满座”的_(2)_;我梦想登临泰山之巅,在红日喷薄 时,欣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_(3)_。 A壮阔 B壮丽 C壮观 答案 (1)A (2)C (3)B (2分,对一个给1分) 解析 这三个词都有“雄壮”的意思,但“壮阔”多指场面的“宏伟开 阔”,“壮观”是指景象的雄伟,“壮丽”则侧重于自然或者人文景观的 美丽。“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的钱塘江潮只能是“壮

2、阔”;滕王阁 下,“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的情景只能是“壮观”;“造化钟神秀,阴 阳割昏晓”的泰山景色只能是“壮丽”了。,体验与探究,真题体验,2(2011浙江台州市)选择词语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 是( )(3分) 夏夜,月光( ),知了聒噪,更显出一片( )。床 角洒满了清光,我就这样( )入梦。梦里,月下的花儿静 静( )。 A皎洁 安宁 香甜 开放 B洁净 安宁 恬淡 开放 C皎洁 寂静 香甜 绽放 D洁净 寂静 恬淡 绽放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同义词的辨析。做这类题要掌握以下原则: 辨析词义的差别;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借助习惯看词语的搭 配。形容月光,通常用“皎洁”;“安宁”

3、一般形容心情安定、平 静,而“寂静”指没有声音,安静;形容夏夜的静,在这里应用 “寂静”;形容梦乡,通常用“香甜”。,3(2011浙江绍兴)“给力”,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网络热词,在使用 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请你根据语境,分别写出例句中“给 力”的相应意思,完成下面这张“新词卡片”。(3分) 答案 精彩,带劲,很棒等 有作用,有成效,得力等 加油,努力等 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热词。随着网络的发展,不少词语被赋予了新 的意思,如“鸭梨”“美眉”等,解释这些词语不能单纯看字面意思,要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给力”是今年很流行的词语,表达出对西班牙 队的赞扬,因此“给力”在这里是“精彩”“很棒

4、”的意思;是说政府的 调控措施发挥了作用,因此“给力”在这里是“有成效”“得力”的意思; 是说期盼队员在场上努力,有精彩的发挥,因此“给力”在这里是“加 油”“努力”的意思。,4(2011江苏扬州)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扬州市推广使用电子书以后,学生们摆脱了卷帙浩繁的纸 质教材、参考书,书包的重量减轻了不少。 B建设工地上,各种机械夜以继日地轰鸣着,劳动者们决心 以最优的工程向党的九十华诞献礼。 C漫步在古运河秀水之畔,徜徉在瘦西湖亭阁之间,人们不 得不赞叹设计师别具一格的构思和匠师们精妙的技艺。 D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 然不多

5、,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答案 A (2分) 解析 A项中的“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用在此处属于大词小用。,5(2011河南)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青年学子成长提 供了价值准绳,也为高校教书育人提供了工作方法。百年清华_ _并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历史,这里蓬勃昂扬的青春 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_了许许多多全面发展、个性 鲜明的栋梁之才。_高等教育始终让青年学子全面发展并保 持个性,我国的人才培养水平_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A见证 铸就 只有 才 B印证 造就 只要 就 C印证 铸

6、就 只有 才 D见证 造就 只要 就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做这类题应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 结合上下文进行,注意词语间的搭配。第一个空所填的词语与“参与” 是并列关系,填“见证”;第二个空所填的词语与后面的“栋梁之才” 相搭配,填“造就”;后面两个分句是条件关系,前一个分句是后一 个分句充分条件,所以用“只要就”。,词语成语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1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成语及新生词。 2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3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 4能辨析词语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 5判断词语成语使用的正误并作改正。 6正确辨识

7、词语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7根据具体语境选词填空或根据具体语境义写出相应的词语成语。 8判断句中词语解释的正误。 9模仿词典的解词方法解释词语成语。 10根据成语写出有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11考查成语接龙的能力。,考点涵析,一、正确理解词义 要想能结合语境对词义进行具体分析,就必须要了解汉语的 词义特点。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比较单纯,只有一个义项,容 易理解。大多是科学术语和行业术语。相对来说,单义词较少,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 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所谓本义就是 指较原始的意义,如“走”的本义是“

8、跑”(走马观花)。其它的意义 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 和比喻。,整合与点拨,应考链接,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浅”的本义 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 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 颜色淡(浅蓝色)。 比喻义是由词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意义。如用“手足” 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 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 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人们所接受。,二、深入把握语境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

9、语的意义。语境 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要确定词语的意思, 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 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词语使用的正确 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 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三、辨析近义词 近义词的辨析,要善于同中求异,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1从色彩入手 词语的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 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1)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义的感情色彩分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贬义词 (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和中性词(不表示褒贬)三

10、种。如“鼓 励”“煽动”“发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 励”指劝勉他人,使之积极奋发,是褒义词;“煽动”有挑唆、怂恿 之意,是贬义词;“发动”既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 方面,是中性词。再如“抵御”(褒义词)、“抗拒”(贬义词)、“抵 抗”(中性词)。,(2)词语的语体色彩 语体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主要分为口语 和书面语两大类。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 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如“妈妈”用于口语,“母亲”用于 书面语;“生日”用于口语,“诞辰”用于书面语;“胖”用于口语, “富态”用于书面语。,2从词义入手 (1)词义范围的大小

11、 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再如“时代”和“时期”,前者的意思“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如“他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所指的时间范围大,后者的意思是“发展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如“现在是经济困难时期”,所指的时间范围小。 (2)词义轻重的差别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 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 程度浅、性质轻。如“批判”和“批评”。前者是对错误的思想、言 论或行为作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后者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 见。可见“批判”比“批评”词义重。,(3)词义侧重点不同 如“景点”与“

12、景色”,“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再如:“诡辩”与“狡辩”,它们都指无理强辨,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3从搭配习惯入手 有些词语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一般都有较固定的搭配, 不能混用。如“发扬”多与“优点、作风、传统”等搭配,而“发挥” 多与“创造性、积极性、作用”等搭配。再如“坚定”和“坚强”,前 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配合,后者常和“性格”“意志”等配合。 还有因为适用的对象不同,搭配也不同,如 “

13、爱戴”适用于对长辈、 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四、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特殊的固定短 语,有两个基本特点:(1)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 固定词组不同,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成语的实际意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如“狐假虎 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 的权势去欺压人”; “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 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由此可见,成语的实际含义具 有整体性,是隐含在表面意义中的,而表面意义则只是实际含义 所借以体现的手段。(2)结构的凝固性。成语是一种定

14、型的凝固结 构,一般不能任意移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如“任重道 远”不能变更为“道远任重”“任重路远”或“任重又道远”;“提纲挈 领”也不能变更为“提领挈纲”、“提纲举领”或“提领挈纲”等。因此 使用成语必须遵循其规律。,五、填选关联词语 1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 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 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 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如“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 利。”这样,就成了因果关系。 2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15、。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如:“只要”与 “就”相配;“只有”与“才”相配;“不管”与“却”就搭配不当了。 3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如:“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 讲了,而且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应把“不但”放在“表达能 力强的同学”前面。,4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 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 可省去“虽然”。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如果只 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 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如

16、“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 这件事情办好。”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 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要是在“把 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5不要滥用关联词。 如:“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这个句子应该是转 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 且”改为“却”。,附关联词语 具有相互关联的词叫关联词语。如果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小句子(分句) 要组成一个大句子(复句),就要根据它们相互关联的意思,用恰当的关联词 语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才能组成一个表达一定意思的复句。各个分句之 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因果关系:一个分句提出原因,一个分句说明结果,这种关系的复句叫 因果复句。 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 所以是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