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117722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讲解(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应用临床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为临床医学增添了又一新的综合症。即血液粘度异常综合症。测定血液粘度等流变学指标不仅可以直接诊断出这一新的综合症,而且根据血粘度等流变学指标变化的不同特点,即高于或低于健康人,从中可分出低高血液粘度综合症两大类,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定量指标。 医学检验的一些非特异性的检测项目: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促甲状腺受体抗体、,血液流变学研究意义,1、宏观:血液粘度增高与降低,直接关系着人体组织血液供应的减少与增加,从而直接影响人体组织的器官的代谢及功

2、能状态。另一方面,对出血后止血有重要生理意义。,2、微观: 当影响血流变的诸多指标正常,而血流变依然异常时,往往是由于红细胞的变形性、聚集性发生变化而导致的,这也是造成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液流变学临床常用参数,检测指标: 1、全血高切变率粘度 2、全血中切变率粘度 3、全血低切变率粘度 4、血浆粘度 5、红细胞压积 6、血沉,换算指标: 1、全血高切还原粘度 2、全血低切还原粘度 3、全血高切相对粘度 5、红细胞刚性指数 6、红细胞聚集指数 7、血沉方程K值 8、卡松粘度 9、红细胞变形TK值 10、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液状态与血流变参数 反映血液浓稠的指标 :红细胞压积,血浆

3、粘度 反映血液粘滞的指标 :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 反映血液凝固的指标 :纤维蛋白原 反映红细胞聚集的指标 :全血低切变率的粘度和还原粘度、 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 电泳时间 反映红细胞变形的指标 :全血高切变率的粘度和还原粘度、 红细胞变形指数、卡松粘度、红 细胞变形TK值,1.1 全血粘度 全血粘度结果有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下的三个血液表现粘度值, 1,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主要是由红细胞变形产生的,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差,血管壁硬化、粗糙。 2,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主要是红细胞聚集决定的,低切粘度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 3,全血中切粘度值为全血低切粘度到高切

4、粘度变化的一个过渡点。 冠心病、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均可引起全血粘度增高; 而各种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晚期肿瘤、急性白血病以及妇女妊娠可引起全血粘度降低。同时,全血粘度测定对脑血管疾病有一定鉴别诊断意义,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0%80%全血粘度增高,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则不增高或降低。,血浆中91%92%是水,其余的血浆蛋白占绝大部分,其中主要有四类物质:,1、血浆蛋白:血浆蛋白分子量很大,是胶体物质,总含量为6.28.2g/dl

5、,其中白蛋白4.04.8g/dl;球蛋白2.03.0g/dl,纤维蛋白原为0.20.4g/dl。 2、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多肽,胆红素,氨等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物质。 3、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糖类:如葡萄 有脂类:如胆固醇,三酰甘油,磷脂,游离脂肪酸等 还有如酮体,乳酸等物质。 4、电解质(无机盐):正离子: 等。 负离子: 等。,1.2 血浆粘度 1 、血浆粘度是正常血样,其中在低切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桥联作用和对红细胞表面粘附导致的负电荷缺失而引起的红细胞聚集。血浆粘度是11%白蛋白悬液,其中没有纤维蛋白原,故聚集现象大为减弱。 2、血浆粘度的异常高度提示是

6、否有纤维蛋白含量升高。 3、血浆粘度直接影响全血粘度。其中纤维蛋白原的含 量不单影响血浆粘度,还直接参与红细胞聚集,对全血尤其是低切粘度造成直接影响。 。,1.3 红细胞压积(HCT) HCT是影响全血粘度的最重要素,增加HCT常导致全血粘度增高。当HCT低于45%,全血粘度随HCT指数增高,粘度与压积呈直线关系。 当HCT超过45%时,粘度与压积呈对数关系。因此,当HCT超过45%时, 压积的微小变化可引起血粘度明显上升。 HCT降低,血液流动性增加,因此可用血液稀释疗法治疗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时,HCT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即HCT降低到30%35%左右,认为在这个压积下血液粘度显著下降,血液

7、流动性增加,以此改善脏器供血。,测量红细胞压积的临床意义:,(1)正常值:男40-50,女37-48 (2)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Hct低于0.46的占29.76, 高于0.46的占70.23。且病情变化,Hct变化。 (3)红细胞压积增高是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4)78岁以上者最适合的Hct为0.36-0.40 78岁以下者最适合的Hct为0.41-0.45 而Hct为0.47-0.53组患者的脑血流量明显低于0.36-0.40组 (5)严密关注因各种缺氧引起的红细胞代偿性增高,1.4 全血还原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是指全血粘度与红细胞 压积之比,即单位红细胞压积时的全血粘度值,还利于不同红细胞压

8、积血标本粘度的比较。,1.5 红细胞聚集指数 在某些疾病状态,如白血病、恶性瘤、合并微血管障碍糖尿病,以及心肌梗死、外伤、手术、烧伤等所致组织溃疡都会发生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在小静脉或小动脉中也可以发现血管内红细胞聚集。然而对于健康人的小动脉,则不会发生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小动脉血管内红细胞聚集会引血流障碍,组织供氧障碍,血管内皮细胞的低氧障碍 红细胞聚集指数表示红细胞的聚集程度,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强。,1.6 红细胞变形参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第13天变化最明显, 认为患者面色苍白、 出汗、 皮肤冷粘等症状与红细胞硬度升高有关; 脑梗死形

9、成患者红细胞变形低于健康人, 糖尿病患者也有类似改变, 有血管并发症者更差; 高脂血症使红细胞中胆固醇含量也升高, 膜面积增加, 红细胞变成棘状, 变形性降低; 多发性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 雷诺氏病、高血压病和肿瘤均可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吸烟也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1.7 血沉(ESR) 病理性增高多见于活动性结核病、风湿 热、严重贫血、白血病、肿瘤、甲亢、肾炎、全身和局限性感染。心肌梗死时常于发病后34天血沉加快,并持续13周,而心绞痛时血沉正常,故可借血沉结果加以鉴别。,1.8 血沉方程k值 血沉方程k值除了红细胞压积对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无论血沉是否增快,k值高能反映红细胞聚

10、集性增加。K值正常而血沉增快必然是由于红细胞压积低而引起的血沉增高;沉降率h正常,k正常,可以肯定血沉正常,沉降率h正常,k增大,可以肯定血沉快。,1.9 红细胞刚性指数(IR) 正常红细胞在血液中随所受切剪力的增加,变形和定向程度增加,全血表观粘度下降,硬化 的红细胞则无此效应,硬化程度增加或变形能力减小,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增加。,2 血液流变学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2.1 高血压 2.2 糖尿病(T2DM) 2.3 高脂血症 2.4 冠心病 2.5 脑血管疾病 2.6 高粘度血症和血液高粘滞综合症,2.1 高血压 有研究发现1,在高血压发病之前,可观察到全血粘度升高,尤其是在低切变率下

11、的全血粘度和HCT升高明显。高血压患者的血液呈高浓、高粘、高凝、高聚状态2,血粘度增高,外周阻力增加,微循环发生障碍,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对无症状的早期患者,通过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可以为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减少中老年人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2 糖尿病(T2DM) 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是影响组织血液灌注及其正常代谢活动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脂、血液流变学改变3。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较正常人人高20%4。T2DM患者因血糖高可致体内高渗性脱水,甚至重度失水,使血液粘度升高;血液粘度升高可使血管内的血液流速减缓,局部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引起缺氧损

12、伤,刺激红细胞产生。局部组织缺氧损伤后,还会引起一系列止血、凝血过程,使FIB升高,而红细胞和FIB升高又是血液粘度升高的主要因。,2.3 高脂血症 血流变学测定对高脂血症病情估计、预后、治疗都有一定意义。高脂血症发病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血液流变学改变,高脂血症是使全血粘度增高,红细胞刚性增强,变形力下降的病因,导致血液流变学改变,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又是造成高脂血病持续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4 冠心病 早期冠心病在临床上可以无症状,而病人却可能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以致心脏停搏而猝死。 心血管病人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之前,往往有一种或几种血液流变学相关的因素已升高,尤其低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常

13、增高,这标志着无症状病程已开始,血液粘度增高可作为估计冠心病病情和预后判断的参考。 冠心病患者血液呈明显高粘、高凝、高聚状态,主要反映在血小板聚集增加,全血及血浆粘度增高,血沉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红细胞比容增加。当ESR增加时,毛细管中流动的红细胞拥挤成缗钱状,当然会造成微循环的不畅而加剧病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也就成为判断治疗措施和药物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如何能及早地检测出即将发生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是医务人员预防治疗冠心病的关键问题。血液流变学测定作为一种发作前综合预测指标,较为及时和准确,因此可以认为血液流变学检查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疗效观察及

14、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5 脑血管疾病 血液粘度持续升高,可损及血管内膜表面结构,改变基本带电性和其他性质,成为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流变学的改变最终引发组织功能、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低切变率血液粘度增高可发生在脑梗死发病之前,血液粘度最高的峰值出现时间的迟早和程度的不同与脑梗死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鉴别,缺血性脑卒中主要表现为血粘度增高,而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血粘度低。,高粘度血症和血液高粘滞综合症,高粘度血症:血液粘度(包括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及其相关因素的增高称为高粘度血症。可见于不同的生理或病理情况。 血液高粘

15、滞综合症:在高粘度血症的基础上,出现许多的临床症状,如头晕、胸闷、气短、乏力、烦躁等等,称为血液高粘滞综合症。 两者关系: 两者共同点是血液粘度异常增高 高粘度血症不一定发展到高粘滞综合症的阶段 高粘度血症是高粘滞综合症的前期或亚临床期,分型: 压积增高型:以红细胞压积增高为主,全血高剪变率粘度、全血低剪变率粘度亦随之增高,还原粘度增高或正常。 聚集性增高型:以全血低剪变率粘度增高、血沉增快血小板聚集率增高为主要变化。 红细胞变形下降型:以全血高剪变率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或红细胞变形性下降为主。 血浆粘度增高型:以血浆粘度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血脂增高为主。,2.6 其他疾病 血液流变学指

16、标在非心脑血管疾病领域亦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 在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如果粘度增高, 标志肺心病的到来或已发展到肺心病的阶段。 如果肿瘤患者血液粘度明显增高, 可估计癌细胞有转移的可能。 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等血液病时血液粘度明显增高; 而各种贫血、 尿毒症、 肝硬化腹水、 晚期肿瘤、 急性白血病以及妇女妊娠可引起全血粘度降低。,仪器测试原理: ZL9000plus自动血流变测试仪采用国际先进的锥/板式测量方式及毛细管法测量方式!该产品通过一个低惯性的转矩马达对被测试流体施加一个受控应力,驱动轴由一个低阻力磁浮轴承保持在中心位置,它将施加的应力传递到被测流体上,其测试头为锥板式。整个测量过程由计算机控制自动进行。切变率可在1200s-1之间任意设置,并可实时描记切变率与粘度二维曲线。其测定原理是依据牛顿粘性定理,即理想流体在层流条件下服从下列关系: 切变率:s-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