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4039744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人教新课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摆一摆,想一想摆一摆,想一想教材第51页的内容。来源:学科网ZXXK1.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并能从中发现规律。圆片、数位表、计数器、小棒、数字卡。1.分别用小棒、计数器摆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数的组成。四十八三十七十六一百48里面有4个十和8个一。30里面有3个十。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76。100里面有10个十。老师引导学生从“分与合”的不同角度来说数的组成。2.用数字卡、数

2、位表再摆出48、30、76、100这几个数。1.教材第51页的第一部分。(1)老师演示: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2颗算珠。说一说这2颗算珠分别表示什么。(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2)老师提问:“能用2个表示不同的数吗?”(到目前为止,学生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的数,所以这里的数只指一位数或两位数)学生先自己摆,再以小组为单位,4个人之间交流,然后派代表进行汇报。在小组内交流时,指定学生在数位表上写出这些数。学生甲:两个圆片都放在个位,说明个位上数字是2,这个数就是2。学生乙:两个圆片都放在十位,说明十位上数字是2,这个数就是20。学生丙:十位和个位各放一个圆片,说

3、明十位和个位的数字都是1,这个数就是11。来源:学科网ZXXK(学生到讲台前,边摆边说,另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的数位表中写数。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也可以请其他同学提出不同意见)老师提问:还有其他答案吗?(没有了)怎样能做到既不重复、又没遗漏地摆出所有答案呢?一共有2个,先把这2个圆片分别都放在个位和十位上,再把这两个圆片分开放在十位和个位上。这样就能把答案找全。2.教材第51页的第二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你们能用3个表示不同的数吗?”老师提示学生:4个人要先明确各自的分工(是摆圆片,还是负责记录)。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学生甲:为什么三个圆片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3,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30

4、?学生乙:记录摆出的数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丙: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既没有重复,又没有遗漏?在学生集体活动中,老师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应在学生积极探究的基础上,也参与到活动中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一开始可能是无序的,要鼓励、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不断探索,自己发现摆圆片的方法和规律,使操作走向有序化。学生甲:三个圆片都放在个位,说明个位上数字是3,这个数就是3;如果都放在十位上,这个数就是30;然后把3个圆片分成2和1,分别在十位和个位上放2个和1个圆片,就是21;最后把十位和个位上圆片的位置交换,就是12。(3、30、21、12)学生乙:先把三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然后依次从个位上拿出一个圆片摆

5、到十位上,直到所有的圆片都摆到十位上,就得到了不同的4个数(3、12、21、30);也可以从十位摆起(30、21、12、3)。学生丙:根据数的组成来摆圆片,把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得3的数有4个(相应的加法算式是0+3、3+0、2+1、1+2)(3、30、21、12)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能用4个表示不同的数吗?5个呢?”学生汇报自己摆圆片的过程和结果。老师板书:4个(4、13、22、31、40)老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不摆,你知道5个圆片可以摆出哪些不同的数吗?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可以适当提示。如果学生能说出来,老师可以直接板书,再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老师板书:5个(5、14、23

6、、32、41、50)1.用6个、7个和8个圆片分别摆出不同的数。如果不能直接说结果,还可以继续摆,边摆边找规律;也可以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再写出这些数。2.用9个圆片怎样摆出不同的数?10个、11个呢?在学生用11个圆片摆的时候,可能出现个位或十位上有10个(甚至有11个)圆片的情况,在读数时会遇到困难,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数读不出来,使学生知道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包括百位上的数)都不能超过10。3.老师出示右图,让学生观察图中哪些是用1个圆片表示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的数教学中可将右图制成课件,当说到那些数时,电脑画面闪烁。说完这些数后,这些数从屏幕上消失,剩下其他的数。课

7、堂作业新设计来源:学科网ZXXK1.6个6 152433425160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7个7 16253443526170 8个8 1726354453627180 2.9个9 182736455463728190 3.略本节课是极具趣味性与挑战性的实践课,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学习数的组合、排列规律,用所发现的规律直接写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1. “以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以旧知识导入新课,学生没有陌生感,因此,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精心设计、安排导入环节。如果能结合学生的好动、好胜的心理和教学的相关知识,设计编排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情境、直观情境、问题情境,让学

8、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收效会更好。2.动静结合,有效探究。在探究数的排列规律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至难、逐步深入,分别设计三个活动。动,意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操作摆三个圆片而体会、感知摆数是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疑问,为下一环节的开展作铺垫。静,亦非停止不动,而是让学生在观察老师有顺序地演示摆四个圆片的过程中,结合心中的疑问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五个圆片,同桌互摆、互动、互学、互看,交流、掌握、理解数的排列规律,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3.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资源,优化课堂。多媒体课件以其再现直观、模拟情境等优点对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优化作用,它可将抽

9、象的问题概念直观化、具体化、生活化。4.不足及改进措施。(1)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具(计数器)太小,不易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动手实践造成一定的不便。今后在组织准备前应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地方,如教具、学具及交流材料,等等。(2)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活动环节的设计,不求多,但要注重活动设计的必要性。教材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

10、归纳能力。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材出示了活动的两个范例,学生可以仿照教材的样子进行活动。首先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能用2个摆出不同的数吗?”(由于到目前为止,学生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这里的数只指一位数和两位数)下面展示了四名学生小组活动的情境,其中三名学生在数位表上摆圆片,根据十位和个位上圆片的数量说出摆出的数,例如,2个圆片都放在个位,说明个位上数字是2,这个数就是2;2个圆片都放在十位,说明十位上数字是2,个位数是0,这个数是20;十位和个位各放一个圆片,说明十位数和个位数都是1,这个数就是11。另外一名学生通过

11、列表的方式把这三种答案综合起来,表的左边是所用的圆片数,右边是摆出的三个数。在这里,要求学生理解不同数位的位值概念(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同时熟练掌握2的组成(和是2的加法):2=0+2,2=1+1,2=2+0,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摆出、说出所有答案。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用3个摆出不同的数。三名负责摆的同学已经摆出3、12、21这三个数,负责列表的同学已经把他们的答案都写在纸上,但认为还有没摆出来的数,提示学生思考除了上面这三个数,用3个还能摆出什么数。接下来,小精灵提出问题“用4个、5个分别能摆出哪些不同的数?”提示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实际摆一摆,把列表中的其他情形补充

12、完整。最后,教材让学生不用摆,直接说出用9个能表示出哪些数,这就要求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利用归纳的方法来得出答案。本次实践活动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延伸,可以说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知识基础。1.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对数位和位值的概念比较熟悉,所以在开始活动前,老师利用数位表和计数器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例如,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让学生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2.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学生的操作一开始可能是无序的,要鼓励他们通过观察和不断地摸索,自己发现摆圆片的方法和规律,使操作走向有序。3.在摆圆片的过程中,老师要随时提示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互相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