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习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007679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上册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上册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上册习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科学上册习题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一课 一棵“顽强”的小树一、填空题:1、植物生长时具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二、选择题:(1 )植物向着阳光生长的特性叫(C )。A、向地性B、向水性C、向光性(2)下列条件中,不是达尔文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时的条件是( B )A、单侧光照 B、湿棉条 C、锡箔罩(3)不论菜豆“脐”的指向是朝上、朝下、还是朝左、朝右,菜豆的根都会向下生长,植物的这种特性叫( A )A、向地性 B、向水性 C、向光性三、判断题:(1)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且互不遮盖,这是适应人类绿化工作的需要。 ( )(2)山坡上树木的树干大多斜伸出来而不是笔直向上生长,这

2、是植物向水性的体现。( )(3)“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 ) 第二课 从“南橘北枳”说起一、 填空题:(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2)植物的生活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3)动物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湿的变化。(4)九月九燕飞走,三月三( 燕 )来钻。(5 )苹果性喜( 寒 ),栽植不宜( 南 )。(6 )麦怕水淹( 根 ),蝉怕水淹( 腹 )。二、问答题:1、“橘生淮难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橘子树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

3、实就是又大双甜的柑橘,移植到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是又小又酸的枳子,橘和枳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说明了植物的生长受水土气候很大。第三课 走进池塘一、 问答题:1、 什么食物链?答: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就像一条链子一样,一环扣一环,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链、腐食链、和寄生链。2、 什么叫种群?答: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叫种群。3、 什么叫群落?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群落。如:池塘是一个

4、区域,里面所有的生物合起来就是一个群落叫池塘群落。二、 填空:1、 池塘中除了生活着的(植物)和(动物),还有(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的尸体(分解)。第四课 假如大树都倒下一、问答:1、 下面哪些是森林具有的作用?(1、2、3、4、5、6、7) 净化空气制造氧气降低噪声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美化环境防风护沙2、 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3月12日)3、 造成生态灾难的原因有哪些?答: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是造成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五、看图回答问题。1、写出三条食物链(1) 青草兔猫头鹰。(2)粮食谷物鼠蛇 猫头鹰(3)青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2、你所写的食物链中

5、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是(动物)。3、如果捕杀鸟,会产生什么后果?并请说明你的依据。答:如果捕杀鸟,猫头鹰的食物会减少,老鼠和昆虫会增多,将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生物之间是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当一种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时,势必影响到许多与之有关的生物种类。第二单元 营养与健康第一课 食物中的营养一、 填空题: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除了前三种还有盐类、微生素、水等。2、将去皮的花生、瓜子在白纸上来回摩擦,会发现纸变得透明,可见花生、瓜子中还有较多的(脂肪);将头发在火上烧,会闻到一股特殊的臭味,可以推测出头发主要由(蛋白质)组成;

6、在米饭、馒头上滴上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可见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3、为了科学合理地饮食,我们应该多吃食物金字塔(底部)的食物,少吃(顶部)的食物。第二课 消化与吸收一、 填空:1、 馒头经过的消化器官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2、 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会觉得有股(甜)味。3、 被吃下的食物主要是在(口腔)和(胃)里被消化的,被消化的食物主要在(小肠)里被吸收。4、 人体的小肠很长,内表面布满了(小肠绒毛),这些特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吸收营养)。5、在右图中填出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口腔6、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解毒)。食管7、胃液是一种(酸性液体)。8、口

7、腔里的唾液内含有(淀粉酶),它能把(淀粉) 胃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9、人体内大部分营养物质是被(小肠)吸收的 大肠 小肠第三课 饮食与健康一、问答题:1、人们为什么常说“病从口入”,这是为什么呢?答:因为我们人体所吸收的各种营养,首先要经过口腔,这些食物中不免带的一些病菌,这些病菌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产生各种疾病。所以说“病从口入”。2、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存在着哪些不良饮食习惯?答:边吃饭边看书。刚吃完饭就剧烈运动。暴饮暴食。挑食偏食。二、判断题:1、我们平常将食物放进冰箱里保鲜,因此冰箱是食物的保险箱。 ( )2、营养物质摄入的多少,不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发育。 ( )3、在口腔里反复咀嚼

8、食物,只能将食物破碎,再也没有其他的作用。( )4、食物在人体内要通过所有的消化器官后才能被人体消化。( )5、为了获得全面的营养,我们不要偏食。( )6、只有肉食才是营养丰富的食物。( )7、变质食品即使再进行杀菌处理,也不能食用。( )第三单元 地表变化的奥秘第一课 地表在变化一、判断题: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鱼龙化石,鱼龙是1.8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地带原来也许是海洋,后来上升成了山峰。 ( )2、引起地表变化的原因只有自然的力量这一种。 ( )3、地表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 )4、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 )二、有哪些力量在改变着地表形态?答:一方

9、面是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其次是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人力作用。第二课 地 震一、选择题:1、地震属于( )自然力量人为力量有的是自然力量,有的是人为力量2、 地震与( )有关系。 雷电洪水岩层运动3、面对地震,我们目前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没有预兆,听天由命研究规律,及时避险掌握规律,杜绝地震的发生。4、我国在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7.6级地震是( ),2008年发生的8.0级地震是( )。汶川大地震唐山大地震5、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 B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C )。A、李四光B、张衡C、地动仪

10、D、现代地震监测仪6、地震时,如果被埋压,处理方法是(C )A、大胆搬开压在身体上方的重物 B、不搬动重物 C、不强行搬动,防止倒塌,小心扩大活动空间。7、地震时如果看不见,处理方法是( C )A、开电灯或者使用打火机B、点燃煤气灶C、不使用明火,防止爆炸。8、地震时如果闻到异味,处理方法是( A )A、用湿物捂住口、鼻B、大声喊叫C、不做保护9、地震时需要求助时,处理方法是( B )A、多打电话多呼叫,直至来人救助B、保持通讯畅通,等待救援,注意保存体力。二、问答题:1、地震前常会有哪些前兆?答:(1)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躁、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2

11、)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3)地声从地下传出。有的如飞机的“嗡嗡”声;有的似狂风呼啸;有的像汽车驶过;有的宛如远处闷雷;2、地震时我们如何自我保护?答: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第三课 火 山一、判断题:(1)地震一定会导致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一定伴随着地震。( ) (2)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 (3)

12、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只有固体形态的。( ) (4)根据活动情况可以将火山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三大类。 ( )二、填空题:1、火山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也是一种常见的( 自然 )现象,一般会在地表上形成( 锥形 )的高山。2、火山爆发时,除了喷出( 岩 浆 ),还会喷出( 火山灰 )、( 水蒸气 )等。3、火山熔岩的温度约有( 1000 )度。4、火山喷发后山体外形一般为(上陡下缓、顶端凹陷)。第四课 岩石也变化一、填空:1、(温度、水、植物)都会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2、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3、煤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开采、地下开采)。4、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有限

13、的),又不(再生),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地利用),绝形不能(乱采乱用)。二、问答题:1、煤是怎样形成的?答:在2亿3亿年前,地球上的植物生长茂盛,生长在海边或湖泊的大量植物,逐渐被沉积的泥沙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埋越深,经过复杂的变化才形成了煤。2、简单说说矿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答:矿产是人类生产生活动中极为重要的原材料,如制药(药用矿产161种)、冶炼(金属矿产:金矿产石、铁矿石、铜矿石)、原子能材料、装饰材料等。第六课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一、填空:1、人类的活动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二、问答:1、举例说说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答:人类的活动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如;围湖造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修铁路公路、建城市、开山耕地种田等。2、黄土高原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答: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结构疏松,本来就极易流失,又经过几千年来人灰活动的破坏,原有的森林资源和草原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的破碎地形。3、 说一说围绕湖造田的利与弊?答:利:增大了耕田面积,解决了土地紧缺问题的燃眉之急。弊:减少了水资源,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三、 判断题:1、围湖造田有利也有弊。( ) 2、人类自身的活动也是影响地表变化的重要力量。( ) 3、人类改变地表,就是与自然不和谐相处的行为。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