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97961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的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2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

2、制度的由来()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3“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周朝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是()A. 强化血缘联系 B. 加强中央集权C. 实行封邦建国 D. 推行礼乐教化4“师尚父(即姜尚)谋居多。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该材料反映出()A. 王族身份,守土封疆B. 大兴礼乐,尊卑有序C. 诸侯镇守疆土,藩屏王室D. 尊王攘夷,称霸诸侯5“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

3、,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A. 削弱庶子政治权力B. 区别大宗小宗C. 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 稳定统治秩序6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说道:“他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7史书记载公元前3世纪一事:“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将所得韩地建立潁川郡。此事最有可能发生于()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3

4、0年C公元前315年D公元前214年8秦汉时期实行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定B. 有利于减少皇帝决策时的失误C. 起到了限制和监督皇权的作用D. 是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的反映9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B. 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D. 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10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5、。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A. 削弱诸侯王的力量B.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 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 施恩于诸侯子弟11中央集权是国家权力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的制度。下列言论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 “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并出于朝廷,州郡无复有辟署之事”()B. “今我朝罢丞相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C.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D.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12通鉴纪事本末记载某朝皇帝说:“朕即位之始,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端,乃革

6、故鼎新,别作朝廷法度。”下列史实与此相符的是()A.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B.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C. “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贰”D. “大学士之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13“尚书六官,各有所职,倘无折中,则恐互相推避故总摄以宰相。宰相亦虑有未周,见有所偏,乃先之以中舍之杂判又继之以给事之驳正此等制度,可谓宏大又兼精密。”这段描述应为()A. 秦代三公九卿制度B. 汉代中外朝制度C.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D. 明朝的内阁制14中国古代正史中有“选举志”,通典中有“选举典”,通志中有“选举略”,文 献通考中有“选举考”。这些文献中记载的“选举”功

7、能的实现,在唐以后是通过()A. 竞选 B. 推荐 C. 考试 D. 提拔15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A. “立嫡以长不以贤”B.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16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真宗时“举人纳试卷,即先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以字号第之。封弥官誊写校勘,始付考官定等讫,复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即第其姓名差次,并试卷以闻”。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追求选拔公平B. 规范文字书写C. 保护考生信息D. 选拔真正人才17

8、有学者认为,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一套“防弊”之政。其防弊之政的第一原则是收权,尽量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第二原则是分权,尽量使各层权力机构的权力趋于分散。宋初措施主要体现第一原则的是()A. 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B.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C.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D. 中央设置二府三司18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人四川而划入陕西。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A. 传达行政命令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防止地方割据D. 扩大国家的疆域19“(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

9、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C.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 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20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 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 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C. 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 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21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

10、、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 地方机构办事高效22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 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B. 内阁地位逐渐提高C. 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23 “以一个公司作

11、比喻的话,皇帝是董事长,宰相就是总经理,内阁是秘书部,而内阁首辅只是董事长的首席秘书。”这说明内阁的主要职责是()A. 皇帝的侍从顾问B. 主持朝政大事C. 替皇帝批答奏章D. 管理六部官员24.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A. 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B.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C. 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D. 军机大臣奉公守法25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根本的社会变化”在政治上体现为()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

12、峰B. 二府三司取代了前朝的三公九卿C. 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政治D. 文官政治取代了前朝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26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 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27在雅典城邦政治中,它剥夺了仅为嫌疑犯的公民的辩护权,使其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失去公民资格。纯粹的主观意识行为可能使真正拥有先进思想而不为人们所接受的先驱惨遭不幸。材料反映了()A.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B. 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C. 陶

13、片放逐法的弊端D. 以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28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相同点是()A. 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B. 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C. 打击了旧氏族贵族势力D. 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29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A. 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B. 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C. 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D. 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雅典人的利益30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

14、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 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C. 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D.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31史学界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治具备了“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最能够体现这一特征的举措是()A. 确立君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B.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C. 开创了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D. 确立了议会制度32近代以来,英美两国先后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成为其他国家纷纷效法的榜样。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A. 国家元首均为选举产生B. 国家权

15、力中心均在国家元首C.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D. 内阁均必须对议会负责33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改变了几百年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不得不作出让步。26个有两个议员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21个中等城市也不乏工业城市。因此,工业资产阶级无疑绝对是这次改革的绝对获益者。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 1688年光荣革命B. 1689年权利法案C. 1832年议会改革D. 1875年“一票共和”342016年11月3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首相特雷莎梅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政府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以启动脱欧程序。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材料主要体现英国()A. 国王依然掌握部分行政权 B. 首相实际上是对国王负责C. 政治蕴含分权制衡的理念 D. 尚未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352017年8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无可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