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多选-教育基础知识大题归纳.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97944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观题多选-教育基础知识大题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主观题多选-教育基础知识大题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主观题多选-教育基础知识大题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主观题多选-教育基础知识大题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主观题多选-教育基础知识大题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观题多选-教育基础知识大题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观题多选-教育基础知识大题归纳.(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公教招潘神教育基础知识主观题总结通用版 不用外传,小心被追责哦! (一颗萌萌的星星,代表着你封神的开始) 教育学: 一、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3决定,2权利1目的”)(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人鱼(公)主”)2、 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

2、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慕容芳”-有文化的人,或者“目内法”、“没内法”,“目测,没有内功心法”。)(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文化具有传递功能。2.教育对文化具有选择功能。3.教育对文化具有融合功能。4.教育对文化具有创新功能。三、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启示。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循序渐进。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教学。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做到适时而教。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做到因材施教。 四、试述影响

3、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五、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是什么?(或者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为: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

4、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6、 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学校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的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七、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或者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哪些?)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蛇马人兽”)八、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

5、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一根两全一个重”)九、论述教师的职业素养(或论述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个对”)(二)教师的知识素养(或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1.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

6、4.较高的教育机智。(四)教师的职业心理素养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诗人、情人”)十、简述新课程背景下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或者简述新时期提倡的师生关系)。(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1.师生在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施主焦心”)十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1.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 建立教师威信。3. 要善于同学生交往。4. 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5.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 正确处

7、理师生矛盾。(“3生2师1师生”)(或者“树观念,建微信,善交往,听意见,提素质,处矛盾”)12、 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 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十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和教学观。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3.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

8、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十四、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或者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了怎样的转变?)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十五、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行为?(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

9、)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十六、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慕容芳能够评理”)十七、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舰长传教”)十八、简述我国中小学常

10、用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3.直观性教学原则;4.启发性教学原则;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6.巩固性教学原则;7.量力性原则;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直发理科(生),寻故阴凉(处)”)十九、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1)基本涵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发扬教学民主。二十、简述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1)基本涵义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二十一、中小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2)实验法

12、(3)实习作业法(4)实践活动法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 二十二、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或者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论述题需自己适度展开) 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揭发(有)内幕,语气太(刻)板”)二十三、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十四、简述我国

13、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蔬菜刀,依靠政治,尊重教育”)二十五、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情感陶冶法。5.道德修养法。6.品德评价法。(“说实情,评示道”)二十六、简述良好的班集体的特征。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14、(如果是答“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只用在此基础上加上动词,第4点为补充点)简述作为班主任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1.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4.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二十七、如何对后进生进行个别教育?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教育心理学: 一、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

15、0-2岁),认知特征:(1).儿童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2).912个月之后的婴儿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认知特征:(1).“万物有灵论”;(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4).没有守恒概念;(5).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认知特征:(1).形成了守恒概念;(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认知特征:此阶段的儿童具有了超越具体事物支持的抽象逻辑思维。二、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含义和教育启示。1.含义: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