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975585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88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第一章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基本知识 第二章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第三章 风险评价 第四章 风险控制安全对措措施 第五章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作用及注意事项,第一章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基本知识,一、术语 二、风险评价程序,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术语,1、危害 2、危险源 3、风险 4、风险评价,术语危害,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危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2、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危害辩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判定其性质的过程。危险因素种类繁多,存在形式和阶段各异。按其性质可分为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心理和生理性因素、行为性因素、社会性因素等。按照在生产过程和作业现场的存在方式可划分为潜在因素和显在因素,或固有因素和安全隐患。,术语危险源(一),可能引起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 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 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 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 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

3、源所处的 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 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 等情况。,术语危险源(二),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

4、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术语风险,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度的综合。某一危险因素或某一危害事件有多大风险,一方面取决于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即可能性有多大,另一方面取决于事故发生后能够给组织带来多大的损失(人员、财产、环境),单独一方都不能确定风险。客观上说任何活动、生产、行业都有风险,我们说石化、石油、交通、核电等行业风险高,农业生产、轻工业(食品工业)、机加工等风险低都是综合考虑其可能性和严重度而下的总体结论。 我们经常讲危险性,其与风险属同一概念。,可

5、承受风险(一般风险) : 在法律义务范围内,能够为组织、员工和相关方所接受的风险。 不可承受风险(重大风险): 超出法律义务范围,不能够为企业、员工和相关方所接受的风险。,术语可承受风险,术语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在可容许范围的全过程。通常我们可将风险评价划分为两个部分,事故易发性评价和事故后果严重度评价,并与给定目标对比,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或可接受,需根据相关知识如法律、法规知识以及组织具体情况确定标准或界限值,通常这标准或界限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二、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1、确定危害及其影响,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活动业务流程划分单元或系统,并识别(辨识

6、)每个单元或系统中潜在的危害,同时确定每个危害可能对健康、生命、财产、环境、声誉五方面是否造成不良影响 。,2、建立判别准则,获取、整理最新适用的安全卫生类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合同等)以便判定对已识别的危险因素的计划或现在的各种控制措施或危害是否在规定的标准或范围之内。,3、评价,即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即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度。风险程度的表述可以是定性的,如重大、一般、轻微,也可以是定量的,如分值100(重大)、60(一般)、20(轻微)。不同评价方法表达方法不一样。按评价结果对各种风险排序,选出超出可接受范围的风险。,4、建立危害和影响说明文件,建立相应台帐证明已判别各种危

7、害、 影响及风险程度,并根据工艺、设备、材 料变动适时补充和更新 。,5、制定目标和表现准则,针对已评价出的超出允许或可接受范围的风险提出风险削减的目标和指标。目标和指标尽可能是定量的,但也可能是定性的,但都应是可实现、可验证的。,6、风险削减措施,针对目标和表现准则,确定削减措施,以便达到预定目标和指标,同时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确定削减的风险是否可接受。,第二章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一、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

8、有害物质的泄漏、挥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的结果。因此,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二、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则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三个方面,根据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大类。,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根据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归纳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9、,以及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4大类。,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的缺陷,1 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监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 2 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用选择、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 3 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 4 用人单位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作业等; 5 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的缺陷,如合同签订、采购等活动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 6 违反工效学原理,如使用的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3.1按导致事故

10、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3.1.1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3.1.2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3.1.3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3.1.4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3.1.5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3.1.6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3.1.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

11、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

12、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1.

13、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3.1.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 (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1.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3.1.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

14、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识别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识别错误、其他识别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1.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 (3)监护错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1.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搬举重物; (2)作业空间; (3)工具不合适; (4)标识不清。

15、,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3.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分类,1) 物体打击 2) 车辆伤害 3) 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 5 )触电 6) 淹溺 7 )灼烫 8 )火灾 9) 高处坠落 10) 坍塌 11) 冒顶片帮 12 )透水 13 )放炮 14 )火药爆炸 15 )瓦斯爆炸 16) 锅炉爆炸 17) 容器爆炸 18 )其他爆炸 19 )中毒和窒息 20 )其他伤害,3.3按照危险源的状态分类,3.3.1第一类危险源 3.3.2第二类危险源,3.3.1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

16、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 1) 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2)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和场所。 3) 能量载体。 4) 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和场所。 5) 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和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 6) 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能燃烧爆炸的物质等。 7) 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和场所。 8) 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3.3.2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