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 藤野先生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965451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 藤野先生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 藤野先生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 藤野先生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 藤野先生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 藤野先生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 藤野先生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 藤野先生教案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藤野先生备课教师 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时4课题藤野先生课型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联系上下文,体会反话正说的妙处;3、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重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难点教学用具教学环节二次备课复习新课导入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识记内容2、熟读课文,理顺文章结构。二、教学过程:(一)导课:(2分钟)同学们,身在国土,也许你感觉不到对祖国的那份深挚的感情;一旦远离了国门,你的心境将会发生异样的变化!暑假里,火热的奥运带给你多少丰富的爱国情感呢?此时,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的尊严和

2、力量!然而,你们知道,在上个世纪初期,尚是腐朽的清政府统治时期,一个留学生的心酸吗?我们不妨随着鲁迅先生的穿透世纪之笔,去看一看,听一听!(板书:藤野先生)课 程 讲 授1、简介鲁迅与朝花夕拾:即夕拾朝花,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总题旧事重提后改题为朝花夕拾。2、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记叙了1904年夏末到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断。(二)检查预习:(13分钟)1、生字正音:绯(fi)剖(pu)扒(p)逊(xn)喝(h)采匿(n)瞥(pi)寒颤(chn)熳(mn)髻(j)荟(hu)诘(ji)杳(yo)深恶(w)痛疾2、词语释义:课下:烂熳、油光可鉴、宛如、抑扬顿挫

3、、不逊、匿名、介意、犹言、诘问、凄然、适值、杳、深恶痛疾补充:绯红:鲜红。绯,红色喝采:大声叫好。喝,大声喊叫。瞥见:一眼看见。很快地看一下。教诲:(书)教训。深恶痛疾(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痛,痛恨。疾,痛恨。3、巩固基础知识。(二)读课文,找寻本文的组材线索,理顺文章结构:(20分钟)师点拨:(1)课文交待了哪几个地方?东京日暮里、水户、仙台、回到国内(北京)(2)由此可见,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本文写作顺序)由此可将本文划分成三大部分(3)篇章结构:第一部分(1-3):在东京所见所感,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第二部分(4-35):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

4、,受藤野先生教益,以及弃医从文的原因。第三部分(3638):写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从藤野先生精神品格中受到的激励和鼓舞。(三)生熟读课文。(10分钟)1、理解基础知识在课文中的运用2、印证段落层次划分方法3、思考本文的线索:以“我”的生活和思想的变化为线索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归纳中心2、通过协作学习解决第一部分的问题。二、教学过程:(一)堂清上节课的基础知识:(5分钟)(见提纲)(二)读课文,准备交流预习内容:(30分钟)1、小组交流(每个同学都可以发言)2、班级交流(小组长有选择地将小组讨论的问题进行交流)3、师点拨:细读课文,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东京

5、的所见所感以及转到仙台求学原因在仙台:写沿途所见、初到仙台所受到的“优待”、记与藤相识相处中的几件事、弃医学文的原因、惜别回国以后:怀念。体现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二)简略分析第一部分指明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作者是在何地结识藤野先生的?本来作者是要到东京学医救国的,为什么又转到仙台?讨论明确:(1)对东京的失望。从开篇“东京无非是这样”可以看出。(2)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他们盘辫子,赏樱花,学跳舞,附庸风雅,追求时髦,不学无术。几个小问题:“我”:作者(知道为什么吗?)“我”对东京的印象如何?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厌恶、失望第一句话写留学生抓住的特征是什么?运用的表达方式、修

6、辞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他们是怎样的人?辫子帽子脖子描写;夸张、反语不学无术思想腐朽附庸风雅注:“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运用了反语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不学无术生活的讽刺、厌恶。“实在”一词,在这里起到增强讽刺效果的作用。本段首尾句表露作者怎样的感情?首句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尾句对清留学生的厌恶之情“除”字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摘”?慢慢脱、小心翼翼。形象地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摘”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作者写第一段文字的用意是什么?A、嘲讽“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露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B、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前两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词句冷嘲热讽“清留学生”

7、的丑态?“盘着大辫子”“油光可鉴”“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响得震天”“烟尘斗乱”“精通时事的人”“那是在学跳舞”等表现他们是怎样的人?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这部分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起到什么作用?正因为对清留学生的厌恶、对东京的失望,作者才决定到别处看看,由此自然引出仙台之行与藤相识,起到了铺垫与反衬作用。(三)小结:(2分钟)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散文。文章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断。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写了作者对他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并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

8、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四)巩固并整理课堂笔记(8分钟)(五)布置作业:A、B整理笔记。B、做随练:一、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研析课文第二部分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二、教法与学法:通过示例,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分析的方法三、教学过程:(一)堂清上节课所学内容:(见提纲)(5分钟)(二)研析课文第二部分:(30分钟)实施:1、小组交流2、集中点拨:“我”与藤相识相知过程中,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高贵品质?示例:A、概括事例:检查并订正讲义精神品格:工作认真负责学生自己试着概括出其它:B、纠正解剖图严谨治学(对

9、学生严格要求)C、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D、了解裹脚情形求实精神拓展:作者在仙台医专学习两年左右时间,与恩师间发生了许多故事,作者为什么独独选取这四个事例?A、最能体现先生正直、善良、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B、从治学、工作态度等不同角度表现先生的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完美、内容充实。作者由东京去仙台途中所经地方很多,为什么独记得“日暮里”“水户”两地名?“日暮”有“日暮穷途”之意,从而使作者联想到祖国的现实(清政府腐朽、国家内忧外患),触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水户”是反清至死不渝,忠君爱国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对这个具有民族气节的人产生敬慕之情。总之,这两个地名都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通,因此

10、不忘。“大概-吧”含义?A、仙台的中国留学生少B、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先生的外貌,抓住了哪些特征描写的?表现人物什么特点?(黑瘦)生活俭朴、治学严谨联系当时实际,鲁迅先生之所以对藤野先生有着刻骨铭心的印象和感情,除藤野先生高尚、性格伟大之外,就鲁迅本身而言,是因为?作者身为弱国国民,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性格十分敏感,格外看重藤野先生的友谊。(6)藤野先生如此高贵的品质,对“我”又十分关爱,按理“我”应留在日本仙台完成学业,可什么又改变了志向?发生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伤害作者的民族自尊心,也使他清楚地认识到学医是救不了国,要救国首先要救治人

11、的精神,文学正有此作用,鲁迅先生决定弃医从文。这是鲁迅先生爱国情感的具体体现。(7)作者既然是写老师的,表现老师的高贵品质,为什么要写这两件事?第一,从侧面表现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第二,为下文惜别、思念埋下伏笔。(三)小结:(2分钟)本文主要通过选择典型事例,来体现藤野先生光辉人格的永恒魅力。(四)做随课训练二并巩固(8分钟)第四课时一、学习目标:1、分析剩余课文2、学习本文主要写作特点:抓住特征,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刻画人物3、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二、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10分钟)(二)汇总并点拨:(30分钟)1、本文除了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外,还

12、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2、由全文可知,鲁迅先生去日本东京的目的是学医救国而后离开东京到仙台的原因是对东京的失望,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到达仙台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是日本军国青年的歧视;国人的麻木。目的是:以文学的方式来救治国民的灵魂。3、围绕“我”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匿名信事件:表现了鲁迅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电影事件: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挫伤,从而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重要,弃医学文是他爱国的思想感情的集中表现。4、难句释义:“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上句1、2句之间本无因果关系

13、,作者却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深刻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慨和抨击。也无怪他们疑惑,写出作者在遭受凌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5、第三部分写了作者回国之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作者具体是通过哪几件事写出这种怀念之情的?哪些句子又写出了作者从先生那里受到的激励呢?收藏讲义;悬挂照片;多写文章,与反动派斗争到底。(三)写作方法:1、脉络分明,有条不紊:(1)回忆藤野先生: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怀念的顺序来记叙。(2)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2、抓住特征,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刻画人物。(1)对藤野的外貌描写:生活俭朴,治学严

14、谨(2)对作者耐心的辅导,不写全过程,只抓住细致地订正和修改讲义的细节:认真负责的态度。(3)写“清国留学生”:抓住盘辫子这个细节,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的辫子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的思想本质,也反映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感。3、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三)课堂学习内容巩固:(10分钟)(四)回归目标,总结全文先引导学生自己加快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学习重点是什么?知识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收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中心在于赞颂先生高贵的品质。为了突出这一中心,作者精心选择了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订正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情形),从不同侧面使一个正直、善良、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学者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是我们学习这一课的重点。另外,本篇文章取材广泛,从东京到仙台再回国,表现形式也是灵活多样,时而记叙,时而议论,时而抒情,但在安排文章结构上,作者始终围绕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放有收,散而不乱,充分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