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944485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共60分)海峡是连接两大海域的狭窄通道,地理位置特别重要,不仅是交通要道、航运枢纽,还是“兵家”必争之地。据此完成1-2各题。1图中代表白令海峡的是Aa Bb Cc Dd2图中海峡是亚洲和欧洲分界线的是Aa Bb Cc Dd读“台湾岛森林、河流和铁路分布示意图”,回答3-4问题。3导致台湾的主要铁路和城市都靠近沿海 呈“环岛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C气候

2、因素 D矿产因素4台湾岛内森林分布的差异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下图是两组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图,读图回答5-6问题。5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 B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C甲、乙两省以河流为界 D丙、丁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6对在甲、乙两省旅行常见地貌景观叙述正确的是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B地表平坦,一望无际C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D平原为主,丘陵间杂E读右图,完成7-9各题。7B处的地表主要的自然景观是A荒漠 B森林 C草原 D沼泽82017年2月中国驶往欧洲的货轮经过D岛屿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3、A顺风顺水 B飓风活动频繁C正值雨季 D新茶上市9有关E河流下游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该国的文化、交通中心 B以水稻为主的灌溉农业区C新兴的电子工业区 D棉纺工业中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0-12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地均为荒漠 B地年降水量最少C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地比地年温差大11地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其主要原因是A海平面升高 B全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C大型工程建设不当 D地势低平,容易积水12国半岛的东西沿海地带最主要的农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茶 D黄麻读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回答13-14问题。13导致、两地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4、 C地形 D大气环流14与东北林区相比,所在林区树种较丰富的根本原因是地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光照充足、热量丰富C年均温高、降水充沛 D纬度低、相对高差大下图为某区域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5-16问题。15影响地年平均等温线弯曲以及影响地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洋流、沙漠 B洋流、地形C沙漠、纬度 D纬度、地形16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 B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炎热C矿产资源较贫乏 D经济较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下图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完成17-18问题。17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地广人稀 气候宜人 交通便

5、捷 矿产丰富A B C D18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气温较适宜 位于平原地带 开发历史较长 经济相对发达A B C D读下列四幅图,回答19-20问题。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山脉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B山脉东侧为水稻,西侧为谷子C山脉是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D山脉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20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条山脉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都比较丰富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

6、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3.交卷时只交卷II,卷I不交题号卷I卷II总分得分选择题答案卡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40分) 21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在海边兴建油港码头,应建在A处还是B处?说明理由。(3分)(2)港口用电,计划在C处或D处利用水力发电各有其优势,你认为建在哪一处更合理?试分析其原因。(2分)(3)规划在E或F地建一个石化工业区,哪一个更为合理?试分析原因。(3分)22读南苏丹及附近地区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1)南苏丹首都朱巴位于纽约

7、(41N,74W)的 方向。(2)某考察队员从地出发,先向北走110千米,接着向东走了100千米,再向南走100千米,最后向西走100千米,则终点位于出发点的 方向。(3)甲,乙两幅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小的是 图;若甲图中地和地的图上距离为3.33厘米,则甲图的比例尺约为 (数字式)。(4)南苏丹位于 半球、 半球,位于 地区(五带)。23下图中,甲示意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的分布,乙示意澳大利亚局部农业类型分布。读图并结合所学,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1)分析澳大利亚乳畜业的分布特点及主导因素。(2分)(2)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世界典型的小麦绵羊业农业区,简析其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及限制性

8、因素。(7分)(3)描述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6分)注:24、25两小题为选做题,请考生任选一题做答24【自然灾害与防治】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10分)25【环境保护】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比较落后,大多数垃圾进行简易填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然条件下,利用坑、塘、洼地将垃圾集中堆置在一起,不加掩盖,未经科学处理的填埋方法。据此,结合“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9、(10分)国家填埋(%)堆肥(%)焚烧(%)回收(%)美国6381019德国4623616西班牙6417613中国702055(1)据表中信息,比较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上的异同。(4分)(2)指出简易填埋垃圾的主要危害。并提出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合理化措施。(6分)高二地理参考答案2017.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共60分)参考答案1-5ACACC 6-10CAABC 11-15DBCDB 16-20CCCDC二、综合题(40分) 21(8分)(1)A处,等深线密集,水深;是天然小港湾,易于避风;离油矿近,运输方便(3分)(2)C

10、处。原因:上游有两条支流,地处迎风坡,水量较大;离油港近,架设线路短;(2分)(或D处更合理。原因:等高线密集,落差大;从D处到油港坡度平缓,架线容易。)(3)F处更合理。原因:地处主要公路交汇地区,对外联系方便;地处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区大气污染小;地处河流下游,对城区水源污染小。(3分)22.(7分)(1)东南(2)东北(3)甲、1:200000000 (4)北、东、热带23.(15分)(1)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城市周围;主导因素是市场。(2分)(2)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业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市场广阔;对外交通便利;政府政策鼓励与支持。水源不足(7分)(3)分布特点:降

11、水从北、东、南三面呈半环状由沿海向内陆地区减少成因: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北部和南部主要受季节性来自海洋的湿润气候影响较多;东部受信风、暖流及山地阻挡作用,较为湿润。(可酌情给分)(6分)24.【答案】(10分)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25.【答案】(10分)(1)相同点:以填埋为主。不同点: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较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堆肥较少。(4分)(2)危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土壤污染等);危害人体健康。措施: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发展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回收利用等水平)。(6分)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