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感应 4.7.1 电磁感应综合复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943242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感应 4.7.1 电磁感应综合复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感应 4.7.1 电磁感应综合复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感应 4.7.1 电磁感应综合复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感应 4.7.1 电磁感应综合复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感应 4.7.1 电磁感应综合复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7.1电磁感应综合班级 小组 姓名 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楞次定律内容,能说出阻碍含义,并能熟练应用其扩展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回顾电磁感应定律有关内容,能熟练求解感生、动生电动势及转动切割问题(3)通过回顾闭合电路有关规律结合电路特征,能求解有关电压、电势差问题(4)通过实例分析,能准确把握感生、动生电动势的实质,并正确解释有关问题(5)通过对电磁感应电路的实例分析,能准确找出等效电源,画出等效电路图【重点难点】重点:楞次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难点:分析电路特征画出等效电路图并求解有关电压、电势差【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1总结写出楞次定律的内容、对阻碍的理解及

2、扩展应用的规律。2写出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写出感生电动势的求解公式。3写出右手定则内容、求解动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并分析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总结求解两种切割方式下,动生电动势的求解方法。(二)深入学习1.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例1】如图所示,螺线管B置于闭合金属环A的轴线上,当B中通过的电流减小时, 则( ) A环A有缩小的趋势 B环A有扩张的趋势C螺线管B有缩短的趋势 D螺线管B有伸长的趋势2有关感应电动势的理解及计算【例2】如图所示,长L1宽L2的矩形线圈电阻为R,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边缘,线圈与磁感线垂直求:将线圈以向右的速度v匀速拉出磁场的过程中,(1)拉力F大小;(2)

3、拉力的功率P; (3)拉力做的功W; (4)线圈中产生的电热Q;(5)通过线圈某一截面的电荷量q.2产生动生电动势的两种切割方式有关问题【例3】如图所示,把总电阻为2R的均匀电阻丝焊接成一半径为a的圆环,水平固定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一长度为2a、电阻等于R、粗细均匀的金属棒放在圆环上,与圆环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当金属棒以恒定速度v向右移动,且经过圆心时,棒两端的电压UMN为()ABav B2Bav C.Bav D.Bav【例4】如图所示,ab为一金属杆,它处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可绕a点在纸面内转动;S为以a为圆心位于纸面内的金属环;在杆转动过程中,杆的b端与金属环保持良好接触;A为

4、电流表,其一端与金属环相连,一端与a点良好接触。当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某时刻ab杆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刻()A.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方向由c向d,作用于ab的安培力向B.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方向由c向d,作用于ab的安培力向C.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方向由d向c,作用于ab的安培力向D.无电流通过电流表,作用于ab的安培力为零(三)迁移运用有关电压的分析求解应用1.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与磁场方向垂直长度为L的金属杆aO,已知abbccOL/3,a、c与磁场中以O为圆心的同心圆金属轨道始终接触良好一电容为C的电容器接在轨道上,如图所示,当金属杆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以O为轴,以角速度顺时

5、针匀速转动时()AUac2UabBUac2UbOC电容器带电量Q4/9BL2CD若在eO间连接个理想电压表,电压表示数为零应用2.光滑金属导轨L=0.4m,电阻不计,均匀变化的磁场穿过整个导轨平面,如图甲.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金属棒ab的电阻为1,自t=0时刻开始从导轨最左端以v=1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则( )vA.1s末回路中电动势为0.8VB.1s末ab棒所受磁场力为0.64N C.1s末回路中电动势为1.6VD.1s末ab棒所受磁场力为1.28N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