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941367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汇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广东省语文适应性测试作文立意作文审题立意解读(一)广东省2016年高考适应性测试作文题“流浪汉与好心先生”审题立意浅析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两个流浪汉在街边举着牌子,上面写着“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一位先生上前说:我可以给你们一份工作。流浪汉拒绝了。于是,这位先生也举了一块牌子,站在他们身后,牌子上面写着:“我给他们提供了工作的机会,但他们拒绝了。”流浪汉很尴尬,想要换个地方,这位先生又跟了过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我的解读:这则材料选取了当下社会比较常

2、见的一个场景流浪汉街边“晒”身世(遭遇)、博同情以求得路人在经济上的援助作题材,应该说,这样一个题材,不管是对农村的学生,还是对城里的学生,都是比较熟悉的,具有普适性和可写性。在中国,流浪汉街边乞讨现象自古有之,它是众多社会现象中很常见的一种。在古代,老百姓往往会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而被迫流浪、以乞讨为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大大减少了,但依然存在,究其原因,除了确实是自身原因(残疾,缺乏自理能力)外,还因为它有了新的“使命”骗钱,通过可怜的身世或者不幸的遭遇骗取路人的同情并获得经济上的支助,不劳而获。材料中,那位“好心先生”的非同一般的热心肠行为让两位流

3、浪汉的真实目的暴露无遗原来,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温饱,也不是工作的机会,而是金钱。或许,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两位流浪汉所举牌子的信息都是假的。对于这种行为,“好心先生”选择了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揭穿,并决定一揭到底。本次作文题,出题者只是客观地叙述了这么一件事,并没有就事件发表任何的观点和评论,叙述的语言也看不出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这就需要我们的考生在审题立意时作出正确的选择。考生可以从流浪汉这个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从“好心先生”的角度立意(如果抛开这两大方面,从“社会的不公”“论工作的重要性”“如何防诈骗”“和陌生人沟通的注意事项”“欺骗无处不在”等方面进行立意则有偏题之嫌),开放性较大,就这一点上,

4、和当下大家热议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有那么一点点的相似性,但就整体而言,和2015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不过,话也说回来,虽然材料并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和价值评判,但考生在立意时应该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就是你的立意(观点、思想)最好要符合社会主流思想,要体现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对流浪汉的行为提出批评和否定、对“好心先生”的行为表示认可和肯定的立意,或许才是本作文题的最佳立意,反过来,可能就有点悬了。鉴于此,本人认为以下立意较为妥当:1好逸恶劳要不得/做人要懂得自力更生(流浪汉角度)2利用可怜骗人最可恨(流浪汉角度)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流浪汉角度。注意:此“可怜”要

5、加双引号)4与欺诈行为斗争到底(“好心先生”角度)5要敢于揭穿欺诈行为(“好心先生”角度)6你若欺诈,我必揭穿(“好心先生”角度)附:材料作文写作建议:沿袭了2015年高考全国卷的风格,本次作文题的要求是“选好角度”“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本人觉得考生在行文时可参考一下思路(以议论文为例):第一段:“引”简单地回顾材料内容,选好角度(流浪汉或者“好心先生”),并鲜明地表明自己对其的态度(褒或者贬),切勿模棱两可或面面俱到。第二段:“议”围绕材料内容,就其行为进行适当的评论,说明你对其褒(贬)的理由,探究事物本质,得出做人、处事等方面的中心论点。中间段:“联”依据材料内容,结合书本知

6、识、影视动态、历史事件、热门素材或身边现象,从古今中外正反等多方面进行举例论证,可适当引用一下名言警句,尝试打一打比方,通过多种论证方法,对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行深入的论证。结尾段:“结”再次回归到材料内容上,强化中心论点。以上是本人的一些个人见解,如有不当,请多多指正,也欢迎大家提供优秀的下水作文。 作文审题立意解读(二)从材料类型上看,这是一则叙事性材料。新材料作文的一个特点就是立意角度的多元化,考生既可以选择流浪汉作为角度,也可以选择好心先生作为角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材料各个部分的比重是相等的,流浪汉的角度固然不能算错,但选择好心先生的角度会更切合核心立意。为什么?从材料的重心上看,材料显然想

7、让学生发表对好心先生的行为的认定与判断,流浪汉的行为在整个事件中处于次要地位。也就是说,从地位上讲,流浪汉与好心先生在材料中的地位不相等,他们不是同类视角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首先来看流浪汉的角度,我在网上读到一篇相关的审题立意的文章,文章说:“那位好心先生的非同一般的热心肠行为让两位流浪汉的真实目的暴露无遗原来,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温饱,也不是工作的机会,而是金钱。或许,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两位流浪汉所举牌子的信息都是假的。对于这种行为,好心先生选择了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揭穿,并决定一揭到底。”也就是说,在这篇文章的作者看来,流浪汉的行为完全是一场骗局,而好心先生则是一名揭穿骗局的勇士。在此基础上

8、,立意便定为:与欺诈行为斗争到底、要敢于揭穿欺诈行为、你若欺诈,我必揭穿等。其实这是有问题的。从材料上看,这则材料虽然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但并不意味着流浪汉就是骗子,材料中也没有任何信息透露出流浪汉是在设计一场骗局。虽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我们立意的基础不能是推测,而是要扎扎实实地立足于材料本身。这就像法官断案,结论只能来自确切的证据,而不能是主观臆测。只要有其他可能性,就不能轻易得出确定性的结论。例如材料中的流浪汉一定是骗子吗?有没有其他可能,例如流浪汉本身的价值观念有错误,就是想不劳而获,作为路人,既可以施舍,也可以视而不见,因为流浪汉并未在主观上设计某种阴谋以达到敛财的目的。因此,我们不

9、能先在地认定这就是一场骗局。在材料中,流浪汉之所以成为流浪汉,直接原因是因为破产导致无家可归,暂时的物质生活也出现了问题。好心先生出于帮助他们的目的,希望提供给一份工作,但被拒绝了。这就说明,流浪汉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他不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体面的生活,甚至换取一碗饭吃,这其实是典型的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心态。好心先生的行为并不在于揭穿骗局,而在于激励他们甚至是逼迫他们追求上进,通过双手换取劳动果实,希望给他们一份工作,改变他们的生活。好心先生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他是用心良苦,不带有其他不纯粹的目的。从文章写作的角度看,部分考生会选择流浪汉的角度,批判他们的行为以及背后的价值观念,部分考生

10、会选择好心先生的角度,对其行为表示支持与赞赏。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文章便会千篇一律,出现“一边倒”的状况,更可虑的是,考生可能会站在某种道德的制高点,对流浪汉与好心先生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这样的立意难免单一,缺少思辨性。所谓思辨,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辨析。就拿好心先生来说吧,他的行为固然值得称道,但完全正确吗?绝对合适吗?首先,流浪汉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本质上是他的自由,他们不就是好逸恶劳吗?他们妨碍他人的生活了吗?妨碍社会的正常运转了吗?他们没有主动行骗,是否得到金钱完全取决于路人的态度。或者说,他们的行为虽然与主流行为方式不符合,但没有违反法律,甚至没有违反公共道德。作

11、为路人,或者好心人,可以对其进行规劝,也可以提供恰当的帮助,但采取如此咄咄逼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方式,恐怕有点太过火了。其次,流浪汉拒绝了工作,说明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方式有问题。作为真诚想帮助他们的好心先生,仅仅是采取某种极端的手段“逼迫”他们就范,强行塞给他们一份工作,意味只要有一份工作,流浪汉就可以获得温饱,甚至获得体面的生活。这种想法未免过于简单。不能内心深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不能从价值观角度改变他们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只是采取某种直接简单的行为手段,恐怕是治标不治本。即使他们得到了工作,思想观念与价值观不改变,他们的生活依然得不到根本的转变。范文:莫让高尚成为卑劣者的通行证广东佛

12、山顺德乐从中学谢植宣面对流浪汉的举牌讨乞,多数人要么选择视而不见,唯恐避之而不及,要么出于对人性的信任,施以金钱,以表善心,材料中的好心先生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我可以给你们一份工作。而这善意的帮助却无意间暴露了人性中卑劣的一面,他们需要的是不劳而获,而非自立自强。无疑,这两个流浪汉在利用我们的善良人性、高尚的灵魂,所以,当这位先生举牌揭露他们的骗局时,流浪汉尴尬了,因为他们发现,在这位先生面前,他们的谎言无法继续,他们的卑劣暴露无遗,高尚不再成为卑劣者的通行证。诗人北岛在回答一诗中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或许,这才是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感伤与绝望。

13、我们不畏惧人性的卑劣,但无法接受善良、高尚成为了卑劣的通行证,让卑劣者得逞,让善良者受伤,让高尚者无力。而且当这样的伤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我们不再相信人性的真善美,不再用善意的目光看待这个无法确定的世界,不再用高尚的灵魂去触摸这个冰冷、沉沦的人间。此情此景,或许,尴尬的不是这两个流浪汉,而是每一个还依然对这个世界报以信任的善良者、高尚者,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我错了吗?是的,我错了吗?当我看到那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举起牌子向我求助的流浪汉时,我究竟是选择挥袖而去还是施以援手?如果我选择了施以援手,我究竟是救人于危难还是助长懒惰?如果我的善良,我的高尚最终是把人引向更为卑劣、更为沉沦、更为迷失的境地

14、,那么,究竟是人性的恶还是方法方式的恶?而这所有一切的疑问或许在现实的世界里都难以找到唯一的答案,因为善与恶的碰撞,高尚与卑劣的交锋,永远不像数字加减般如此清晰明了。佛祖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而众生自然也包括那邪恶、卑劣的众生,这是佛祖的回答。但遗憾的是,我们难以做到如佛祖般的大慈大悲,我们只是众生,就如材料中的那位先生,当其得知流浪汉所说的帮助是不劳而获而非自立自强时,当其得知自己的善良、高尚成为流浪汉谋利的通行证时,他选择的是揭穿流浪汉的虚伪与卑劣。这是人性使然,也是对善良的人性的捍卫,因为,真正的善是引人向善,真正的帮助是引人自助,而不是简单的给予,不是黑白不分的姑

15、息与纵容。所以我们敬仰那些闪耀着神性之光的大慈大悲者,但在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更应思考的是让善良的人性得以延续,让高尚的灵魂得以传递。善良之心,高尚之魂,更不能成为丑恶、卑劣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世界,理应如此。2016年3月5日上午12时题目:两个流浪汉在街边举着牌子,上面写着“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一位先生上前说:我可以给你们一份工作。流浪汉拒绝了。于是,这位先生也举了一块牌子,站在他们身后,牌子上面写着:“我给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但他们拒绝了。”流浪汉很尴尬,想要换个地方,这位先生又跟了过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