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项目可研报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391514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项目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项目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项目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项目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项目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项目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项目可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机服务可研报告存在问题针对农机服务可研报告这一 ppt,规划看似合理但在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1.关于购买农机具,并没有合理的考虑到农机具品牌功能问题,一味购买,没有考虑实用性2.农机具购买规划不合理,并没有考虑机具价格会随时间变化的问题3.农机具购买后的放置问题也并没有考虑,所设计的库房并不足以存放购置的设备4.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如果农民的土地不足以连成片,设备的使用问题5.合作社成立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也没有考虑一、概 要(一)项目名称浚县鹤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二)建设单位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鹤集团)。(三)主管单位浚县王庄乡人民政府。(四)依托单位浚县

2、农业机械管理局。(五)实施区域浚县王庄乡。(六)建设目标三年内,建成组织健全、配置齐备、功能完善、运行合理的实体机构。2010 年,新购置联合收割机 150 台、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 150 台套;2011 年,新购置联合收割机 150 台、购置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 150 台套;2012年,购置联合收割机 200 台、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 200 台套,总量达到 1000 台套。开展承包式、定单式等专业服务,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吸纳全乡 7 万农民以土地、机械、资金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完成土地托管代种 16.2 万亩,实现机械化作业面积

3、16.2 万亩。二、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规划实施区为浚县王庄乡。该乡属安阳、濮阳、新乡、鹤壁四市辐射带中心。位于县城北部,东接善堂镇,南邻黎阳镇,东北与内黄二安乡接壤,北有卫河与汤阴县五陵镇为界,西隔卫河与屯子镇相望,总面积 110 平方公里,16.2 万亩耕地。辖 51 个行政村,76 个自然村,334 个村民小组,16216 户,71300 口人,农业人口 67100 人,非农业人口 4200 人,全乡社会劳动力 3197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 28156 人,从事第二产业的有 2006 人,从事第三产业的 1808 人。该乡交通发达,濮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五浚、浚北两条公路纵贯,善大公路

4、横穿,实现了村间道路、生产路硬化。地势平坦,水利条件尚好,已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格局。该乡属豫北古黄河故道平原,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年平均气温 14.2-15.5,年降水量 349-970mm,年日照时数 1787-2566 小时。该区域推行 “一年两作”或“三熟制”农业耕作模式。小麦年播种面积 15.4万亩,玉米播种面积 13.8 万亩。该乡为河南省粮食生产 30 强乡镇、国家优质小麦种植基地、优质玉米育种基地、优质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集散地。三、投资企业简介项目建设投资企业为河

5、南中鹤集团。该集团位于鹤壁市浚县王庄乡工业区,成立于 1995 年,占地 1000 亩,员工 1200 多人。集团下辖淇雪淀粉、中鹤纯净粉、淇淇食品、中鹤粮油、中鹤营养面业等多家子公司。中鹤集团总资产 8.26 亿元,是以玉米淀粉及淀粉制品深加工、小麦专用粉深加工、营养调理面生产、中高档系列糖果加工、粮食存储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是我省目前规模较大的大型农产品加工基地。该集团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浚县及周边县市种植业发展。自集团公司成立以来,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大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劳动力度,实现了公司农户双赢的目的,培育发展玉米、小麦种植基地 30 万亩,

6、同时还带动了当地运输、养殖、食品加工等行业同步发展。是国家财政参股企业、国家十一五食品安全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基地、河南省重点龙头企业。诚信的服务理念与雄厚的经济实力,将为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建设奠实基础。四、项目建设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虽然能解决农民温饱却无法带来富裕。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告别乡村进城打工。守望土地的农民无法创造高收益,被农民放弃的土地,高产田变成了低产地。2007 年,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成立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业部

7、出台意见,要求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将之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几年来,全国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社纷纷兴起。这些合作社在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王庄乡虽然是传统的粮食高产乡镇,但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问题显现出来。一是人多地少,依靠农业收入很难致富;二是多数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敷衍土地;三是小片经营,土地不平,蓄水性能差,产量得不到提高;四是绝大多数属于沙质土壤,得不到深翻改良,且长期以来化肥,土地出现板结;五是单一的种植模式,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农机资源闲置,效益低下;六是农业机具得不到更新换代,诸如大型联合收割机、小麦免耕播种机

8、、激光平地机、喷灌、植保机械等新型机械得不到充分利用。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的诞生,能够妥善解决以上问题,为推进本区域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做出重大贡献。五、合作社拟建规模(一)合作社场址建设新建一处集农机服务维修、农技培训学习、农资批量储备和多项办公于一体的合作社场院。位置确定在中鹤集团南1.5 公里处。聘请鹤壁市规划设计院专家,正在策划设计之中,预计 2010 年底可建设竣工,交付使用。(二)场院建设规模及布局本着“高起点、节约型、规范化”的原则,初步计划为:占地 33000 平方米(50 亩)。“五室五库”设施。 “五室”有: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培训室)、值班室和厨室

9、。“五库”有机库、油库、维修库、配件库和农资材料库。“五化标准”:布局合理化、路院硬化、场所亮化、周围绿化、环境美化。(三)新增机械和服务能力合作社注册资金 3000 万元。本着“超前性、实用性、规模性”的原则,利用三年时间,新购置大中型农用机械 1000 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 5 万千瓦。满足本区域 16.2 万亩正常作业的需要,并辐射周边跨区作业。1、2010 年,自筹资金与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相结合,购进大型联合收割机150 台,大中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机具 150 台套。满足 4.5 万亩农田适时作业。2、2011 年,购进大型联合收割机 150 台,购进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150

10、 台套。满足 9 万亩农田适时作业。3、2012 年,购进大型联合收割机 200 台,购进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200 台套,两种农机总量各达到 500 台套。使 16.2 万亩农田实现全程作业机械化。在保证全乡农作物适时作业的同时,适当跨区域作业。六、内部管理及运作方式(一)组织设置与职责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为中鹤集团单独核算单位。其组织设置为:合作社理事会,设理事长 1 名、副理事长 2 名。理事长负责合作社的全盘工作,一名副理事长负责业务工作;一名副理事长负责财务工作。下辖“一室五部”:“一室”为:综合室:负责内务办理、对外协调、发展策划、信息搜集传递、上通下达;“五部”分别为:机务部

11、:负责机耕、机播、机收、机动调运;修配部:负责农机零配件供应销售、对内对外机械维修; 排灌设备部:负责农田灌排设施安装、运行、维护; 农资植保部:负责化肥、农药、种子供应、病虫害防治; 粮食购储部:负责粮食购运。各部设部长、副部长、财务员各一名,业务员若干名。对口吸纳股份经营者加入合作社,承担服务业务。(二)管理制度为了达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健全各项农机合作社规章制度,有章可循,制度上墙。上墙制度有:合作社简介、章程、服务区域图。以及理事会、执行监事、财务、安全生产等各项制度,不断加以完善,以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三)合作模式农民以自己的承包田或拥有的农业机械为入股资产,按照土地数量、

12、入股的农机资产的多少确定股份和利益分配。按照股份制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农户提供服务选择:一是农户将承包田中长期托管给合作社经营,合作社定期向农户结算租赁款,农民不用种田就能拿租金;二是农户自主经营,由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或有选择性的机械化服务,农户向合作社交纳相应的服务费,每季收获的粮食全部出售给合作社;三是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选择合作社为其提供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并交纳相应的服务费,日常相对轻松的田间管理自己承担,粮食收售权归农户。(四)服务项目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户以资金、农机具或土地托管等形

13、式自愿加入合作社,成为本社社员。在统一组织协调下,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机耕、机播、机灌、机收、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运输、农机具维修、维护、农产品回收等主要内容的系列化服务,并为农机户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农机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维修、信息中介等社会服务。七、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预算(2010 年度)1、场院建设。投资预计为 500 万元。用于征地、场院建设、办公器具购置等;2、农机具购置。(1)购置联合收割机 150 台。每台 14 万元,需资金 2100 万元。(2)购置大型拖拉机 150 台。每台 7 万元,需资金 1050 万元。(3)购置小麦免耕播种机 150 台。每台 1.4 万元,

14、需资金 210 万元。(4)购置秸秆还田机 150 台。每台 7000 元,需资金 105 万元。(5)购置 150 台玉米播种机。每台 3000 元,需资金 45 万元。(6)购置 150 台激光平地机。每台 2 万元,需资金 300 万元。(7)其它农机及农机配件 500 万元。合计以上七项,共计资金 4810 万元。(二)资金筹措2010 年,购置各类农机具计划投资 4310 万元。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自筹资金3017 万元,申请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1293 万元。八、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分析1、实现标准化作业,可以提高耕种质量,粮食单产能增加 15%以上;2、实现“四统一”即统一播种

15、、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收购。收购价格高出市场价格 10%,亩均经济效益增加 300 元以上;3 实现连片作业,亩均生产成本可降低 20 元以上。(二)社会效益分析 1、通过土地转租、合作化联合和专业化服务来实现粮田的规模经营,符合大多数农民的愿望。2、优化资源配置,转换经营机制,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实现了“双赢”目的。3、利用合作社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专业化优势,向农业“产前”“产后”延伸,向粮食加工、销售产业、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三)生态效益加强农田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了农村的柴草堆放,杜绝了

16、脏乱差,对于农村美化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九、项目组织管理与运作项目由浚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和王庄乡人民政府监督管理,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理事会组织实施。(一)组织保障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选派一名领导任组长,王庄乡政府和浚县农机管理局各选一名主要领导成员任副组长,县乡土地、财政、农业等单位派人参加全程监督指导,负责项目管理与协调。合作社对项目主管单位签订合同,保证项目的稳妥运营。2、成立项目实施小组。由浚县农机管理局和王庄乡人民政府领导参与,部分合作社社员参加。其主要职责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任务;与农民签订农机化作业合同,土地流转协议,为其开展农机化作业服务,并探索制定技术规程或作业模式;及时上报技术工作总结,以及传达项目实施进度等,做好与项目相关的其它工作。(二)措施保障1、宣传发动。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领导汇报通报情况;全方位、多层面召开宣传发动会,现身说法、算账对比宣传发动,让群众充分理解项目实施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提高农民的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