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銮湾技术方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85174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銮湾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马銮湾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马銮湾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马銮湾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马銮湾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銮湾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銮湾技术方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方案1、测区概况1.1 测区位置及面积*1.2 测区基本状况及特点测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湿度较大,但下半年野外观测调绘作业受雨湿气候影响较小。1.3 测区困难类别本招标项目工程地处*地区,主要位于地下,交通便利,测区类别按类。2、作业依据2.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2.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2.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简称“规范”);2.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2.5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

2、B/T20258.1-2007);2.6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2.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2.8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2.9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2.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3、已有资料的利用测区内及周边有高等级GPS控制点、等等水准点,该成果平面坐标为“92厦门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经现场踏勘,高等级GPS控制点、水准点,点位保存完好,可作为E级GPS点、二级导线、图根

3、控制的平面及高程之起算。4、平面控制网测量利用测区范围内和周边高等级GPS控制点,加密布设E级GPS点,以光电测距导线作为补充,作为测区首级平面控制网。便于发展地面和地下图根导线,以满足测图和三维激光扫描的需要。4.1 E级GPS测量4.1.1 E级GPS技术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有关条款执行。项目等级平均距离(KM)a(mm)b(110-6)卫星高度角有效卫星数强度因子PDOP时段长度(min)数据采样间隔(s)最弱边相对中误差E0.45101015484510-301/200004.1.2 GPS选点要求 E级GPS待定点至少应保证有两点通视

4、,以满足图根导线布设的要求。点位应选在基础稳定、土质坚实的地上,以便长期保存利用。 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机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 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附近不应有强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4.1.3 GPS点的埋设要求 在水泥路面上埋设时,用切割机切割成20cm20cm的正方形边框,边槽深0.5 cm,宽0.5 cm,中心用冲击钻钻孔,埋入标志,并用混凝土固紧,控制点埋设时,标志面与路面平,钢筋顶部不允许高出地面太多。 在沥青路面上埋设时,先将沥青面凿成20c

5、m20cm的正方形,深度以凿到路基碎石为准,清去杂土,灌入混凝土并埋入标志。 在岩石面上可采用浇灌岩标办法,标石规格为20cm30cm15cm的混凝土标石。 在房顶表面浇灌房标时,标石规格为20cm30cm15cm的混凝土标石,浇筑前应将与屋顶的接触面打毛,再打入3-4颗水泥钉并清洗干净,使标石底面与房顶接触牢固,房标禁止浇灌在隔热层上。 在土质地面埋设标石时,标石规格为20cm40cm40cm的混凝土标石(可以是预制的混凝土标石,也可以现场浇注)。 控制点埋设时,不锈钢标志面不应低于标石面,以利于水准联测时标尺的自由转动。4.1.4控制点中心标志要求中心标志均为:5cm0.5 cm的不锈钢顶

6、盖,中间焊接10cm长0.8cm的实心不锈钢螺丝,底部有螺丝帽。不锈钢顶盖中间有球面隆起,并刻有“”字叉,不锈钢标志面下部刻有“GPS” 或“一级”字样。如下图。4.1.5 GPS点的编号编号由八位字母数字组成,共四节,分别为按顺序排列的地区、年代、等级、序号,如某测区E级GPS点编号为:H17E0001H17E*。利用旧点时,应按新点重编号,但地面所刻点号沿用旧点号。4.1.6 GPS观测 拟使用中海达四台(套)GPS接收机同步观测一组卫星。 测区概略定位解的取值为东经:11800;北纬:2437。在每个点上应选择强度因子PDOP必须小于相应值的观测窗口观测作业,观测时应密切注视PDOP值,

7、观测窗口必须具有同步的4颗以上的可见卫星数,卫星截止高度角应大于15。作业前,应检校光学对点器是否符合要求,确保系统的对中整平是达到良好测量的必要手段。因此,测站应严格对中和整平。 观测点号的输入和记录, 采用点号直接输入。 观测点的标志面中心至天线垂直距离采用特制专用测高弯尺上的白式指标线直接读数,读取至1mm。每测站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GPS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规定应符合GPS规范表5的要求。项目级别E卫星截止高度角/()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4观测时段数1.6时段长度40min采样间隔/s515 天线定向标志线应

8、指向正北。 雷雨季节架设天线时要注意防雷击,雷雨过境时应暂时关机停止观测,并卸下天线。4.1.7内业计算及精度 内业数据的解算,采用中海达GPS接收机商用随机软件进行基线处理。 每个时段同步观测数据的检核,按以下规定进行: a.计算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应小于10%; b. 基线测量中误差计算公式: =式中:基线测量中误差(mm);a固定误差10mm;b比例误差系数 10ppm;d相邻点间距离(km)。 同一条边任意两个时段的复测基线长度较差,应小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倍。 若干个独立观测边组成闭合环时,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3; Wy3; Wz3式中:n闭合环中的边数

9、; 基线测量中误差(按平均边长计算) 三边同步环,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代数和,其差值应小于下列数值: Wx5; Wy5; Wz5W=35式中:基线测量中误差(按平均边长计算)。4.1.8 重补测当检核发现需补测或重测的边,应尽量安排一起进行同步观测。4.2导线测量测区内GPS信号受限制的区域且E级GPS点的密度不能满足图根导线点起算时,采用二级导线点加密补充,组成附合路线或二级导线结点网。结点导线网导线节长度一般不宜大于附合路线规定长度的0.7倍;导线平均边长应控制在200m之内,附合路线长度不得超过2.4,导线最大边长300m;前后相邻边之比不应超过1:3。地面和地下导线也要遵循从图上设计

10、到实地选点的原则,可以先布设地上导线,然后在布设地下导线进行附合也可以布设导线自地上经由地下再地上附合于等级点上。地下导线布设主要是布设在主坑道上,附合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在个别及困难的坑道可符合3次,地道尽头与其他不能布设附合导线之处,可布设不多于4条边,最大边长不超过160m的支导线。地上导线按二级导线的精度要求施测(困难、隐蔽地区可按图根导线的精度要求施测);地下导线按图跟导线和图根支导线的技术要求施测,复杂坑道可同级附合图根导线13次,但方位角闭合差不应超过90n(n为测站数),附合导线长度不应超过300m,坐标相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1000,导线超长时的绝对闭合差不应超过0.3m。注

11、:n为测站数。4.2.1 二级导线选点二级导线点位应选定于便于利用和能长久保存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通视应良好,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使用。4.2.2 二级导线点的编号编号由8位十进制数字码组成的要素类代码,分别为按数字顺序排列的地区、年代、等级、序号,代码结构由四段组成,如:H17B0001H17B*。利用旧点时,应按新点重编号,但地面所刻点号沿用旧点号。4.2.3二级导线点的埋设要求 在水泥路面上埋设时,用切割机切割成20cm20cm的正方形边框,边槽深0.5 cm,宽0.5 cm,中心用冲击钻钻孔,埋入标志,并用混凝土固紧,控制点埋设时,标石面或钢筋顶部不允许高出地面太多。 在沥青路面上埋设时,

12、先将沥青面凿成20cm20cm的正方形,深度以凿到路基碎石为准,清去杂土,灌入混凝土并埋入标志。 在岩石面上可采用浇灌岩标办法,标石规格为20cm20cm10cm的混凝土标石。 在房顶表面浇灌房标时,标石规格为15cm25cm10cm的混凝土标石,浇筑前应将与屋顶的接触面打毛,再打入3-4颗水泥钉并清洗干净,使标石底面与房顶接触牢固,房标禁止浇灌在隔热层上。 在土质地面埋设标石时,标石规格为20cm20cm60cm的混凝土标石(可以是预制的混凝土标石,也可以现场浇注)。 控制点埋设时,不锈钢标志面不应低于标石面,以利于水准联测时标尺的自由转动。标石面上应同时刻注点号和年月。4.2.4水平角观测

13、对于平洞采用传统水平角观测方法,竖井型入口采用已经定位法进行平面位置传递。 水平角观测采用DJ2型全站仪按方向法观测。观测前,所使用之仪器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记录可使用各种电子手簿或人工进行记录。可不作度盘和测微器的位置分配。 一个测站观测方向数少于或等于三个方向时,可不归零。 在高级点设站时,应尽可能联测二个高级方向进行检查,观测值与原平差角之差应2(式中m1、m2为相应于新、旧成果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水平角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第 4.5.10条执行。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按附表1执行。4.2.5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测量(与测角同步进行,采用电子记录

14、)。二级导线边长以经鉴定后的2级电子全站仪单程测定一测回,测距一测回内读数较差应10mm,测回间较差应15mm。测距时温度气压只在测站读取,温度读至0.5,气压读至1Hpa。仪器加乘常数,气象常数可直接置入全站仪自动改正。 导线边长改平,垂直角采用与测角测边同型号全站仪按中丝法与测边同向观测一测回(技术要求按附表1执行)。 测距仪器高、反光镜高直接量至0.001m。所测边长经仪器常数、气象改正后应归算到城市高程面0m后,再投影到高斯平面。以测区平均纬度为2440,测区平均曲率半径R=6364285m,作为改算参数。4.2.6平差计算城市二级导线按清华山维平差软件系统,使用丹麦法,进行平差计算,平差计算前进行边长投影计算。5、高程控制测量因测区人防工程出入口主要为平峒或倾斜通道,地下水准测量可通过出入口平峒或倾斜通道布设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应起闭于有经过水准联测的高程控制点上,其变数不应超过12条,变数超过规定时,要布设成节点网。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垂直角要对向观测,当遇到竖井或楼梯间可用钢尺导入法或激光测距发传递高程。5.1精度要求四等水准网中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2cm(相对于起算点)。水准测量和图根三角高程导线主要技术要求按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的相应条款执行。5.1.1 光电测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